正文 392. 三十二岁的盛夏 。

作品:《夺嫡不如当神医[清穿]

    弘宴小辫子不过五寸长, 末端用红丝带垂了四五只花里胡哨的小蝴蝶络子,一看就是家中无良姐姐的作品。

    与小朋友童趣的打扮反差明显的是他的神情。弘晏的丹凤眼本就显成熟,尤其在他板着脸时, 更是显得弘晏小大人一般。

    “曾外祖、公费扬古跟皇玛法说, 不可宣扬我阿玛的功劳,不可赏赐我阿玛许多。四伯和十三叔觉得有道理吗”

    饶是见多了大风大浪的老四和老十三, 一瞬间门都有被读心的震撼。

    老四脑中头脑风暴,但看着眼前不过开蒙年纪的小朋友, 只觉得无论哪个想法都有些荒诞。“是你额娘教你这么说的,还是你姐姐叫你来的”

    对于景君这个天才宝宝, 四大爷还是有些心理准备的,但他对于弘晏毫无准备。

    只见弘晏一脸严肃地摇摇头,道“就不能是我自己想的吗我学问上不如姐姐, 但也不能事事躲在额娘姐姐身后。”

    四大爷一时失声。

    弘晏的双眸幽深地盯着他“所以, 四伯觉得公费扬古所说对吗”

    老四的手指无意识地抓紧了座椅把手, 他大拇指上的碧玉扳指与高档木料紧紧摩擦。直觉疯狂叫嚣着压力,但他却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眼前场面的荒诞。

    “为什么来问我”老四扯出一个勉强的笑。

    弘晏歪了歪头,也跟着笑了笑。“阿玛以前说过,他兄弟中最能秉持公心、想要社稷百姓好的, 就是四伯和十三叔。如今阿玛不在京中, 我只能来找两位叔伯请教, 要想为了社稷百姓好,是该宣扬阿玛的战功,还是不该”

    玛德, 这要是老八说这话,那就是夺嫡中的终极拷问你已经在利益争夺的过程中丢失本心了吗如果你已经丧失基本底线如同直郡王和太子,那你上位与他人又有何不同若你为了利益残害忠良, 又跟如今玩弄权势不再进取的老皇帝有何不同

    老四的脸几乎是一瞬间门就涨红了,就连面厚如老十三,都瞬间门坐直,后背布满冷汗。

    话犀不犀利,得看跟谁说。

    确实因为老四和老十三还有着想要国家更好的愿望,这话才诛心。

    如果说三征葛尔丹时老八的战功还能归结为他武艺出众又抓住了时机,那么此次三千胜两万的歼灭战,就已经让他进入到青史留名的将才行列。为大局计,自然应该在恶劣的夺嫡中保存这样的名将,将来不论谁上位,或者老八自己上位,都能在对外战争中占据优势。

    但屁股坐在竞争者的位置上,他们下意识的反应,是想拉平老八的竞争优势。甚至隐隐生出些嫉妒,大家都被喜怒无常的老皇帝折腾,凭什么只有你被夸奖啊

    小辈直白的夸奖,直指内心阴暗的诘问。这确实是老四最大的心理负担。

    “为社稷想,不该。”老四艰难地将这句话说出来,然后他像是如释重负一般,整个人都轻松了起来。

    当初老八主动带着银票来填亏空的时候,心里也是这般的感受吗老四有些空茫地想,好像是帮了对手一把,但这种问心无愧的感觉,并不坏。

    眼前的弘晏并不惊讶,也没有追问解释,只是很坦然地接受了。“多谢四伯,那我们说好了。”小朋友留下了一篮新鲜的水蜜桃,就准备告辞。

    老十三喊住他“弘晏,你还准备去别的叔伯那儿吗”这是多管闲事的举动,但也有几分真切的担忧。

    弘晏一脸你胡说什么呢的表情“不去啊。”

    老十三一脸被创了的委屈样子“只有四伯可以迫之以方吗”

    弘晏叉腰“君子迫之以方,小人来战罢了。十三叔有什么要告诉我的吗”

    臭小子又没文采又霸气。

    “你十二叔现在在太监中的人缘很好,御前的消息都知道,包括你八姑姑的事儿。”老十三颇有些拱火地补充道,“你要是听不明白,就告诉你额娘或者你先生。”

    弘晏臭着一张猫猫脸“十三叔你真坏。大的不提,就提十二叔。”

    老十三摊了摊手,逗小孩道“哎呀,年龄大的是大人,怎么会是小人呢”

    弘晏不会说出太子或者老三是小人的话来,老十三这种滴水不漏的显然也不会。

    弘晏甩着小辫上的小蝴蝶走了,四大爷松下背脊,捏了捏眉心。

    “这孩子是”他没有把话说完其实老四心里还是倾向于是有高人在指点弘晏,在八爷不在京中的这个时候,确实只有作为其唯一男丁的弘晏出面才最为正式。但即便弘晏只是传声筒,他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老十三时候的急智,也过于优秀了。

    而若是那番威逼联合是弘晏自己的意思,那绝对是超越景君的恐怖。记忆力和理解力可以天才他理解,政治手腕也能天才就是神话故事了。

    还没有沉迷炼丹的四大爷拒绝相信神话故事,同时拉来家中所有学龄儿童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考校。

    弘晖、弘时无辜被创,只有刚刚出生的弘历、弘昼苟得安宁。

    而作为聪明人的十三爷自然不去看四哥的窘迫,及时告辞离场。弘晏是否真的聪慧,他准备看看接下来清济园的应对。

    如果说他们这方只是想宣扬一下老八的功劳,不让他低调的计划成功,那其他可以做文章的角度就要阴毒多了。

    一开始在避暑园林中吹起的风向确实挺正常的。就是开始有太太小姐,或者太监宫女议论起北方的那场胜仗,八爷如何如何厉害云云。而八爷一派从董鄂费扬古往下都显得口径统一

    “八爷作为将领确实不俗,但难道打仗就只靠将领吗还不是得靠皇上教导有方,八旗六部协力不是汉武哪来卫霍。”

    如此政治正确的拔高,自然能够封堵一般性的小打小闹。谁还往八爷身上过分贴金,你这就是不把皇帝放眼里了嗷,就得给你个举报天牢一条龙了嗷。

    无论文武官员还是宫女太监,只要是已经摆明面上亲八爷的,都被打了招呼,在各自的圈子里稳定风评。至于深藏不露的那些,自然也就知道了上头的意思。

    第一回合,主心骨不在场的八爷府安稳落地。

    第二回合,则是桃色消息开始蔓延。眼看着想让老八功高盖主的可能已经降到最低,那就贬低他试试。

    “八公主乱中失身,已珠胎暗结。良妃得知噩耗,成日以泪洗面。”

    “定王不能护住手足,妄负圣恩。”

    “赶跑准噶尔人,本是俄人所为。定王不过捡漏,冒领功劳耳。”

    流言传了不过两天,就有官员上疏弹劾老八,无非“冒功”、“失职”之类。全被皇帝打回。

    显然这些弹劾之人并不是真正的大佬,只是开场前的炮灰。而真正的大戏马上就来了,有大儒上疏,请为已逝的固伦靖端长公主、固伦雍穆长公主和固伦永安长公主刻碑立传,以彰显其德行。

    康熙有一瞬间门都是懵逼的。这几位固伦长公主是何人论起来都是老皇帝的姑姑了,不是孝庄文太后生的,就是孝端文太后生的,皇太极的女儿,顺治爷的姐姐。早好多年就死了的老公主们,怎么又被人从坟里翻出来说嘴了

    她们有什么共同点哦,那就是守寡了。尤其固伦靖端公主,二十三岁丧夫后活到五十九岁才跟离世,守寡三十六年。

    老皇帝听着那胡子花白的儒生对着女德侃侃而谈的样子,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他在指桑骂槐。

    前一句“公主当为天下女子表率”,后一句“不可如汉唐公主荒唐,为民间门耻笑”,再来句“以正视听”云云,针对的是谁,可以说昭然若揭了。

    偏这老酸儒还不是一个人,附和了好几个官员,一个个还都宣称得很中立的模样。中心思想翻译过来就是臣等也不是想管皇上的家事,但民间门传得不好听啊。皇上祭孔封禅,不就是想教化百姓表明正统吗不会想留下这种小小的瑕疵吧

    康熙高坐在皇位之上,表情看不出喜怒。“朕记得老三学汉学最精,你怎么看”

    三贝勒胤祉心里一个咯噔,深切怀疑是自己在背后议论安靖不守妇道的话进了皇帝老爹的耳朵。这出头的那大儒他确实认识,但他现在行事隐蔽很多,可不会大喇喇地当出头鸟。但如今看来,即便他再小心,康熙爷也疑上了他。老三嘴里发苦,靠着额娘和姐姐的周旋,他给皇帝爹伏低做小舔了许久,才重续的父子情,依旧脆得像一张纸。而另一方面,佟佳氏大房又是激进的夺嫡派,让他夹在中间门难以做人。

    老三确实嫉妒老八,想搞事,但被康熙问到头上,他又退缩了。不能出头弄权,要捧着皇阿玛。“臣如何议论长辈的事自然唯上圣裁。”

    这么说总该没错吧。

    可惜康熙不放过他。“不说长辈,就说说同辈。他们说的流言,你怎么看”

    老三的汗都湿透了薄薄的夏服。“这许是安靖有些不妥,但也可能有内情,还是要看皇上如何判”

    “哈,这也要朕判,那也要朕判,朕要你们这些人有何用”

    殿中呼啦啦跪下一片。

    这时一个声音高声答道“关于流言,臣有话要说。”

    众人定睛去看,正是六公主额驸博尔济吉特策棱。

    这位高大的蒙古青年站在人群中鹤立鸡群,同样是宝蓝色的官服,他就显得高大一圈。“近日有流言传说八公主逃亡途中与俄王婚约,以庇护部民。臣连襟几人商议后,觉得该当表态。蒙古自有风俗,汉臣何妄议之若有一日妻儿部从逃命,宁愿妻子改嫁以庇护血脉。在我们蒙古人看来,八公主非但无错,还是和托辉特部的英雄。臣和垂扎布曾与博贝同窗,深知其爱惜部民之心,其死后有知,也会感谢公主保全部民之功。求皇上明察。”

    支持公主改嫁这话,别人说不合适,只有同为驸马的说话才合适啊。

    人家驸马都不在意,你们隔了个民族的操什么心而且有些道理是相通的,就算是汉人,在全族死绝和妻子改嫁中选一个,正常人也是选妻子改嫁啊。

    策棱的蒙语让朝上一向当背景板的蒙古人都活跃了起来,纷纷表态俺蒙古改嫁很常见的,什么不守妇道,狗日的你骂谁呢

    被蒙语淹没的腐儒们一败涂地。

    第二回合,身为驸马的策棱的表态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策棱一向是个不参与纷争的纯臣,他是康熙一手养大的驸马,自然不会蠢到看不出来这事牵扯到皇子之间门的争斗。

    康熙私下将策棱叫来,问他缘由。策棱答道“臣只忠心皇上,忠心大清。此次出头,乃是约束公主改嫁有三害以他俗论蒙古,不利蒙古归化,此一害;受制汉儒更改国策,助长言诘党争,此二害;靖边有功而受污名,何以面敌,此三害。”

    康熙点头,认可了策棱的回答。皇帝作为男人自然希望他的后妃们从一而终,但当岳父就不一样了,女婿主动说不反对女儿改嫁,这么乖觉他自然不会不高兴。

    而且策棱解了他的难局。从利益角度说,将昆昆二嫁给沙皇可以说是天赐的良机,至少准噶尔没了俄国的支持,威胁去了大半。康熙不想放弃这么有利的一步棋,那么蒙古人在舆论中的站队真的让他省心。不然若是几大蒙古王公跳出来说不愿意公主改嫁就算是皇帝也挺难办的。

    高兴归高兴,多疑归多疑。前脚给策棱赏赐了一堆金银财宝,后脚皇帝就命令道“去查查,这两天有谁拜访过六公主和策棱夫妻。”

    鹰犬们很快就打听到了皇帝想要的答案“两天前,定王府的弘晏阿哥去过。”

    “弘晏”康熙挑了挑眉,“哈。”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