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作品:《七零黑科技红包群

    黎柏寒愣了愣, 显然没想到白卫东居然有这样的念头。

    这个年月的人都更看重工人铁饭碗, 普遍看不起摆地摊的, 觉得这是投机倒把, 他倒是没想到白卫东思想这么开放。

    白卫东见黎柏寒一脸惊讶,苦笑了下, 他这不是看摆摊赚钱多么。

    就以他现在每个月的工资,想要买房还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反而是这些小摊小贩, 他刚才观察了一下, 发现他们的生意特别好, 那赚钱速度看的他都忍不住眼红。

    白卫东到不觉得摆地摊有什么丢人的,只要能尽快赚到钱买房, 就算让他真去投机倒把都行。

    再说了, 现在摆地摊也根本算不上是投机倒把, 都是凭辛苦赚的钱,谁还比谁高贵不成。

    见白卫东一脸认真, 显然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现在问他不过是想寻求肯定和支持,黎柏寒就没有多说什么。

    更何况, 他也不觉得摆地摊有什么不好的, 要知道上辈子国内第一批富起来的人, 基本都是摆摊扛大包的, 白卫东能有这个想法,以后的前途就不会差。

    白卫东虽然决定要摆摊卖东西,但是具体要卖些什么他心里目前还没有谱。

    刚才在商品街转了一圈儿, 他看到卖什么的都有,自己要是跟其他人卖一样的也不知道生意能不能好,而且他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些,更不知道该去哪里进货。

    有了这个想法的白卫东晚上也不打算回家了,干脆跟黎柏寒一起去了四合院,决定在这边住上一晚,顺便让黎柏寒帮他想想该卖些什么东西比较好。

    其实要黎柏寒说,现在市场刚刚开放,所有东西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不管卖什么都有人买,都能赚到钱,不过是赚多赚少的区别。

    但是根据白卫东的个人能力,首先卖吃的可以排除掉,白卫东压根没这个手艺,一些小零碎商品既麻烦又赚不到多少钱,还费工夫,这些也可以排除。

    至于像衣服鞋袜,电子产品这类的,倒是可以去南边批发来卖,可白卫东暂时还不打算放弃机械厂的铁饭碗,他也没那么多时间去南边进货。

    见讨论半天也没讨论出个结果,黎柏寒就想到前不久收到的郑厂长的来信,信里头除了感谢他送去的那些资料书外,还提到要安排人来京城这边考察市场,再弄个办事处的打算。

    黎柏寒就建议白卫东不如等京城的办事处落成后,去弄些红星家电厂的家电产品来卖。

    虽然白卫东现在本钱不够,弄不来大型家电,但红星家电厂的小家电种类也是不少种的。

    先进一些电热水器,电吹风这样的小家电来卖,积累原始资本,顺利的话,以后甚至还可以租个店铺。

    而且有他帮忙,还可以以出厂价拿货。

    白卫东眼睛一亮,直接就被黎柏寒的提议打动了,要知道这一年来红星家电厂发展的非常不错,其家电产品在京城这边也是热销,真要能通过黎柏寒拿到货源,东西根本就不愁销路。

    估摸着郑厂长安排的工作人员这两天就要来京城,黎柏寒就打算帮白卫东跟那些人联系一下。

    之后的两天,黎柏寒回了一趟家,把自己在外头买了四合院的事儿告诉了父母,顺便领着谢女士还有黎将军去认了门。

    对于黎柏寒闷不吭声的就在外头买了房子,还没要家里头帮忙,谢女士和黎将军夫妻俩既骄傲又有些失落。

    他们这些年可是存了不少钱,大儿子和女儿的那份早在他们俩结婚的时候就给了出去,小儿子的那份他们还收着。

    原打算留着他结婚的时候买房的,哪知道根本不用他们出力,小儿子自己就买了,买的还是四合院。

    谢女士将四合院里里外外重新收拾了一遍,对这边的环境很是满意,要不是放不下家里头,她都打算过来这边跟小儿子一起住了。

    在四合院这边待了一天,暖了房,临走的时候,夫妻俩生怕小儿子身上的钱都买房用光了,便将这些年存下的钱塞给了黎柏寒,叮嘱他照顾好自己,这才准备离开。

    黎柏寒拿着谢女士硬塞过来的钱,心中很是感动,连忙跑回房间打开红包群,将纪药师发给他的养身酒拿出两瓶,说是自己买了药材特意泡的,让他们俩回去后每天别忘了喝上一杯,对身体好。

    看着他们上了车走远,这才回了四合院。

    在黎柏寒的帮助下,白卫东很快就跟红星家电厂安排在京城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打好了关系。

    因为白卫东刚开始要的货不多,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在得了郑厂长的允许后,便同意他从京城这边直接拿货,没有收他额外的费用,而是按照出厂价给他供货。

    白卫东知道这是看在黎柏寒的面子上,自己才得了这么大的方便。

    在商品街摆了两天摊,将进来的第一批小家电卖出去后,白卫东数着赚到的钱,二话不说就找上了黎柏寒,说是要请客。

    根本不需要询问,光看白卫东那副眉开眼笑的样子,就知道他生意肯定不错,黎柏寒也没跟他客气,直接点了卤肉和酱鸭大吃了一顿。

    等白卫东的家电摊子彻底上了正轨,黎柏寒就没有再过问,他现在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和搞研究,可没有多少的精力放在做生意上。

    之后的日子,黎柏寒就开始了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在四合院和学校的实验室来回往返。

    一个多月后,陈教授的电池实验又取得了新的进展,这次依旧是黎柏寒给陈教授了新思路。

    一次是意外,两次就不是巧合,陈教授对黎柏寒更加重视,不仅给他分配了不少任务,还让他逐渐的参与了一些重要实验。

    同时,黎柏寒这个假期也在虚拟图书馆里看了不少武器研发的书籍,虽然距离专家水平还差的远,但也开始试着制作,只是受限于设备落后和材料缺乏,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

    一般常规武器都是如此,就更别提书中提及的那些更先进的甚至是未来武器了,要做出这些东西不止是需要技术,更重要的还是时代生产力的匹配。

    黎柏寒到也不是没有一点收获,至少对未来武器发展的方向他心里是有着清楚认知的。

    学校开学前,黎柏寒又回了一趟大院,倒是碰巧在家里见到了201研究所的一位武器专家。

    这位老专家姓杨,跟他爸认识了三十多年,之前受到打击在乡下待了好些年,前不久才刚恢复工作。

    饭桌上,杨专家听黎将军又开始追问他研究所最近有没有出新成果,就忍不住跟他抱怨起来。

    他们这些研究人员有不少刚从乡下回来,心还没安稳就被三天两头的催着搞研究,可这研究哪里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出成果的。

    对杨专家的抱怨,黎将军也只能回以苦笑,这不是还有一场战事马上就要开始了么。

    为了减少人员伤亡,他们除了抓紧时间训练士兵,就想看看能不能尽快给部队的装备更新换代,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后者基本上是没什么指望了。

    唉声叹气了一番后,黎将军也不再说这些令人心情不愉快的事,转而跟老朋友炫耀起小儿子。

    得知黎柏寒在清大物理系就读,杨专家很是高兴,他自己就是清大物理系毕业的,算起来跟黎柏寒还是学长学弟的关系。

    想到他们研究所出现的人才断层,杨专家就生出了拐人的心思,问黎柏寒有没有兴趣去他们研究所看看。

    对军区的武器研究所,黎柏寒早就有所企图,杨专家的这个提议倒是对了黎柏寒的心思。

    只是等黎柏寒回学校把这事跟陈教授说了后,却不想遭到了陈教授的强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