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第 98 章

作品:《带着灵泉快穿

    米朵微微一笑“秦书记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秦书记方才收回打量的目光, 说起正事“是这样的,我要请一位老领导到家里做客, 想让你到我家帮个忙。不知道小师傅有没有空”

    米朵道“不知道秦书记打算哪天请客,我只有礼拜六礼拜日才能来国营食堂,其他日子还得请假。”

    秦书记就哦了一声“怪不得,我点的素菜, 只有礼拜六日做的最地道。原来是这个原因啊那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秦书记是个健谈的人,一和人谈话就爱问人工作家庭什么的。

    米朵道“我在村里教小学。”

    秦书记道“原来你是小学老师, 了不得, 既会教书又会做菜, 真是难得。”然后就说“既然你只有礼拜六日有空, 那我就把请客的时间推到下周六晚上好了。”

    双方商定了时间,秦书记又给了米朵一个地址, 就被她和贾师傅客客气气的送出了国营食堂。

    一个星期以后,米朵如约去了秦书记家。

    秦书记的爱人陈娟已经准备好了要用的食材。考虑到秦书记和老领导都不吃肉, 食材不外乎是一些蔬菜萝卜豆腐,另外还有一尾鲜鱼。

    米朵扫了一眼食材,心里就有了数, 蔬菜可以做一个十香菜。豆腐可以做一个红烧豆腐,一个砂锅豆腐。另外再做一道素鸡和一道清蒸鱼就好了。

    考虑到现在才刚过午饭,离晚饭还早,米朵不急着做其他菜,先准备做砂锅豆腐的原料。

    砂锅豆腐这道菜最耗费时间,严格意义上来说, 得要一天的功夫才能做出来。

    米朵将陈娟买来的豆腐,切成一斤大小的大块,放进清水中煮上十五分钟,然后捞出来,锅里倒掉原来的剩水续上清水继续煮。

    要一连煮上十遍,豆腐的豆腥气才能真正去掉。

    煮豆腐的过程中,米朵开出一个菜单。

    陈娟看了一眼“干贝和火腿,家里没有。不过有老家送来的腊肉。”

    米朵道“腊肉可以代替火腿,若是没有干贝,那就请嫂子再去市场买一条活鱼吧我用活鱼的鲜味代替干贝。”

    豆腐煮到第九遍的时候,陈娟也买了一条活鱼。

    米朵抓紧时间用活鱼熬了一锅浓香四溢的鱼汤,然后将熬煮好的豆腐放进鱼汤,继而放入切好的腊肉丝、泡发的蘑菇丝、冬菇丝。

    这道砂锅豆腐最少也要炖两个小时,米朵将火调到最小以后,就不去管它,开始做其他菜肴。

    秦书记家的蔬菜比起国营食堂的品种并不算少,米朵挑了七八种蔬菜,全都细细的切丝,预备一会儿好炒十香菜。而剩下的那条活鱼,米朵刮去鱼鳞,就开始剔去鱼骨。这个剔去鱼骨的本事还是贾师傅教给她的。这也是贾师傅的一个绝活之一。

    下午四点的时候,那位老领导来了。

    本来在厨房帮忙的陈娟忙过去和秦书记一起招待这位姓谭的老领导。

    谭老如今七十有三,原来在县城当书记的时候,一手提拔了当时还只是个科长的秦书记。

    秦书记念及恩情,每年总要请对方来家里吃一顿饭。

    先前是陈娟掌勺,她菜做的普普通通,谭老又不能吃肉,因此下筷的次数并不多。

    今年秦书记想起国营食堂的素菜做的不错,就把米朵请了过来。

    秦书记与谭老说了一些从前的旧事,厨房那边就端出来了第一道素菜,秦书记最爱吃的素鸡。

    秦书记就请谭老尝尝。

    谭老道“你忘了,医生嘱咐过我不能吃肉。”

    秦书记笑道“这事哪能忘啊,这不是真的鸡肉,是用豆腐做的素鸡。”

    谭老方才拿起筷子尝了一口,赞不绝口道“这素鸡的味道竟然和鸡肉一模一样,却又嫩滑无比,不错,真不错。”

    秦书记道“这是我特地从国营食堂那边请来的一个师傅,手艺相当了得。”

    两人说话的功夫,第二道菜端了上来,是米朵最拿手的红烧豆腐。

    红烧豆腐用的番茄酱仍是她从家里带来的,不过这次又改进了一些,加了点蒜末和姜末,越发突出了番茄酱的酸辣味。

    炒出来的红烧豆腐也越发香气四溢,谭老的馋虫立时被勾了起来。

    秦书记道“这是红烧豆腐,是用番茄酱做的。酸辣可口,特别下饭。”

    然后十香菜和清蒸鱼也陆续上了桌。

    谭老本来不大爱吃鱼,嫌刺多。可是眼前的这道清蒸鱼比较特别,好似被人去掉了鱼骨,只剩下两大片鱼肉。

    谭老轻轻夹了一小块细细品尝,几乎是鱼肉刚进口中,一股鲜甜的鱼汁就流了出来,然后就是融合了花椒香和葱香的鱼肉的清香滋味。

    吃起来既没有一点鱼腥味,也最大程度保留了鱼肉的鲜香。

    谭老也不是没有吃过大师傅做的菜,但是能把鱼肉做的这么好吃的,还真是第一次。

    砂锅豆腐是最后端上来的。

    秦书记还好奇的问了一句“这是什么菜”

    陈娟笑道“小许说是砂锅豆腐。”

    谭老看了一眼,发现端上来的果真是一钵热气腾腾的豆腐。

    他拿起汤勺舀了一块,微微吹了一口,才放进嘴中。

    豆腐在鱼汤里煨煮了两个小时,已经吸饱了汤汁,谭老一口咬下去,汤里放入的腊肉、蘑菇、冬菇加上鱼肉的清香,顿时全都涌现了出来,加上豆腐本身的嫩滑口感,吃在嘴里简直绝了。

    谭老来不及说话,赶快又舀了第二块。

    秦书记也不甘落后,两人你争我抢,很快就将一钵豆腐吃的精光。

    临走时,谭老特地见了米朵一面,他和秦书记一样都觉得能做出这样菜肴的人应该是积年的大师傅,没想到却是个小姑娘。

    不过他比秦书记见的市面多,很快就回过神问米朵“小姑娘,你做菜的本事跟谁学的”

    米朵笑道“这是我家传的手艺,我们祖上曾经有人做过御厨,所以家里就留下这么一门手艺。”

    “怪不得,你厨艺这么好。原来祖上竟是御厨。看来我今日倒是也享受了一把皇帝的待遇。”谭老呵呵笑道“你这样的厨艺在国营食堂是有些屈才了,不如我给你介绍个地方吧”

    米朵道“我在国营食堂帮工是有原因的。我是城里下放到村里的知青,如今还在村里的小学教书。所以您的好意,我心领了。”

    谭老想了想“知青,你是知青。”他沉吟了一下,又问道“你是哪个镇哪个乡的知青”

    “我是十里镇赵家村的知青。”

    谭老就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然后就没再多说什么,又跟秦书记说了会儿话,就被秦书记送到了楼下,仍坐来时的小汽车走了。

    秦书记回来笑道“小许,我看你运气来了。谭老是个惜才的人,若是他肯替你说话,说不定还真能把你从村里调到城里来。只是可惜,以后我们恐怕吃不到你做的菜了。”

    秦书记是知道谭老的能力的,他任职县里书记的时候,提拔起来的属下不计其数,其中有好几个现在做到了书记和县长的位置。还有一两个有出息的,已经当上了省里的一把手。

    若是谭老真有心帮忙,帮一个知青调到一下工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米朵却没因为秦书记的话而得意忘形,她觉得现在的处境也挺好的。而且赵家村相对外界的风云突变还是比较安宁的。

    在恢复高考之前,她还没有离开赵家村的打算。

    不过若是真的有机会到大城市工作,米朵也觉得出去看看未尝不好。

    所以她对此事抱着顺其自然,听之任之的态度。

    哪知几个月以后,米朵真的接到了一道调令,她被一纸调令调到了离这里有几百里的某兵团。

    许知青要被调走的消息一传开,赵家村村民的注意力立时都转移到了她身上。

    不舍得有之,比如相熟的乡亲张玉芬,比如同是知青的潘小娟,比如邻居姚新宇和叶慧。

    巴不得她走的也大有人在,比如周蓉,比如一些想到村里小学教书的女知青。

    张玉芬来看米朵时,就提到了周蓉想要到小学教书。

    “我倒是想让她多挣几个工分,可她说要学习文化,至今也没学习出什么。”

    周蓉原本是想和叶慧交好的,可惜对方看出了她的意图,始终不肯接受她的好意。周蓉也就断了和他们套交情的打算,自然而然的也没跟叶慧学习文化。

    张玉芬发了几句牢骚,很快就转移了话题,“你这一去,说不准以后我们再难见上一面了。你婶子我也没什么送你的,这是前年援朝回来给我买的毛巾,我没戴过,就送你做个念想吧”

    潘小娟也过来送了米朵一个笔记本。

    “真羡慕你,可以被调动部队去当兵。”潘小娟不知道事情的始末,还以为是米朵家里动用了关系,不禁觉得她运气真好。

    米朵笑了笑“你也不要沮丧。有时间的话拿出高中课本复习一下,我觉得高考迟早是要恢复的。到时你可以凭借你的真本事离开这里。”

    潘小娟也不知听没听进去,但面上她还是点了点头。

    姚老头听说米朵要走,特地带姚新宇上门送了她几个鸡蛋,让她煮熟了带着上路吃。

    而叶慧上门的时候则送了她一罐茶叶。

    送走这些上门来的客人,米朵去了地窖。地窖里还有她攒下来的一些粮食,有粗粮也有细粮。

    而这些粮食,暂时是带不走的,也没办法换钱。

    米朵想了想,决定把这些粮食送给姚老头和叶慧夫妻俩。

    一来他们住的比较近,运送粮食也方便。二来,他们俩家确实也比较困难,这时结个善缘,将来就能多个朋友。

    作者有话要说  砂锅豆腐的原型是出自奚家的老豆腐。

    明天公公过生日,或许会很晚才更,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