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

作品:《不做炮灰二[综]

    第二十七章

    孝庄有些看不明白自己这位娘家侄女兼倒霉催的儿媳妇了, 她到底知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自己有三个孙子都没觉得稳坐钓鱼台, 她一个皇后不会真以为自己有两个儿子就稳操胜劵了

    立储是什么

    那不但是国事,也是家事。

    若立的不是皇后之子,那就意味着大清会再多个圣母皇太后以及将来不一定能容得下她两个儿子的小皇帝。

    说真心话, 若是福临再挺个十年八年,那时在遇到今日之事, 她必是要立挺三阿哥。

    可现在三个孙子都才两周岁,为了大清的安定,她能选择的便只有皇后所出的两个阿哥。

    蒙古隔得远,这样的外戚不会对内政够成威胁, 而且还有效的保护了大清边防。

    若是再来个亲上加亲,还能有效的震慑朝中那些心怀鬼胎的朝臣。

    孝庄是高配置的政治人才, 除了在她儿子顺治那里时常的被拉低智商,在其他时候,这位还是很靠得住的。

    当然,说不定她所有的不靠谱智商都在生产的时候以排泄的方式遗传给了她那不着调的儿子。

    孝庄非常清楚这个时候如果避开蒙古皇后所出的两个小阿哥, 去选母族势微的佟妃所出三阿哥会是什么结果。

    一来,蒙古那边定会炸庙。

    蒙古女人没有生出阿哥那你们选谁, 蒙古那边也只能暗搓搓的窝火。不但如此,还会在大清给个甜枣后继续跟着大清一条道走到黑。

    但现在你放着他们蒙古女人生的阿哥不选, 蒙古那边很有可能会直接反了水。

    再一个, 抛开蒙古那边的局势,只说大清朝堂。幼主稚年,若母族势微是无法镇压那些自认为功高盖主, 实力强悍的朝臣和宗亲。

    外忧内患呀

    想到这里孝庄又是悲从心来,不孝子撇下她们孤儿寡母的就这么走了。她的命咋就这么苦呢。

    “立储不是小事,也不单单是国事,他还是我们爱新觉罗家的家事。哀家不能走,皇后想回去便回去。”

    孝庄说完便示意侍候的人给她搬把椅子来,林琳见此,也让人抬了一把过来,“皇额娘说得哪里话,您既然要留下,儿媳自然要留下侍候您了。”说完也没等孝庄说什么,直接一屁股就坐了下来。

    那副姿态自然又带着几分霸气,虽然是板上钉钉的太后了,可硬是让林琳坐出了女王的气势。

    朝中文武见孝庄和林琳都不走了不说,还四平八稳的坐在那里,一时怔了片刻后,便都有些不知道如何开口。

    这时,宗室的老亲王终于有人带头站出来说了国不可一日无君的话,提议在三个小阿哥里择一人为储君,索尼等顺治倚重的大臣也纷纷站出来附和。

    这时,鳌拜言三阿哥现为先帝长子可继承大统。索尼与苏克萨哈看了一眼上坐的皇后,又想到现今的局势,议皇后长子四阿哥为皇储。

    鳌拜府里养了两年三阿哥,自然更想要让三阿哥上位。同鳌拜有同样想法的自然还有博果尔一系。

    博果尔封了襄亲王后,顺治也没给他安排活计,一心想要养废他。可正是因为顺治没给博果尔安排政事,博果尔才能带着媳妇一走小半年,连年都是在草原上过的。

    等两人回来的时候,顺治看了一眼小肚微丰的琪琪格,再听到这两人商量着啥时候再去草原的时候,顺治直接给博果尔安排了些不痛不痒的事将人束在了京城。

    也因此博果尔能上朝了,今儿也能为养在自家的崽儿们说句话了。

    必须是四阿哥,五阿哥也行,总之必须是中宫皇后的儿子。

    此时的大清宗室,他们后院里的正房福晋大半都是出身蒙古,有的更是亲娘就是蒙古出身。

    在他们这些人眼里,满人第一,蒙人第二,汉旗就是三等人。佟妃虽然是正妃,可却改变不了她是汉军旗的身份。

    再想到皇后之子登基会带来的和平和安稳,他们就更觉得应该如此。

    只是朝中还有汉大臣,他们自然更希望大清的皇帝可以不那么血统高贵一些。

    再有鳌拜一系的坚持,朝堂上各抒己见,直接乱成了一锅粥。

    林琳坐在那里喝了杯茶后,有心想让人拿些水果或是点心过来,可想到她现在正是悲伤的时刻,于是便只能压下腹中饥饿感,不耐烦的听着这帮人闹哄哄的逼逼。

    此时正值五月末,过完端午后,正是整个京城开始变得炎热的时候。林琳不禁想到若是这些人一时半会儿的商量不出来,顺治那尸身会不会放臭了

    想到对着一具放臭的尸体嚎啕大哭,林琳不由的打了个冷颤,突然觉得不饿了。

    夏季天亮的早,一帮子大臣天刚亮就进宫上早朝,一直到日上三竿也没争出个结论,林琳转头吩咐苏日娜,让她叫御膳房的人送些茶水点心上来。

    “这些都是大清的栋梁,不可怠慢。”

    孝庄坐在一旁听到林琳吩咐瞟了一眼过来,“皇后到是有心了。”

    林琳本是要笑的,不过猛的想到顺治,上扬的嘴角卡在那里,然后拿着沾了姜汁的帕子挤出两滴泪,“承先夫遗志。”

    孝庄看着林琳那张扭曲的脸,再听林琳这话,竟是完全感觉不到这句话里的悲伤气息。

    深深的看着面前的侄女,孝庄深深的叹了口气,“孟古青,哀家越来越看不懂你了。”

    林琳擦了擦眼泪,然后眼角带泪的勾起一抹浅笑,“侄女肖姑,我以您为荣。”

    孝庄

    少时,林琳吩咐的茶水点心都送到了。众位大臣先是朝着坐在上面的孝庄和林琳谢恩,然后才站在那里各自用了些。

    及至晌午,大殿上又按例摆了几盆冰。不过现在的夏天还不像后世那么热。再加上大殿梁高房深,开着所有门窗,竟是一点都不闷热。

    众位大臣除了又累又饿以外,倒也没旁的感觉。只是到了下晌,吵了一天的众人终于开始心浮气燥起来。

    最后也不知道是谁说了句什么,然后纷纷请示孝庄和林琳有什么意见。

    孝庄张了张嘴,看了一眼林琳,然后便让林琳先说了。

    孝庄很想看看林琳能说出什么话来,也想看看林琳最后会怎么选择。

    林琳闻言也没推诿,本来她也是坐在这里坐烦了的。

    此时能顺利的将自己想要说的话说出来,就更不会推脱。

    “皇上驾崩的突然,如瞬息间山河崩裂,本宫与太后更是悲痛欲绝。若非太后年迈,稚子幼龄,本宫恨不得追随皇上而去。”林琳顿了顿,装模做样的用帕子抹了把脸,然后又摆出一副坚强的模样,

    “本宫听了诸位大人的话一时也不知选谁好,再一个虽然立储选幼主也算是家事,到底与政事脱不开干系。皇上有言后宫不得干政,本宫是皇上发妻,更不可坏了他的遗愿。不过本宫倒是记得皇上在世时曾说过若遇择难时可用的方法。本宫今日聆听众位大人之言,竟觉得各有各的理,想来此时也是皇上所说的择难之时了。本宫欲将皇上当日所说的办法说出来给诸位大人做个参考,诸位大人不妨听一听。”

    “皇后娘娘请说。”

    “请皇后娘娘示下。”

    林琳闻言转头看了一眼孝庄,就在孝庄眉头乱跳的时候,林琳复又说道,“当日皇上说,当一件事情诸人都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之时,可以将诸人的意见汇总,然后让所有人进行投票。票数多者便可采取应用。

    本宫以为不如用诸位皇子做个投票。请诸位大臣当众写上心属的皇子,投进一个空箱里。等所有人都投过票,再当众打开,由中立之人当众数出所有票数,最后以票数多者为储君。”

    孝庄

    鳌拜

    博果尔

    索尼以及其他大臣

    林琳提的这个方法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这样一来,幼主选出来了。将来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政事时,估计也会采用这种方法。

    一时间,众人猛的发现先去的顺治爷真特么是个神坑。

    这是死了都要再坑大家伙一回呢。

    心里起了小九九,想要借着幼主年幼,伺机弄权的某些大臣都在心里止不住的开骂。

    不管怎么说,林琳提出来的也是个办法,尤其是林琳还打着顺治这位先帝的名义提出来的。

    有些人已经开始后悔将问题抛给孝庄和林琳了,此时也只能跟着众人按着这个方法选幼主了。

    一时众人见孝庄没有反对,便决定采取这个方法。太监宫人陆续将纸笔送上,然后又迅速拿出来个箱子。

    说是箱子,却并不是封闭的。

    箱子上面临时开了个很大的口子,准备用来投票。箱子下面的却被卸了下来。

    太监举着那个箱子,又举了一个景泰蓝的盆,之后将箱子坐在景泰蓝的盆子里。

    一会儿上朝的诸位大臣将写好的选票从箱子上面开的那个口投进箱子里,等所有人都投完票,太监便会将上面的那个箱子举起来,让所有人都看到落在盆子里的选票。

    林琳还让人准备了一面钉了三个长钉可以写字的木板,还有笔墨。

    林琳走到那面木板前,在三个长钉下面分别写上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的字样。并且告诉念票的老御史,每念一张票就将那张选票摁进长钉里。

    票面朝外摁,以示公开公正。

    每个名字每得一张票就在名字下方的木板处写一个正字的一笔。

    一个正字,正好五张票,好数好记。

    等到林琳让人将东西准备齐全,又将所有的规则都说完后,大清朝的第一次民主投票就正式开始了。

    林琳看着众人低头写选票的样子敛眉一笑,又缓步走回了上首坐了下来。

    孝庄看一眼林琳轻松写意的眉眼,不由有些郁闷。

    林琳不在乎谁做皇帝,更不在乎大清的将来会如何。但孝庄在乎呀。

    所以相较于林琳,孝庄也有些紧张。

    她不但紧张一会儿的票选结果,她更紧张票选结果可能会给大清内外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一刻钟后,所有的大臣都停下笔,并且将手中的选票进行了对折。

    互相对视一眼,博果尔这位年轻的亲王率先站出来将自己手中的选票丢进了木箱里。

    随后是一些爱新觉罗家的亲王宗室,之后才是朝中众臣,鳌拜和索尼等人也是不早不晚的将选票投了进去。

    投完票,几人还打了一会儿眼仗,等到所有人都投完票,最紧张也最让人期待的时刻到了,所有人的视线都扫向那个被众人选出来念票的老御史和顺治的贴身太监。

    就连孝庄,也不由坐直身子朝着下面看去。

    作者有话要说  昨晚咳嗽到凌晨三点多,早上起来晚了,老太太也没叫作者起床。等睡醒了才出门去打针,回来晚了,今天的更新也就晚了。

    真没想到一个小破感冒竟然折腾了这么久,累觉不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