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作品:《上党旧事

    第54章

    午饭过后,刘福禄又接到山来送来不少商家捐赠的银钱,他们也是听说县大人带头捐赠乡学的,庄里几个大户也效仿了,谁也不想落到后面。

    送走县令大人及游风约师父师兄师弟们第三日,刘福禄就差山来找石刻匠人锻造一块石碑,将县令走时拟写好的碑文刻于碑上,并为乡学开业捐赠的善举一一记在碑文后面。

    办乡学在整个通润乡还是一件新鲜事,对报名上学的娃们来说更是感到荣光,每日穿着父母给花钱置的新长袍褂子,显得威风凛凛。

    庄上开始没敢报名的那些娃们的父母,那天开业都去看了,不但县太爷给乡学捐了钱还跟刘福禄把盏对饮,就连庄上几个大户也捐了钱,这说明娃们上学不像庄上传的那样邪乎不吉利了。

    再说,上学不掏钱是真事,就是给娃置一件长袍。有的家长就试探着上学校问问还收娃儿不收了,师先生说“收,但是得给娃儿上好思想课,这可不是来享福来了,是来学本事的,学本事就得舍得受苦,不受苦中苦,难熬人上人。”

    家长们当然懂得这个理儿,心想只要不要钱,啥都能跟娃儿说。

    师先生说的那些话不是空穴来风,这几日有些娃儿就开始逃学了,那个新鲜劲儿过去了,那个感到荣光的兴致也淡了。每天就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又枯燥又乏味。背不会还要遭到先生搁在书桌上戒尺的惩罚。

    有的娃儿干脆就跟上上学前自己的那几只羊跑到了山洼里。刘福禄亲自去叫都叫不回来。

    师先生看到这个情况就给刘福禄想了个主意“还是文学武学一起来吧。”

    刘福禄理解师先生的意思,学堂才开始,乡民都不习惯,都以为自己这些穷孩子天生就是受罪的料,学文这东西误人误事。

    乡学开业的石碑还没有立起来,不能让娃们就这样走散了让那些大户笑话,再说也对不住县令大人的支持,娃们上学也要有个适应的过程。

    教文不行,教武刘福禄还是

    好师父。他在戏班的武艺是数一数二的。自小在游风约跟着师父们没有白学了那些本领。

    交给山来凿刻石碑的事情完成了,那石碑就立在校门前一侧。

    碑正面刻有

    兴民义学碑记

    先者,贤也,义也。吾邑文者相继不绝,前志可考。开先例兴义学者唯刘公矣。学宫,固士人之山泽也,可不为振兴乎况聖天子尊崇文教,嘉惠学宫。綉衣使者,檄文屡至,曷其勉之余捐俸白金,乡绅士子,咸乐输勷事。今为之事,大旗舞鼓也。

    卢新陆撰文

    碑后面刻有

    记开

    卢新陆捐钱五千文 李三太捐钱三千文 秦中信捐钱三千文 义和当铺捐钱三千文 远胜号捐钱三千文 全盛店捐钱二千文 义和堂捐钱二千文 冯福仓捐钱二千文 王老别捐钱二千文 靳水程捐钱二千文 李宝群捐钱一千文 龙关根捐钱一千文 牛满圈捐钱一千文 师尚捐钱一千文 赤岗捐钱五百文 李金瓶捐钱五百文 秦同维捐钱三百文 刘思凡捐钱二百文 崔万才施米壹石 刘三和施米壹石

    社首

    秦中信 冯福仓 刘福禄

    石工 崔万才

    光绪八年八月初一日 乡社义学仝立

    刘福禄弄不懂县令大人到底是什么意思,既支持他的 “乡学”也支持他在庄上定“乡约”,还支持那些大户种植罂粟,难道这种植罂粟是比他做的还体面的事为什么游风约那里人家就不允许呢,他就是想学游风约那样禁止在庄上种植罂粟。可是县令大人亲自参观了那些大户的罂粟田,他还能管吗。

    刘福禄忽然想起靳义堂他们来,自从听说他们夫妇因为吸食鸦片被扈千总惩治,每人杖打二十大板,由营兵把他们扔出府营,正赶上他被选任庄上的里保,至今他还没有见过他们夫妇,也不知道他们现在的处境。

    可是扈千总只是反对吸食那东西不反对种植吗地里都长上了,不用到外面托人花钱去买都能吸上了,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脚的,难道那东西没有害吗多少壮壮实实的后生都被这东西毁了,甚至连父母媳妇孩子都不要了,这是自己祖上的位牌不值钱,要是能换钱的话,这些人连祖宗的位牌都不要了。

    刘福禄真的是弄不清这种植罂粟到底是哪里

    对呀他在戏班还学过林大人虎门销烟的本子,那才是长了我国人的志气。

    庄里的“乡约堂”也建起来了,就在挨着河岸上东侧那座文庙里,里保所也在文庙,这就是孔老夫子的殿堂,对着孔老夫子就好像皇上的圣旨捏在自己的手里。

    每到这里办公事的时候,刘福禄都要带头对着堂上孔老夫子的神像烧三炷香磕三个头,很神圣的样子,意思就是想告诉大家这不是他在办事而是遵循孔老夫子的旨意。他最不相信的就是烧香卜卦,但是他相信孔老夫子这位圣人。

    学“乡约”的时候是挨家挨户轮的,那家也得来乡约堂学乡约,由师先生宣讲教化,学会了还得照乡约上面的内容来严格遵守,主要内容就是圣谕广训。那十六条的内容他已经明朗明朗的了,而且是倒背如流。

    敦孝悌以重人伦是说子女孝道,兄弟和睦,家庭和气,做圣贤留芳名。

    笃宗族以昭雍睦是说牢记祖训,同宗同族要和睦相处,不要以邻为壑。

    和乡党以息争讼是说遵守伦常道德,调和乡邻关系,周旋礼貌存恭敬,彼此帮扶做善人,安定和睦少息讼。

    重农桑以足衣食是说要勤以农事,多务桑蚕,男耕女织,勤劳持家,丰衣足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是说崇尚节俭,爱惜财物。

    隆学校以端士习是说兴乡学,尊崇礼教,匡正世风,端正士子们之言行。

    黜异端以崇正学是说废除那些巫道邪说,不走邪门歪道,尊崇正当学术。

    讲法律以儆愚顽是说人人讲法,依礼待人,警醒那些愚昧而顽固的人。

    明礼让以厚风俗是说慎独豁达,明礼谦让,养成良好风俗,自成仁厚。

    务本业以定民意是说各安本业,务实取正,恪守准则,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

    训子弟以禁非为是说严格训导后辈,告诫子弟,勿要其欲所欲为,耍奸使滑。

    息诬告以全良善是说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指造,诬告害人,做人要凭良心讲道义,做一个善良之人。

    诫窝逃以免株连是说不包庇藏匿犯罪之人,以免自身获罪,株连九族。

    完钱粮以省催科

    是说自觉交纳皇粮国税,免得差官上门催收,臣民义不容辞。

    联保甲以弭盗贼是说乡民跟保甲联成一片,以防盗贼,保卫一方平安。

    解仇愤以重身命是说应大度,不计小恶,不蓄私忿,冤冤不可相报。

    轮到那几个大户的时候,他们却说自家都有“族约”“族规”,不需要学什么乡约,虽然对刘福禄也是客客气气的,但是不听他的号令就是对他最大的不尊重。

    当了个里保,自然心思较重,刘福禄已经不再抽的土烟又抽起来了,见到山来的烟袋就想抽上二口。

    他从上房里找出了那只铜烟袋,那还是他早年在游风约师父们给他的,现在那铜烟袋已经生了锈都变成了黑色,又从上房楼棚找到过去的老烟叶,揉碎后放到铁对子里捣烂,再用香油拌匀和,捏一撮塞在烟锅里,用火纸点着,吸一口,坐在客厅的雕花紫色椅子上,再吧嗒吧嗒吸几口还不失先前的老练。

    看着那老烟叶就想起来父亲在自家河岸上麦场圈了一分地种植烟叶的事,那跟现在种植罂粟形式上好像是一回事,吸烟的常说那老烟叶在早上吸上几袋,肚子里的痰就能痛痛快快咳出来,意思是吸一口烟叶对身体有好处。有关罂粟这个东西也是烟,种植户和那些吸食的也在说,这罂粟是西方最上等的药材,啥都管治。

    可是现实明明白白的是吸食老烟叶跟吸食罂粟k是两码事,前者吸一口又提神又舒适,没什么恶果,而后者不管吸食后有多舒适有多治病,却是有恶果发生,吸食的人都不像个人样了,比畜生强不了多少。

    这吸食鸦片分明是违背了乡约里圣谕广训的“务本业以定民意和训子弟以禁非为”的训导,我刘福禄管不了你们富人,一定要惩治那些吸不起又强吸的穷人。

    他现在是得上遥镇看看靳义堂他们了,新宅他也有一年半载没去了,此刻他忽然想起栗永禄的那个堂叔栗四来,那年他就是死在这鸦片的手里,几次潜入新宅意图就是想算计栗永禄新宅里的钱财,最终还是死在了这念想上,罪魁祸首还是这罂粟造的孽。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