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7 章

作品:《不做炮灰二[综]

    第六十三章

    被亲娘逼着叫阿玛这事,已经是三格格心中不能承受的折磨和无奈了。

    此言一出, 三格格也懒得再跟亲妈说什么, 扭着矮胖肉呼呼的小身子回她房间对帐去了。

    您就可劲的折腾吧。

    本来还想要劝劝您, 这种事真的出现奇迹,也容易劈叉。

    您的男儿身还有一半的概率是雌雄同体呢。

    仰头望天, 三格格明媚而忧伤。

    亲妈心大的让人迷茫

    钮钴禄爷们的奋斗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在观望中。五台山上的老康头本来想着中秋前就回京城, 但出了神迹这事,老康头便预备多在五台山礼一阵佛。

    京城那边往来的奏折都是八百里加急送到五台山, 然后再由四爷先批阅一回。完事他将意见写在一张纸条上, 夹在奏折里给康熙过目。康熙觉得可以便照此行事, 不行再重新批阅。

    通常康熙都会觉得他四儿子的想法很务实, 但心思手段过于激进。

    于是父子俩最常说的话便是欲速则不达。

    晏季跟在康熙身边, 听着康熙与大臣议政, 或是旁观康熙考问四爷政事,倒是受益非浅,学了不少帝王之术。

    治理一个国家, 尤其是当一个合格的帝王。光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是不行的, 手段, 心术,帝王的平衡之道在很多时候, 你看着是平庸,是心胸的狭隘,中猜忌但往往却是帝王平衡朝堂最不可或缺的东西。

    宗室皇亲, 八旗子弟,满人,汉人,蒙古人想要追求人人平等,现代都做不到的一视同仁,这里就更难了。

    想要发家致富奔小康之前,先要做的是解决温饱,让大清的子民都能喝上一碗稀粥。

    除此之外,便是人口。

    少生孩子多种树的理论在计划生育三十多年后都已经成了昨日黄花,在这个死亡率极高的冷兵器时代,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东西。

    没有人,辽阔的疆土无人守护。

    没有人,开疆扩土将为成奢求。

    没有人,很多想要实现的东西都是空话。

    而人多了,又面临着吃饱饭,赋税加重的问题,这对于一个普通百姓之家来说,又成了一种负担。

    还有贪官污吏,还有各种大于国之律法的民风民俗,宗族力量。

    八福晋的阿玛和硕额驸明尚因诈赌孙五福二千余两而被判斩监侯。虽说清初禁赌,且王公贪污三百两即判死刑。但这里有没有政事因素,有没有杀鸡警猴谁也说不清楚。

    还有就是康熙选八福晋给八阿哥的时候,难道就没想过一个孤女配不上自家儿子吗

    在这个里外人分得极清楚的时代,孙女都不一定有地位,更何况是外孙女。

    安亲王岳乐是没儿子还是没有女儿,没有孙女的

    说来说去,八福晋不过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她母亲虽是和硕格格,也不过是又无亲生兄弟的庶出格格。这样身份的格格大清不少。

    她的女儿又能有多少含金量

    再说八福晋姓郭络罗氏。

    八福晋自小养在安亲王府,往来史书都不曾对郭络罗家有过多少记载,可见不是家中无人,便是并非显赫。

    对了,八福晋之父和硕额驸明尚犯事那年正好是康熙二十年。

    而康熙二十年小事不断,大事也就那么一两件。

    其中便有康熙平定三藩

    所以世人所说的八福晋身份贵重不过是往脸上贴金以及为某种不能言说的算计挡的一层遮羞布罢了。

    因此,在政治上,选秀,婚姻都是一种手段。

    若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年顺治提出来的选秀,何尝不是打散了旁人因为联姻而聚成一团的势力和人脉

    巩固了皇权地位,打压了蒙古女人想要称霸大清后宫的野心和固有的思想,也将他们满人的势力重新洗牌。

    都不是省油的灯呀。

    晏季以为他活了两世,两世也都跟政治脱不开关系。可真正的跟在康熙身边了,才知道他还有的学呢。

    这就像是读一本好书,哪个年纪,哪个阅历翻阅这本书时,都会有新的体悟。

    这种感觉非常新奇和让人期待。

    和晏季一样,接受小班教课的四爷在这段时间也有了长足进步。

    天生就喜欢阴谋诡计,两辈子都是玩这个的行家,在某些事上的领悟力绝对比年轻的四爷要好很多。

    康熙越是教导四爷和晏季这对父子,便对晏季偶尔表现出来的政治手腕感到惊艳。

    康熙到了一定年纪还会防备成年的太子,但是这个事却不一定会在四爷身上重蹈覆辙。

    原因无他,一是康熙儿子多,而且还都挺优秀。而四爷就在三瓜两枣里挑继承人,他没的挑。

    二一个便是晏季因为四爷舔犊情深让人送给他的那片仙桃肉。

    神人给康熙送仙桃,又给晏季送仙桃,这是什么意思呢

    傻子都能想明白。

    所以非常迷的四爷不会那么没觉悟哒

    五台山上的佛仍在礼着,政事也在慢慢的移交着。京城中,德妃也听到了外面传进来的消息,心里又是激动又是惊惧。

    这种传言一般是好坏参半的结果,若一个不好,她大儿子也得废了。

    不过往好处想,至少大儿子真的有那个造化,小儿子也能放出来了。

    想到这里,德妃心里不住的念阿弥陀佛。

    为防节外生枝,德妃暗暗吩咐心腹道,“本宫这里什么都不缺,传本宫的话让四福晋最近不要进宫来。”

    “是。”

    而同一时间,刚将儿子送去安葬的太子侧福晋李佳氏则一脸阴沉的看着给她回话的太监。

    脸上阴沉如墨,满是狰狞嗜血的模样。丝毫没有丁点太子面前的温柔娇媚。

    她以为大格格和林琳都是年纪不大,涉世未深的闺阁女儿,却没想到她安排的戏码竟然让她们躲了过去。

    在她的想法里,两人或是会救下那个求救的女人,最后来个引狼入室。或是会看出来这一出闹剧将人驱赶,来个置之不理什么的。届时她再派人将此事换个说词传出去,总能让他们雍王府喝一壶

    在李佳氏这里,她潜意识认为那个女人会进府。

    若是进了府,偷上两件女眷的贴身衣物或是再将一些要命的信件放在隐秘的地方,总能破了此时的危局。

    想到这里,李佳氏就恨得不行。

    “奴才也没想到雍王府会派人请了衙门里的人去料理。”更没想到林琳这对姑嫂竟然还特别有闲的就等在一旁,一直到衙门里的人都去了才离开。

    这样一来,弄得他们设计的几套方案全都没办法实施了。

    李佳氏狠狠的瞪了一眼说话的太监,恨恨的骂了一句废物。然后拿着一把团扇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心火难消,烦躁不已。

    李佳氏想了半天,又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转身将那太监叫过来,小声的说了一番耳语。

    那太监一脸惊色,转头看向李氏时,都有一种系不系太疯狂的神色。

    太监想要再说点什么,最后还是咽了下去。

    等那太监领了差事出去了,李佳氏端起一旁的凉茶,喝了两口,笑出一脸阴谋得逞的猥琐来。

    是夜仍被关在衙门大牢的那些恶霸陆续出现中毒现象,没多久便有人开始死亡。而那名原先跟他们一起关在牢里的年轻女人却不知怎么的出现在了一处妓寮里。

    与此同时,京城平民区的某几户人家则夜进盗匪,杀人放火之后,转眼间成了废墟。

    种种迹象,矛头都指向了雍王府。

    转天,圆明园便来了年府的下人。说是老太爷病了,已经起不来身子了,想让林琳回去看一眼。

    四福晋下了禁足令,但却不是不能通融。知道年家老爷子与林琳关系好,收到消息后,便连忙通知林琳回去看一眼。

    在四福晋或是其他人心里,若不是病得严重是不会派人来请林琳回去的。

    林琳现在回去,说不定就是去见年老爷子最后一面。

    林琳一听就吓了一跳,刚要张嘴询问,却又想到了旁的。

    林琳想到了什么呢

    想到她前天晚上还回年家了呢。

    她二叔年羹饶点了四川巡抚,她有些不放心这位二叔,便想回去看看。

    她前天晚上回年家的时候,她老子仍在大晚上不睡觉的搞研究。两个老姨娘一个睡了,一个带着丫头在玩窖茶。

    离开的时候,转道去正院看了一回年老头和小老太太。

    这对老俩口也没睡,坐在院子里说着年婍这一胎呢。

    当然,年老太太说得最多的就是最近京城的流言。还说她日常闲着无事,想要去圆明园看望一下林琳。

    年老头笑她别瞎折腾,就你俩那关系,都不够丢人的。老俩口为此还拌了两句嘴。

    那会儿看着还挺生龙活虎的,怎么就病了

    林琳的发散思维还没有联想到之前的碰瓷事件,此时本能的觉得不对。于是看了一眼来传话的丫头,详细问了年家那边是怎么捎的话。

    来的是什么人,又都说了什么。

    听说来的是个小厮,看起来也不过十六七岁,林琳便露出一抹冷笑。

    这种洞子也能有人钻。

    这个时代的男女大防体现在方方面面,年家真要派人给自己传话,必然会派府里的嬷嬷过府。

    派个小厮,且不说年纪,只说这性别就不可能进得了内院。进不来内院,传话都要靠丫头婆子,这一来二去的,就很容易被人忽视其中不对劲的地方。

    再一个,传这种病重的消息,人们因为心中的担心,便会直接忽略掉这里面的漏洞

    “红绯,你去外门处,见见那个传话的小厮。翠绿,替我更衣。”说完这话,林琳又吩咐她院里侍候的小太监带上两个侍卫立即骑马回京城去年家探个虚实。

    等人走了,林琳又想到她那学术亲爹和心术手腕都有,就是欠缺急流勇退不知道谦虚的二叔。

    好在她二叔还没有出京,真有什么事也正好让她二叔料理一回。

    女人出门,要有出门的衣衫,重新梳妆更衣,又过了两刻钟。更衣时,林琳特意让人拿了晏季前几年穿小的衣服过来。想着若是真的有事,她便骑马回去。

    不过在换装时,林琳先去解了一回手。

    林琳早就不是冲动小孩了,在察觉不对的时候才不赶那些没事找事,将计就计,以身犯险的蠢事呢。君子不坐危堂,她不是君子,但也不是蠢货。

    穿上隐身斗篷,启动她留在年家的门钥匙,林琳转眼间便到了年家。

    脚下运起轻功,一路飞檐走壁的来到正院。然后她就看到重病的年老头正在那里中气十足的骂她。

    没错,就是在骂林琳。

    对着一群狗子。

    林琳早年养了两条狗,出嫁时并没有带走。

    那两条笨狗又下了一窝小狗崽子,组成了一个小家庭。

    狗这种动物,最喜欢干的事就是随便小便标记领地。

    好巧不巧的,伙食极好的狗崽子们就将小老头的几盆花给浇死了。

    摸了摸鼻子,见几只摇着尾巴在那里听训的狗子都不约而同的将狗头转向她后,林琳也敢多呆便回了圆明园。

    回到圆明园,林琳看了一眼被下人捧着的衣袍,摇了摇头,便又挑了件做工精巧的旗袍穿了。

    林琳夏天的时候不太喜欢满绣的旗袍,总觉得满绣的旗袍不透气。

    虽然只是她的一点荒诞的小想法,但却一直被她坚持着。

    青色织锦料子的旗袍,领口袖口用艳色的掐了牙边,里面穿着的衣服也都是细纱的,小把子头上三两件首饰,便是两朵细纱堆出来的宫花,看着就清爽无比。

    手里一把团扇,装饰的作用比实际用处大多了。

    圆明园里有个大水车,之前地震的时候,水车严重受损。后来修缮的时候,林琳直接让工匠在大水车上改良了一下水力风扇。

    炎炎夏日,凉风徐徐,整个圆明园别提多适合避暑了。

    此时心里有数的林琳不紧不慢的给自己上了一层淡淡的妆,然后摇着扇子由丫头打着扇去了四福晋那里。

    红绯去门口问了一回那小厮,因红绯跟着林琳时间长了,也多少猜出了点林琳的心思,于是红绯问的极细致。

    红绯没见过这个小厮,听说他是在正院侍候的,就又问了不少正院的事情。

    那小伙子也算机灵,大半东西都被他蒙对了。

    然而这小伙子还是低估了林琳在家当姑娘时比旁人家的姑奶奶还要有地位。

    在年家,林琳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外人不知道,府里的主子下人还能不晓得所以问到这里,红绯便心中有数了。

    不知道林琳是什么意思,红绯面上不显,只对这小伙子说了一句等在这里便回去了。

    问了侍候的人,知道林琳去了四福晋那里,红绯脚下停也快速过去了。

    林琳来了四福晋这里,便跟四福晋说年家再不懂规矩也不会派个小厮给她送信,又说前儿就差点被人碰瓷,指不定今儿这又是什么局呢。

    她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先一步回京城打探消息了。

    四福晋闻言一怔,她真没想到会有人连这种事情都造假。见林琳如此笃定,也信了七分。过一会儿见红绯回来了,等红绯也说这人来历有问题后,四福晋当即大怒,林琳倒是心平气和得很。

    这算什么。

    她将圆明园里长相最漂亮的小太监叫了过来,然后看了一眼红绯,红绯明白的带着那小太监下去装扮了。

    与四福晋说了一回引君入瓮,又说以防真有什么影响名声的事,她还是进宫小住一阵子去。

    太子住在静宜园,毓庆宫里现在只剩下一个弘晋阿哥,不过为了抚慰太子的丧子之痛,弘晋阿哥被留在了静宜园里。

    年长的阿哥几乎都出宫建府了,没成年的阿哥能走能跳的都被康熙带走了,剩下的小阿哥连避嫌都不用了。

    因正在读书的阿哥都跟着康熙走了,宫里的书房也放了暑假,所以住在宫里,于林琳来说并不会影响名声。

    不但不会影响,还能再刷一波好感,以及没事去看看怀孕的年婍。

    四福晋一想,这也成呀。

    虽然婆婆传话说不叫她们进宫请安去,但总不能真的不去吧。

    十四一家还圈着,她们在谁都不去。好说不好听不是。

    想到此,四福晋便点头了。

    林琳还没在圆明园住够,但也没多磨蹭。

    让那小太监换上女装,由另外两个穿侍女服戴假发的太监扶着坐马车走了。

    明面上还有几个护卫随行,暗地里却又派了一队人马远远跟着。

    等他们走了,林琳等到她派到年府的人回来,让四福晋听了一回事实确实如她所说的那般后,便带着红绯和行李坐着马车也往京城方向走了。

    低调出行,又跟前面那队人错开了时间,林琳这一路倒是没发生什么意外。

    圆明园建在京郊,林琳从园子里出来的时候,还碰见果农卖果子。

    挑了几个大个西瓜,又挑了些其他的瓜果,林琳一道带着进宫了。

    康熙孝顺,什么好的东西都先可着嫡母用,所以太后什么都不缺。德妃那里,她是四妃之一,又生有两个儿子,四爷也孝顺,四福晋也不肯怠慢德妃这个婆婆,倒是时有孝敬。再一个,有了那道传言,别说宫里人见风使舵,就是德妃自己也想过当了太后如何如何。

    因此林琳的伴手礼虽然寒骖了些,却还真能拿得出手。

    一时进了宫,德妃见林琳来了还有些奇怪。林琳对着德妃行礼请安,然后眼睛左右转了转只笑不说正题。

    德妃见此打发了一宫的下人,这才问起林琳怎么进宫来小住了。

    林琳自然是先将今天的事跟德妃说了,又将之前弘晳出殡的事也一道带了出来。

    林琳怀疑这两起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所以拿到一起来说了。

    德妃当场就气怒不已,一身的高位宫妃的气势蔓延开来,吓得红绯和德妃身边的老嬷嬷都有些胆怯不已。

    “这还没怎么样,就有人开始算计起来。等御驾回京,指不定会如何呢。”林琳一脸委屈又气怒的抱怨了一句,偎到德妃跟前一边劝德妃息怒,一边还不嫌事大的说道,“额娘已经派人将计就计了,等得了消息,玛嬷再看吧。”

    这事的罪魁祸手就在宫里,此时她还没得到林琳进宫的消息。当然就算得到了,现在再想做什么怕是也晚了。

    确实晚了,雍王府的少福晋刚被人团团围住,扯出马车时,在一阵大力拉扯下,那位少福晋的假发直接被拉了下来。

    假发落地的一瞬间,时间仿佛都静止不动了。

    仿佛过去了很久,其实也不过是瞬间的事。再然后那些人反应过来就想跑,却被尾随他们而来的侍卫们逮了个正着。

    雍王府的侍卫将这群人抓住了,李卫那边的人也将藏身暗处的人盯住了。

    林琳做事喜欢打直球,最喜欢以力服人。

    不过她也知道她有多少本事在这个时代也得藏着掖着,于是在准备将计就计的时候,也派人通知了李卫。

    林琳对晏季来说有多重要,李卫虽然不清楚,却能在晏季的言谈中感知几分。在晏季跟着康熙去五台山前,便给李卫留了话。

    李卫拢络的人手都是江湖人,走的不是寻常路。与雍王府那里的侍卫是两种行事。两队人马一处在明,一处在暗,总能将藏在角落里的主谋找出来。

    事实证明,林琳这一点防患于未然的安排很到位。李佳氏的人也不是傻子,自是不可能真的出头做什么。

    不但如此,担心事情劈叉,人家还不动声色的远远跟着,看着。眼见事不好,负责盯梢的人转身就跑。

    国人自古就喜欢看热闹,但凡遇到热闹的事再没有不围观的道理。

    可这会儿有人一脸忐忑不安的挤出人群,那这人必定是最可疑的。

    按着这种思想跟了几个人,除了两个是真的有事并且对看热闹不上心的,竟还真让他们盯对了人。

    一路跟着那人到了一处气派的宅子,看着那人只与门房点了两下头便进去了。李卫派去的人看着此时天光大亮,只好分了人手守着这宅子的几个门。

    没用多大会,宅子里便出来一辆骡车。随即便有人跟着那骡车一路朝前走着,最后竟然到了皇宫某个门处。

    不是谁都能坐车进皇宫的,就连林琳都是在宫门口下车,接受了一番检查才走进去的。

    因此骡车里的人从车里下来,穿着一套上等太监服饰对着守宫门的禁卫军挥了挥手里的牌子便淡定的进宫了。

    因还是不知道此人是谁,但却看清了他的面貌。李卫派来的人,一边打听那宅子的底细,一边将得到的消息汇报给李卫。

    太监进了宫,想要再找出来就难了。

    好在李卫机灵,让人描述了一下那身衣服。之后按着衣服品级去找人,范围又缩小了几分。

    等查到那宅子是在谁名下后,李卫又带着之前盯梢的下属找机会见了一回人,最终才确定这人就是毓庆宫李侧福晋的贴身太监。

    李佳氏想的这一招很毒,她先让人弄死那帮恶霸的家人,然后又故意毒死部分恶霸,还将其中的女骗子弄到妓寮去。

    等到那些逃出生天的恶霸发现家人都没了,然后李佳氏的人再将此事一推二五六的都推到雍王府和林琳身上,报复就此展开了。

    知子莫若母,弘晳相中林琳皮相这事,李佳氏也不是看不出来。想到弘晳死了,想到五台山传出来的消息,想到种种恩怨,李佳氏恨雍王府,也恨林琳。

    因此,她的人配合那些痛失家人的恶霸想要将林琳绑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最肮脏的方式将林琳送到那个妓寮去调教一下。

    之后再将林琳转手卖到京城有名的青楼接客,并且替那青楼给京城有身份的人家下个赏花戏蝶的帖子

    雍王府的少福晋出来卖,这事可不是小事呢。

    李佳氏上了年纪,生的两个儿子又都没了。太子女人无数,她已经不指望再生养了。

    没了儿子,本就没了指望。原想着将来太子登基,她也能凭着两个早逝的儿子捞个贵妃当当,到时候抱养个生母难产而亡的无母阿哥也能有个养老的儿子以及争一争皇位。

    别以为新出生的小阿哥年纪小就没有竞争力,若是太子跟万岁爷一样长寿呢

    但这会儿子,五台山的消息一传出来。万岁爷禅位就在眼前了。一但万岁爷禅位雍亲王,她的人生规划将彻底被扼杀。

    不但如此,她已经不看好太子了。

    太子太憔悴,一身病弱,不像长寿的样子。

    李佳氏侍候太子的时间比太子妃还早,太子那么骄傲的一个人,就算新帝能够容得下他,估计太子也得窝囊的气死自己。

    就像三国里的周瑜。

    既生瑜,何生亮的活生生气死自己。

    李佳氏怀疑太子的身体成了这样,就有一部分是受了这股气。

    想到太子不长寿,再想到太子名下就只有一个弘晋了。李佳氏就觉得抓心挠肝。

    她不是太子妃,一味的贤良淑德,宽和容人。她也没有太子妃嫡福晋的身份。当初她与林佳氏可是没少起龌龊,以后要在他们娘俩手底下过活李佳氏就不想受这股窝囊气。

    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即视感。

    可这就是李佳氏现在的心思。

    弄死弘晋,弄残林琳,弄瘸腿雍王府

    然后,林琳进宫了。李佳氏听说后摔了一屋子的摆件,一边想着如何善后,一边又想着如何能将这事嫁祸给弘晋。

    林琳自那日进宫后,便一直住在永和宫的偏殿里。时常陪着德妃说话,或是去给太后请安。

    虽然时空不同了,但林琳对孝惠太后的感情却并未减少。

    当然了,主要是她们俩也从未起过龌蹉才会如此。

    林琳蒙古话说得极好,也会骑马打猎各种草原上的玩乐项目。

    老太后一口蒙语抛过来,林琳完全能接住。

    林琳会玩的东西极多,花样百出的。

    自打林琳进宫,今儿打麻将,明儿斗地主,后儿再来个自已动手的烤羊腿活动。

    林琳让人重新粉刷了宁寿宫小花园的宫墙,在孝惠的纵容下,林琳还拆了小花园的凉亭。之后又自己掏腰花让人弄来大块玻璃,在小花园里建了一个又高又大的玻璃暖房。

    林琳画功极好,又研究过3d画法。让人弄来厚画布,花了两天功夫画出一圈玻璃墙的草原。

    之后让人沿着画布下面将从宫外草坪处小心切割出来的带土带根的青草铺上几米出来。

    青草夹杂着野花,玻璃暖房上方再开个窗户通风,还颇有一种草原的感觉。

    之后在玻璃暖房里大大小小建几个蒙古包,又从宫里专门养宠物的地方抱了几只兔子和只飞鸟。

    暖房建的极大,是可着宁寿宫小花园建的。

    其实说起来,宁寿宫这个小花园里面不少名贵花草,可惜对于孝惠来说,都没有草原上的野花吸引人。

    夏天建玻璃暖房其实有点多余,但这个暖房建出来后,一年四季都能用。

    京城位于北方,一年也热不了多少天。天热的时候,将玻璃暖房上面一圈玻璃天窗都打开,天冷的时候,留下通风口,再烧上地龙,在这里消磨时间可比在室内有意思的多。

    会建这么一座玻璃暖房,主要原因还是一帮女人说话的时候提起了林琳的园林。

    园林最近也关门了。

    对外的说法是关门装修,以期用最好的一面迎接客人。

    实际上却是为了躲事。

    现在是多事之秋,若有人带了毒药进园林,然后借着开宴会的时机药死几个人,园林那里不但坏了名声,说不定还得吃上不小的官司。

    何必呢。

    林琳说要关门一阵子的时候,二格格和四格格无所谓,大格格极是赞同,只年旖旎心疼得直抽抽。

    她不是心疼银子,而是心疼她的事业受到了波及。

    话说回来,既然说到了园林,就难免不说到园林里颇具特色的布景。见孝惠都有些心动了,林琳在不想让园林迎接一波贵客的前提下,便只能站出来表孝心了。

    请命回来,林琳就开始忙活起来了。没掏雍王府的银子,全程都是林琳自己的嫁妆钱。幸好此时的宁寿宫花园还不是乾隆那个败家子扩建的那么大,不然花销更多。

    因着赔出去一大波银子,林琳便忽悠了一回孝惠,将她小花园里的名贵花草都要来了。

    给德妃挑了几盆她喜欢的,又给年婍送了两盆怀孕也能赏玩的。其他的林琳都让人送到圆明园,叫四福晋等女眷挑一挑。自然也送了几盆给年老头和便宜爹。

    玻璃暖房弄好后,孝惠极欢喜,转头又赏了林琳不少好东西。随后在宫里的日子,林琳便和孝惠时常穿着蒙古服在玻璃暖房里煮个奶茶,或是打个猎。

    孝惠上了年纪,已经拉不开弓了。

    林琳请人制了一把极轻巧的弓,箭支上没有包铁箭头,而是用布包了胭脂粉在箭头上。没事朝着兔子射两箭,射中了,兔子毛上就会出现一块红色印记。因为力气小,也不会叫兔子感到疼痛。

    又过了些日子,孝惠说她小时候还挤过牛奶。林琳抽了抽嘴角,最后问了一回德妃,德妃还真让人弄了一头漂亮,但个头不高的奶牛进了宫。

    好在孝惠知道自己一把年纪,没说想要骑马的话。不然还真不好办呢。

    宁寿宫的玻璃房里摆了好多蒙古用具,孝惠呆在里面的时间长了,便更不愿意在殿里呆了。

    康熙那边天天都能收到京城这边的消息,自打林琳进宫没多久就开始折腾这事,康熙也在第一时间知道了。

    康熙本就孝顺,听到林琳能哄得孝惠开心,听说俩人穿着蒙古袍还能来个载歌载舞,一时间到是颇为感慨。

    年遐龄家的小孙女确实跟旁人家养的不一样。

    康熙在五台山的时候,还想着若是他出家的了,老四一家会不会像他一样对待嫡母,现在看林琳这样,倒放下不少心。

    嫡母这一生,别看身份尊贵,却是活得不容易。

    刚嫁过来那几年,日子过得更是提心吊胆。什么都没做,都会天天活在废后的恐惧里。

    没有宠爱,也没有亲生的子嗣,一个皇后活得还不如一个妃子体面。若不是皇玛嬷照顾,怕是得被宫里的奴才搓磨死。

    再后来,皇阿玛去了,他登基为帝了。

    但当时鳌拜把持朝纲,他一个皇帝都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更别提嫡母了。

    想到这里康熙又长叹了一口气。

    果然都是孽债。

    康熙想到宫中还有一些他从未宠幸过的秀女,想到她们在深宫里蹉跎岁月便觉得这些女人说不定也对他起了怨怼之心。

    若是以前,康熙想到这里,根本不会动容,说不定还会觉得那些女人不知所谓。

    但现在,尤其是神迹过后,康熙深刻的检讨了自己一回。

    没有哪个男人会将自己的女人让出来,但没宠幸过的女人倒还能让康熙舍得出去。

    于是康熙当即下旨,着内务府按身份级别备一份赏赐以充嫁妆将那些他从未宠幸过的女人送回家去。

    听到这样的命令,御史先是跳起来想要蹦跶,转眼间便被压了下来。

    真当老子愿意放手咋的

    别特么跟老子谈规矩体统,耽误老子飞升,老子让你们全家世世代代守皇陵去。

    御史被压下来了,其他人见康熙这态度,又想到之前那些晏季和林琳忽悠人说出来的话,又开始回想自己后院里有没有什么人可以放出去。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没多久,各家老爷们在有了这种心思后,各家主母们都开始行动了。

    林琳虽然在宫里,但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她担心有人在这件事情上谋暴利,解仇怨,连忙叫了李卫全面监控。

    别明面上说将人放出去了,实际上再转手弄死或是卖掉了。

    这种事情,不是没可能的。

    若真出了这样的事,别说康熙了,就是他们俩口子也造了大孽了。

    一时大清上下都开始跟风,李卫手里的人哪里能忙得过来。晏季也想到了这一点,便将这事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跟四爷和康熙说了。

    四爷较真,丁是丁,卯是卯,康熙又怕再给自己添业障,这事还真的当了一回事去盯着。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一时间,放出去的人多了,竟然还为大清带来了结婚季。

    也是巧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三元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zhuozuo 100瓶;21903473 30瓶;布丁小胖子 15瓶;祥和安宁、爱睡觉的鱼儿、忘性大的糊涂人、kuro 5瓶;清妩、艾舞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