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6 章

作品:《不做炮灰二[综]

    第七十二章

    囧着个脸看着比那什么粉还要高大上的水泥, 林琳低下头的瞬间又猛的抬起头来。

    飞快的将大殿上所有的人挨个扫视一遍,想要看看这里还有没有旁人跟她一样被晏季的骚操作囧到了。

    现代人谁不知道水泥呢。

    普通的水泥, 一袋才十几二十块钱。物美价廉, 几近贴到了地平线上。此刻晏季用在后世更有价值的汉白玉和珐琅包装水泥,相信跟她一样知道这几样物价的人,应该都会怀疑人生。

    林琳一直认为晏季新得的那个系统不靠谱。若真靠谱,能跟那么个病人绑定吗就算绑定是个意外, 但它真的靠谱能被晏季忽悠瘸了

    所以无论怎么样, 林琳始终认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去依赖那个系统。

    林琳这么想的同时,仍旧不动声色的满大殿打量众人的神色。

    一圈扫过, 没有发现。林琳不放心的又扫了一圈。

    半晌,点了点头, 真好, 看起来都像原装的。

    ╮╰╭

    橡胶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水泥的影响力也是空前的。

    这两样东西一摆出来,直接吸引了康熙的注意力。当康熙开口询问后, 晏季便上前一步给他做详细讲解,随着晏季深入的讲解, 康熙看向这两样东西的眼神都是火辣辣的。

    旁的不提, 只水泥这玩意若是用来修河堤,筑城防, 定然事半功倍。

    康熙仔细的问了这两样东西,晏季告诉康熙橡胶制品不易得,橡胶树产量太低, 制做这些东西已经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和时间。想要大面积使用,就得成片的种植橡胶树。

    不过水泥成本低,材料随处可见,制作也简单快捷。

    康熙听罢,直接下了口谕。橡胶制品列入御贡,水泥由工部和户部商量着尽快普及。

    四爷家的寿礼排在前面,他的那两样东西摆出来后,倒让后面的寿礼失了几分颜色。

    于是乎今年的万寿节,雍王府又是花钱最少,而最出彩的。

    这一天,无论是紫禁城还是大街小巷都热闹了一整天。康熙表现出一副极其高兴的样子,至于里面到底有多少水份,却没人去细想。

    也不敢想。

    转天,早朝上,康熙就提出由朝廷办水泥厂,大力生产水泥,修桥铺路固河堤的想法。

    与此同时,又叮嘱负责此事的财神九,一定不要让水泥方子流露到外国人手里。

    这想法利国利民,做为他皇帝生涯的最后一道命令,康熙不用想都知道自己这个决定将被记在史册里了。

    下晌,康熙回到御书房,又将四爷叫了过去。爷俩好一通交谈后,四爷便去了斋宫,准备明天的登基。

    三月二十日,在各项繁琐的仪式下,四爷穿着一身代表帝王的金龙袍跪在同样衣着的康熙面前一脸郑重肃穆的接过代表权利和地位的玉玺。

    捧着玉玺起身,再回身时,所有观礼的文武百官,宗室皇亲无不臣服的跪地三呼万岁。

    四爷冰冷淡漠的目光中带着少许的激动,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底已经再无任何情绪了。

    这是属于一个男人最重要的日子,然而他的母亲和妻子却无法来观礼。四爷登基的这一幕,林琳不想错过。于是直接找了个理由穿着隐身斗篷去大殿观礼去了。

    仪式后,举行宫宴。

    太子洒脱不失敬意的敬四爷酒,四爷郑重的一口饮尽。而其他人敬的酒,四爷倒没那股子平易近人了。

    第二天的早朝,文武百官一到大殿便发现大殿上竟然摆了两把雕龙宝座。

    一个仍旧在正上方的老位置,一个则是在它的旁边。

    众人见此,便明白这是太上皇仍旧想要上朝的意思。互视一眼后,众人心里又有了思量。

    果然,早朝的时辰一到,两位帝王一前一后的来了。

    众人见此,都开始头疼了。

    但愿这爷俩没有意见相左的时候,否则他们这些人都得成了夹心饼。

    礼部上了折子,说起新帝兄弟的名讳得改一改的事。四爷闻言,转头看康熙,说与其改兄弟们的名字,不如只改他一个的,倒也省事。又说请康熙给他重新取个不常见的字做名字,省得百姓避讳。

    反正皇帝的名字以后也不会有人叫了,写法复杂些也没什么。

    康熙一听四爷这么说,早起就有些莫明上升的起床气竟是消下去几分。

    先是夸了四爷两句,然后当真顺着四爷的意思起了个同音但不同字的名字给四爷。

    名字的事算是完美解决了,剩下的事就是尊封太后为太皇太后,康熙为太上皇,加封生母为圣母皇太后以及册封后宫和兄弟们的。

    太后,康熙和德妃那里都没什么疑议,册封后宫也好办。

    四福晋是嫡福晋,位中宫皇后。生育过子嗣的都封妃,没生过的按侍候的年限长短封嫔和贵人常在。

    至于加封兄弟们这事,四爷看向说话的人,抽了抽眼角,便转过头问康熙,要不要将各府的世子也封了。

    听到四爷问康熙,那礼部官员才想起来四爷的那些兄弟差不多已经封到顶,无封可封了。

    康熙面上不显,心里也有些讪讪的。

    春风几度回头,转眼间已经过了清明。登基大典仿佛还在昨日,大清的水泥厂便在太上皇三催四问下将第一批水泥生产出来了。

    第一批水泥铺了一条路,从紫禁城一直铺到京郊畅春园。

    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水泥路按着晏季的提示,每隔一段路就会有一条缝隙。

    第一条水泥路修好没多久,第一座水泥桥也问世了。

    为了满足康熙和四爷的某种心思,桥两头都修了极高的牌坊。

    桥头的牌坊上是康熙提的桥名,桥尾的牌坊上是四爷题的字。

    放下笔,爷俩都挺满意这种留名方式。

     ̄ ̄\”

    第二批远征军在四月份的时候便出发了。

    带兵出征的不是旁人,正是四爷的同胞兄弟十四阿哥。

    这位圈在府里也不消停,府外的消息时不时的传进去。十四阿哥在知道他亲哥当皇帝后,心里的喜悦很快便被嫉妒的酸醋淹没了。

    在听说了第二批远征军的事后,十四阿哥只深思熟虑了一个晚上,翌日就蹦高似的要跟直亲王一样带罪立功去。

    天天一份奏折让人送到康熙那里不说,见康熙不同意竟然还写起了血书。

    林琳偶然在德妃那里听说了,便觉得谁家摊上这么个儿子绝逼是上辈子坏事做尽了。

    血书这玩意,刚写的时候是淡红色的,时间一长血色就会发黑,还会招虫蚊和蚂蚁。想出写血书的人,林琳都佩服他勇气可嘉。

    他们咋就能保证用血写出来的东西会在鲜血没有变黑前被人看到呢

    再想想若是那人当时看到了,感动了。事后又想回味一下,等让人拿出那封血书发现血字都开始发黑了,估计立时能从白月光变成蚊子血

    十四又作又雷,德妃听说了怎么派人去劝,他都不肯听,非要一条道跑到黑。

    康熙可能也被十四磨烦了,当真下将十四塞进了远征军中。为此德妃直接气倒了。

    无可奈何,康熙不是她儿子,她除了认命以外也只能勤跑几回佛堂给十四祈福了。

    不过也随着十四出征,十四的府邸彻底解禁了。

    十四福晋出门走动,先往宫里递牌子,然后转天见了自家婆婆。

    十四走后,京城虽然没有恢复多少平静,但看四爷的面色却明白已经雨过天晴了。

    封后大典被推迟了,理由自然是吉日的问题。

    虽然四福晋还没有迎来属于她的最重要的仪式,可皇后的宝册已经和圣旨一道送到了她手里。

    四爷登基后,弘昀和弘时就搬到了阿哥所居住。大格格也带着她的三个妹妹去了格格们的住处。

    四爷的女眷们都拿到了上岗职称,除了相应的待遇提高了以外,其他的都没有多少变化。

    因着康熙还未出家,东六宫那边仍旧住着康熙的嫔妃。

    新上岗的太后因为十四的事,或者说她因为儿子成了皇帝,心里有底气了,所以这会儿子一心一意的盼着康熙立马滚蛋,然后她好以奉太皇太后避暑的名义搬到畅春园去。

    天热了,今年也终于轮到她去畅春园避暑了。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太上皇只要还在宫里一天,新帝就受着一天约束。

    然后就在这端午过后,康熙命令宫人收拾行李准备去五台山的时候,朝中最耿直的一位言官嘴炮当朝将内务府的几位管事,连同五阿哥给参了。

    罪名不是旁的,就是这次的端午节这帮人捞得太狠,吃相太难看。

    晏季是过了清明才去各家窜门子的,本来他只想自己去的,奈何林琳呆在宫里闷的慌,俩口子特缺德的拿人家管事的私产打赌。

    看谁捡到了的财产最多,用时最少。

    于是最肥的那七八个巨蛀都被当成了道具,由着这俩口子一天两户的来了个大扫除。

    一次抽四户,然后第五天公布比赛结束。

    俩口子连续做了四天贼,为了赢得这场赌局,俩人虽然没动明面上的东西,但暗地里却将人家来抄了个底朝天。

    不算名家字画,古董真迹,共抄得银票一千多万两,黄金两百万两,白银更是不计其数。

    比赛到了最后,看着那么多财产俩口子不由面面相窥。这大清建国才多少年,这些人也太手黑了吧。

    林琳和晏季还在这边嘀咕人家包衣管事们手黑,却不想丢了大笔财产的失主如何咒骂他们呢。

    俩人都有空间,帮忙清理财务的时候,都不需要因为担心带不走太多东西而挑三捡四,目光所及之处能带走的都带走。这些人家的密室,小库房都跟蝗虫过境似的。

    尤其是晏季和林琳又都是没什么下限的,俩人本就是为了逼这些人就范,就更不可能手下留情了。

    一番下来,年纪最大的那位内务府管事差点没气出中风来。

    这么一笔买卖干下来,林琳和晏季天天晚上躲在房间里将那些东西做登记写明细。然后再将抄出来的银票,想办法换成金子再存到空间里。

    而那些丢东西的人家,则在一阵撕心裂肺后,磨刀霍霍的奔着端午节使劲了。

    早就张开大网等着他们动作的晏季,一见他们行动,直接拉着李卫收集证据。

    证据一到手,晏季便将证据分了两份,分别送给言官和大理寺。于是便有了早朝上某言官立出来参和内务府官员和五阿哥这事。

    此事一出,康熙的脸就黑了。喝令大理寺务必严查,一经查处,严惩不怠。

    证据确凿的事,不过是耽误了康熙两天行程,这件案子就水落石出了。

    于是也不用眼里不揉沙子的四爷做什么,康熙直接将他对红尘皇权的思念之情发挥到了他们身上。

    罪魁祸首斩首示众,抄灭财产,全家发配。

    晏季一身阿哥服站在朝堂上,听到这样旨意,心里没有丁点波动。

    敢伸爪子,就要有被剁的觉悟。

    你不无辜,你一家老小也不无辜。

    除非你贪的那些钱,一个铜子都没给家人用,否则你有什么资格说什么无辜可怜

    处理了这件事,康熙也再没什么理由留下来了。

    四爷又苦苦哀求的留了康熙一阵子,理由是至少要等到水泥路铺到五台山再起程。

    水泥铺的路,在五月份的天气里,只要不下雨两三天就能干透。而且为了将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官道都铺上水泥路,水泥厂日夜不停加班加点的生产,烧出来的水泥,运往全国各地,然后再由当地官衙组织百姓将自己辖区范围内的官道都铺好。

    可以说,大清进入了一个全国铺路的时代。他是采取了同步进行的铺路方式。

    所以四爷留人的理由不能太较真。

    又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工部上了奏折,说是全国范围内的官道已经全部铺上了水泥。

    于是这道奏折一上来,康熙就真的要走了。

    钦点了理亲王和十三爷护送他去五台山,康熙满心满眼不舍的离开了皇宫,也离开了京城。

    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的康熙,将迎来一段崭新的人生。

    而随着康熙的离开,新帝登基的第一场恩科也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雍正朝的第一场恩科,将录取两百名进士。

    参加恩科的是往届举人,他们先参加九天的会试,然后进宫参加殿试。

    因是恩科,所以无论是会试,还是殿试都是皇帝亲自出题。

    晏季知道自家媳妇也是熟读各种经史子经,四书五经的。于是捧着他媳妇的脸,让林琳出道考题。

    转天,林琳这道恩科试题就被晏季派人传了出去。

    挑那些穿着体面的人兜售,一份两百两到两千两不等。

    等晏季将林琳出的这道考题卖了差不多十多万两后,恩科进场的日子已经接近尾声了。

    就像后世那些卖票的,晏季又直接命令小商贩降价出售。

    一百两到十两,五两不等的价钱又卖了一批。

    一直到进考场的前一天晚上,晏季的生意才彻底结束。然后卖考题的人将银子和人皮面具一上交,直接按着晏季的吩咐下江南采买物件去了。

    至于那些买了考题,一脸自信奔赴考场的考生们会不会在拿到卷子的那一刻泪奔,那就跟晏季没关系。

    天下哪来那么多的捷径可以走

    跟你们说,别觉得吃亏,你们才是捡着大便宜了呢。

    咱也没白挣你们的银子,不是还教了你们一个人生道理

    啥道理

    呵呵,谁说花钱买的就一定是考题

    不是还有经验和教训嘛。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玉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舒心遂意 110瓶;冷酷萧萧 6瓶;念许 2瓶;雪菲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