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 章

作品:《穿成白月光皇后(清穿)

    等送走那给掌珠穿耳的嬷嬷之后,傅莹没有离开, 呆在这里陪着女儿和崇庆太后。掌珠趴在她身上不肯下来, 就像是一只受了伤的小兽希望得到母亲的安慰。

    崇庆太后见孙女停止了哭闹,忍不住夸了她一番, 道“待会儿你阿玛来长春仙馆, 我定要同你阿玛说上一说,说我们掌珠最是坚强了,穿了耳洞都没怎么哭。”

    掌珠耳朵上扎六个窟窿正疼得心烦,听到祖母夸赞,顿时觉得自己这番疼痛受得值得了, 也就坚强起来,不做哭哭啼啼之状,道“我不哭了,阿玛一定会喜欢我这样的, 对不”

    女儿克服疼痛变得的坚强也是值得鼓励的事情, 可傅莹觉得女孩子还是要适当示弱好。虽说现代的她可不是一个轻易示弱给陌生人的人,但在这个时代,她得了不少示弱好处, 对比之下,还是觉得示弱好,特别是示弱给喜欢自己的人。

    她看着女儿, 见掌珠眼睛里还含着泪水,想女儿坚强一回也不容易,这示弱的事情以后再告诉她也不迟, 于是说道“是的,你阿玛见你这样肯定高兴的。”

    “那阿玛喜欢我会超过二哥吗”掌珠天真地问道。

    这一句话,把崇庆太后和傅莹说得都愣了一下,崇庆太后微微摇头道“你是女孩儿,怎么能同哥哥比呢”

    即便崇庆太后再怎么疼孙女,到底也同众人一般重男轻女。傅莹怕女儿伤心,忙安慰她道“你哥哥是男孩儿,自有男孩儿的疼法呢,你和你哥哥比较什么”

    掌珠仍是不甘心地说道“前些日子,我见二哥磕头了还哭呢,我耳朵扎了这么多眼儿,我也就哭了一阵,额娘你说我是不是比二哥更坚强呢”

    纵使傅莹对自己生的儿女都一视同仁,但儿子和女儿之间免不了比较,因为不是父母唯一的孩子,谁都想做最受父母疼爱的那个。

    傅莹在现代何尝不是这个心思呢家里有个弟弟,虽说现代的父母不会重男轻女,儿子女儿差不多,但她和弟弟有时也会争父母的宠爱,只不过弟弟太淘气,不是很听话,所以父母才相对喜欢自己一些。

    傅莹不知该对女儿说什么,崇庆太后在这里,过于夸赞自己女儿的话,说出来不妥,她想了想道“你是你阿玛的女儿,自然像你阿玛坚强了。”

    果然这话说出之后,女儿开心,太后满意。

    崇庆太后见屋中光线黑暗,便让宫女们上了灯。幽幽的烛光燃起,让屋中顿时亮了不少。

    此时天还未黑下来,若是换作现代,这个时间点而根本不用开灯,无奈古代窗户玻璃这种透光性极好的“神器”还没普及,即便是紫禁城,也只有皇帝住的养心殿有。如果外面天稍暗,屋里就得点灯了。

    崇庆太后朝外看了看,对傅莹说道“今天这会儿都没见皇帝来,别是不过来了。”

    傅莹想弘历孝顺,平日再怎么忙碌也不可能不来长春仙馆,于是回道“太后放心,皇上肯定会来的。”这话刚说完,就有人传话说弘历已至长春仙馆。

    崇庆太后听儿子过来,高兴道“你说得不错呢。”

    弘历进屋之后,傅莹先给他行过礼,而后他再给崇庆太后行礼,最后跟着弘历进来永琏再给祖母、母亲行礼。

    弘历知道今日嬷嬷过来给她穿耳,所以等行礼过后就将女儿从她母亲身边叫过来,看了看她耳朵上的六个银环。

    见女儿耳朵虽涂了铅粉,但还能看出穿了耳洞之后耳朵变红变肿,也很是心疼地问掌珠疼不疼。

    本以为女儿会向自己哭诉一番,没想到掌珠却十分得意地说“阿玛,我没怎么哭呢,不信可以问额娘。”

    崇庆太后听孙女这么说,没等傅莹开口就自己先替儿媳回了,道“是呢,本以为掌珠要哭闹好久,没想到只是哭了一阵子。”

    听闻女儿如此坚强,弘历忍不住要称赞一番,掌珠得了父亲地夸奖,很是得意地看着自己的哥哥。

    永琏倒不在意妹妹对自己的炫耀,这几年他长大了些,加上父母的教育,也懂得谦让妹妹,他只是好奇地凑了过去看了看妹妹的耳朵,正打算用手去碰时,却被母亲阻止了。

    “你妹妹刚刚扎了耳朵,不要碰,碰了就疼呢。”傅莹道。

    听母亲这么说,永琏只得把手收回来,掌珠好似炫耀一般地对自己哥哥说道“我现在有了耳洞,以后就可以戴漂亮的耳环了。”

    小孩子总是不禁炫耀刺激的,永琏摸了摸自己的耳朵,问道“为何男孩子不能打耳洞呢”

    永琏这天真的话,惹得众人笑了起来,最后还是弘历解释给众人道“这打耳洞之俗原先是为咱们满族先祖男子所有,大约觉得女子戴着耳环更美,所以才把此爱美之权让给女子了。”

    傅莹真不知这打耳洞为何要打六个,听弘历说打耳洞是原是满族男子先有,倒让她想起了高跟鞋原先也是西方男子先有,后来成了女子专属。可见这习惯的性别迁移,东西方都有过。

    她想起裹足之事,觉得自己应该借着崇庆太后对此的厌恶,暗示弘历,让他下个圣旨什么的,把这陋习禁掉,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在心里略略考虑要说的话,傅莹便说了出来道“皇上你不知,刚刚太后说,幸好掌珠生在宫里,若是生在汉人家,像她这般大的女子就要开始裹脚了,也不知汉人是何时开始的这种陋习难不成也如咱们满人的先祖一般,原先是男子所有,后来才为女子专属”

    她话音刚落,崇庆太后就连连否定道“裹脚连路也走不了,男人要裹了脚还怎么种地、打猎”说完就把目光投向弘历接着道“皇帝,我极是反感汉人这陋习,要不你下个旨让她们不要裹脚,要是旗人女子也学汉人这般,岂不是忘了祖宗按理来说这种事情,我这个太后插手不妥,你不知我听人说,现听闻竟也有旗人女子裹脚,觉得此事若不管就麻烦了。”

    没想到自己想说的话竟然由崇庆太后说了出来,崇庆太后毕竟是弘历的生母,对于一个大孝子来说,母亲的话他自然是会言听计从的。

    果然听了母亲的话之后,弘历回道“额娘放心便好,明日我便下旨,禁了这陋习。”

    听弘历打算禁止缠足,傅莹虽表面无动于衷,心里早就欢呼雀跃了,虽然直接促成这件事情的是崇庆太后,自己没有多出力,但只要能将陋习废除,她才不管是谁做的呢。

    崇庆太后见孙子只有永琏过来,忍不住问道“永璜呢怎么你只把长生领来了”

    弘历想着长春仙馆是妻子同母亲的住处,永璜来这里他自认为不妥,毕竟除了请安,平日庶子若无嫡母召唤,是不能轻易出入嫡母的住处。但他又怕母亲数落他忽略长子,只得拿永璜要学习之事搪塞。

    崇庆太后以为永璜真是因为“学习”才没有过来,也就没多问,把永琏叫过来叮嘱一番,道“你阿浑那般用功,你也不能落后了,要知道你可是你阿玛最看重的儿子。”

    弘历对永琏的偏爱,崇庆太后是知道的,她也希望自己儿子能把皇位传给永琏,毕竟永琏是她最喜欢的儿媳所生。

    永琏听祖母的话懂事地点了点头。

    弘历又见这屋里点了蜡烛,不禁叹道“这里窗户没有安玻璃,外面天稍暗就得点灯了。”

    崇庆太后回道“全紫禁城也不过只有皇帝的养心殿才安玻璃,玻璃虽好,但这东西毕竟是西洋运来的,珍贵得很。”

    “额娘若觉得好,儿子应当竭力为母亲去做。”说完正要命人准备,却被傅莹抢先一步道“长春仙馆改建原是我份内之事,窗户安玻璃这些小事交给我吧。”

    弘历知傅莹向来办事稳妥,见她如此坚持也就同意了,但还是传令下去,让内务府得的西洋玻璃先紧着长春仙馆用,重华宫那里先搁置一下。

    傅莹头一回见玻璃还是在雍正的养心殿,那时很是诧异,后来才知道玻璃这个时候是有的,不过是种奢侈品罢了。更何况古代玻璃与现代玻璃也不太一样,就拿安在养心殿的玻璃来说,透光性比不上现代的玻璃。

    弘历提到玻璃,不禁想起前些日子给傅莹的玻璃镯子,见她腕上仍然套着平日里戴的银鎏金嵌宝蕾丝手镯,忍不住问她道“前几日给你的玻璃镯子怎么不戴出来呢”

    傅莹听他提到镯子,忍不住看了一眼自己手腕,然后笑着说道“玻璃易碎,我怕不小心磕到,所以才没戴出来呢。这几日要监督那些工匠,就更不方便了。”

    “不就是件物什,磕了就磕了吧,放在那里不戴反倒可惜了。”弘历不以为意道。

    “你媳妇是节俭,以为她像你一样胡乱挥霍东西呢。”崇庆太后忍不住说自己的儿子道。

    傅莹想弘历是爱奢了些,但他搜罗的那些珍品也从不自己独占,赏给自己还有其他人的就不少,无奈自己对金银珠宝、古玩珍器之类的不怎么上心,弘历、崇庆太后给的那诸多东西她都搁置一边,只挑一些轻便的饰品戴在身上。

    觉得自己丈夫有些冤,她忍不住为弘历辩解道“其实皇上多把好东西赏给了身边之人,并非胡乱挥霍呢,倒是儿媳我日日素装,确实少了皇家的风范,实为不妥。”

    “有何不妥你这样才是好的,即便是天家,那也不能胡乱糟蹋东西。”崇庆太后道。

    “儿子谨遵额娘教诲,当以身作则,为天下臣民做表率。”弘历端正身子回答以示对母亲此话的尊重。

    崇庆太后也不过是随口说说,倒未必真的责怪儿子。她见儿子年纪正当,又是一表人才,膝下子女却甚少。

    对于此事的原因,崇庆太后自然是心知肚明,知道儿子唯喜妻子一人,虽说当皇子那会儿府中侍妾不少,但统统成了摆设,若儿媳多有生养,那她也就没有忧虑了,可偏偏儿媳坏了身子,多年没有再出,她岂有不担心的道理

    于是,她又看着傅莹道“皇后,改建长春仙馆本是你份外之事,几个月之后就要选秀了,这才是你皇后当操心的事。”

    虽说皇帝服丧期间不能生子,但选秀却是惯例,新皇帝继位,总要选些新人充实后宫的。

    傅莹听“选秀”二字,顿时生失落之感,只是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点头以示赞成。

    有些事情,不是自己不愿意就能拒绝的,她看了一眼弘历,见他没有反对。后来一想,选秀他又有什么理由反对呢这是祖宗留下的惯例,他不可能因为偏爱正妻就废除宗法啊。

    她看了看自己的儿女,想着如果事无完全,若子女和自己能平安富贵地过一生,也是不坏的结果,至于选秀,既然是无法避免的事情,那么就把它的影响控制到最小,当初府里格格也没有一个能威胁到她,这些选来的新人,也未必能对她构成多大威胁。

    隔日,弘历就下了旨意,禁止妇女缠足。傅莹得知此事之后,暂先搁下心中对选秀之事的不快,自认为这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遂与高流素分享心中之喜。

    高流素大病得愈之后,便常常来长春仙馆,一来是侍奉在此居住的崇庆太后,二来也是来此陪伴傅莹。

    当傅莹将弘历下旨禁止裹足之事告诉高流素时,高流素对此事并不看好,她对傅莹说道“其实禁止裹足的旨意圣祖就下过,可这裹足之风太甚,多次禁止皆没有见效,皇上重提此事,只怕最后也不了了之。”

    傅莹还真不知道康熙也禁止缠足过,她知道高流素学识渊博、了解甚多,这事情一定是有过,她才会这么说。但她不明白,皇帝直接下的命令,难道下面还敢抗旨不遵不曾

    于是忍不住问了一句“为何”

    高流素道“皇后问我为何,我还真不好说。大约是女子缠足又不能向男子剃发那般,若不剃发就杀掉,故而对此才无可奈何。”

    傅莹连连摇头,道“那裹足之痛何其难忍,现在朝廷下令禁止,岂有不赞成的道理”

    高流素坐在傅莹的下面,听到傅莹这么问,低下头想了一会儿才回道“皇后不知,汉人嫁女有习俗,若脚裹得小便能嫁得好些,小脚审美已根深蒂固,只怕不是轻易能改变的。”

    傅莹听高流素这么说,原还为此高兴的心,顿时变得茫然起来,看来事情不会像自己想得那么简单。

    她也不知道这圣旨下了之后,到底会起怎样的作用,毕竟这个时代信息不发达,她在深宫之中又怎么能那么容易了解到宫外的事,就算问家人,家人多是旗人,平日都是和旗人打交道,汉人女子裹脚之事,也恐怕不那么容易知晓。

    真是头疼,还是现代社会好,信息发达,什么决定之类的事情很快就能收到反馈信息。这当然也不是她头一回感叹现代生活的便利了,还是希望这回禁令起到效果吧。

    作者有话要说  清朝入关之后,下令“男子剃发、女子放足”,但最终汉族男子剃发易服,女子却没有放弃缠足,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说。入关初期满人对女子缠足之事深恶痛绝,先有孝庄太后下懿旨“缠足入后宫者斩”,后又有顺治、康熙下令禁止缠足,但民间缠足之风并没有禁止,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等乾隆上位之后,多次划重点“多次”下令禁止缠足,但还没有制止缠足之风,只是对旗人女子起到约束作用。等到清后期,甚至连旗人女子也多有裹足者,直到民国这一封建糟粕才结束,但落后地区仍有残留。不知小天使们有没有庆幸生活在当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