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独家

作品:《从小村花到大军嫂

    作者有话要说  请看这里,为了防盗,见谅哈

    时间进入了一九六二年。

    椿芽和明瑜也迎来了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个日子是她和明瑜特意定下的,本来他们的结婚日是农历十二月十二,也就是一九五二年一月八号,她觉得农历不好记就换成了公历,还说“明瑜,咱这样就可以过两遍了”

    这天正好赶在星期一,她和明瑜都得上班。为了好好庆祝一下,就趁着星期天提前过了。她跟明瑜先睡了个懒觉,又吃了顿好的,就带着三个娃娃进了照相馆。

    今天,娃娃们都换了干净衣裳。果果穿着小大衣蹬着小皮靴,看着可神气了。壮壮摘掉了围嘴嘴,显得利落了不少。阳阳也穿着军用外套,小脸抹得油光光的,透着一股香气儿。

    摄影师傅一见,就把娃娃们夸了一通。椿芽就抿着嘴笑,赶在困难时期也没条件做新的,这都是以前的旧衣裳,有些短了,她就把边放下来从里面帮了一块,烫了之后一点也看不出来。

    在摄影师的指挥下,一家人先照了一张全家福。椿芽又哄着果果带着两个弟弟单独照了一张,这样她跟明瑜就自然而然地也照了一张合影,还让师傅在照片上加上“结婚十周年”的字样,还跟明瑜咬着耳朵说“这一张得放大了,挂在帐子里”齐明瑜咧着嘴笑着,家里的事椿芽说了算,他只要照办就行成。

    第二天才是正日子。一家人除了吃顿好的,就是晚上早早地上床休息。天冷了,窝在被子里才是最好的享受吧

    一九六二年初,国民经济有所恢复。

    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工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了正轨。尤其是农村地区,权力下放到了各村各队,实行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极大地稳定了农业生产。与此同时,“精兵简政”也开始了。上面发了通知要求全国各机关单位精简职工九十四余万人,各类社团组织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彻底改变机构庞杂、人多政繁等现象。

    文件到了省里,各级部门积极行动起来。财政局也不例外,精简指标占了五分之二,这边谈话之后,那边就开始办手续,工作效率很高。半个月下来,各科室走了不少人,大多是后来安插进来的富余人员。财务科这边还好,一个是人手本来就紧张,另一个是专业性较强,不是什么人都能安插进来的,想精简也没啥可减的。

    靴子终于落地了,椿芽也松了口气。

    心说,多亏了钱科长把关,不然科里也跑不了。拆庙瘦身可不容易,得罪人是肯定的,也唯有这个年代才有这种魄力吧这时候城乡差距已经拉开了,换做是谁也不想下去,可不下去又不行,那调令一发不想走也得走,不然吃饭都成问题。

    相比起来,部队上还算稳当。早几年就裁了几轮了,军队规模刚刚好,武器装备也焕然一新,跟过去相比可谓“天壤之别”。齐明瑜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对此深有体会。

    他跟椿芽说“过去都是靠缴获敌人的武器弹药为主,那些破铜烂铁打坏了都舍不得丢下,一定要修修补补的回炉再造,直到“抗美援朝”战争才有了更新换代。建国以来,军工科技在不断地发展着,自主研发的武器装备不少,即便境外敌对势力在疯狂地围堵,可依然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椿芽听到这个,眼睛就闪闪发亮。

    按照国家的整体规划,军工科技自成一体,多年下来可谓战果累累。尤其是后世“黑科技”频出,光想一想就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二林学的就是装备设计,那边保密性要求很高,平日里不方便写信,跟她和爹娘都断了联系。爹说二林真成国家的人了这寒假不回来,暑假也不回来自从去了军校就石沉大海,连家都不要了她知道爹娘想二林了,可再想也没办法啊,军令如山这个她早有体会。

    她跟明瑜说,二林的性子磨一磨也好,这样才有出息。齐明瑜猜测,二林可能参与了某项攻坚任务。像他这样的年轻学员不一定能接触到核心技术,可作为外围成员也得遵守保密纪律。

    家里面,对小舅舅最挂心的要数阳阳了。椿芽为了激发他的理想,常常跟他讲舅舅发奋励志的故事。她觉得阳阳的性子跟二林有点像,都是坐不住的,啥时候能沉下心来才算开窍了。

    一恍两个月过去了。

    到了四月,上面发了通知,要求地方上对前几年的偏激做法进行修正,对受处分的干部进行甄别,错划了的要平反恢复工作。接下来,教育部也做了进一步调整,把原有的高等院校和中专学校裁并了近一半,精简教职工三十四万人。紧接着,企业职工和城镇人口又进一步压缩了,该下放的下放,该返乡的返乡,一切都要听从国家的安排。

    这番精简下来,考大学就更难了。椿芽不禁叹了口气。

    这时候,她已经过了三十一岁的生日,思想也成熟了许多。家里除了三个孩子,也没什么可操心的。爹和娘在粮店里吃喝不愁,爷爷奶奶身体还算硬朗,二林去了军校就是国家的人了,也不用操什么心了。大林就更不用说了,天天埋在实验室里搞研究,星期天都顾不上休息,跟他的性格倒是相符。明瑜在机关里按部就班,只要自己不主动犯错误,也没啥可担心的。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转眼到了夏收时节。

    抢收过后,全国夏粮取得了丰收,从而结束了长达三年的困难时期。城里的供应逐渐恢复了,虽然是凭票供应,货架上好歹能看到商品了。随着招工停止和人员下放,农村劳动力富余了,生产也有了发展。这时候,城乡差距在逐步拉大,可进城无望靠那几个工分只够吃饭的,要想挣钱就得想别的法子。

    这时候,西北边疆传来了好消息。那些大农场正在招工,这是既有粮本又挣工资的好差事,虽然离家乡远了点,可去了之后吃的是细米白面,粮票布票都有,还能按月挣工资。一时间,农村小伙子们踊跃报名,光姜家湾就去了十多个,扛着行李在县里集合,准备乘坐大卡车奔赴远方。

    这场人口迁徙,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多少年后,那些农场不但变成了粮仓和瓜果盛地,还对边疆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就是第一代领导人的战略眼光,考虑的不是眼前得失,而是百年大计。

    椿芽心说,这个时代有多困难就有多努力。希望就在前方,我们从未放弃过抗争,也终将迎来胜利。

    到了下半年,周边局势变得愈加复杂。

    随着台风季的到来,海峡对岸是蠢蠢欲动。在米帝国主义的军事援助下,妄图在东南沿海一带登陆,建立反攻大陆的桥头堡。而米帝国主义也在不断地试探,想借着军事冒险行动浑水摸鱼。在这种情况下,东南沿海一带军民团结,一举破获了敌人的阴谋。不论是空降下来的匪兵还是潜水过来的敌特,刚一冒头就被民兵发现了。那种全民皆兵的场面,任谁都会吓得浑身发抖吧

    椿芽看着报纸,忍不住笑了起来。

    军民一家亲,这种光荣传统一再发扬光大,还延续到了后世。她记得渔民们下海捕鱼时,不光捕鱼还专门打捞声纳系统。那些心怀不轨的国家借着各种名义闯入我近海海域,用水下探测仪器刺探我方情报。渔民捞到那个就上缴,相关部门就奖励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比捕鱼还赚钱呢。渔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成了名副其实的海上情报员。

    海岸线上不太平,天空也不安宁。

    米帝国主义仗着空中优势,不断派遣侦察机侵犯我国领空,接二连三地刺探情报。当然,雷达部队也不是吃干饭的,克服了经验不足、设备落后等不利因素,与之展开了顽强对抗。就在这年九月,我导弹部队成功击落了米国u2高空侦察机,一吐窝囊之气,也给了敌人极大的震撼。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我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无到有不断摸索,既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又开启了军工科技之旅。

    齐明瑜专门研究过这个,讲起来是绘声绘色,滔滔不绝。椿芽听得很入迷,她想起了后世的超级雷达,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吧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硬是创造出了奇迹,光想一想就令人肃然起敬。

    国家遇到了困难,趁火打劫者岂能放过

    到了十月,西南边境冲突再起。某邻国仗着地理位置的优势,再度进犯。我边防军忍无可忍予以自卫反击,一举歼灭了来犯敌人,还俘虏了对方的高级将领和大批装备。这场局部战争发生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地带,并不为人所知,国内也未做过多宣传。可这一仗却打出了大国地位,让对方老实了不说,还憋屈了几十年之久。

    这就是勇气和决心,国家虽然处在困难之中,却从未惧怕过什么。这时候,还谈不上什么国际地位,除了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阵营,西方国家拒不承认,甚至还想法设法地围追堵截。可即便如此,依然改变不了什么。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过,站起来了就不想再跪下去,不屈不挠才是民族本色。

    椿芽心说,这就是一九六二年,刚刚走出灾害年景,又迎来了新的考验。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

    以下内容请忽略

    椿芽的担心并非多余。

    未等第一批伤员归队, 保安团就来了。

    那天上午, 是车把式老姜头最先发现的。他前一天赶着马车去县里送货, 就在城里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准备返程, 可刚走到城门口就觉得不对。跟人一打听, 说是保安大队出城了,具体去了哪里却不晓得。

    他知道村里藏着伤员, 就急匆匆地往回赶。在半道上果然看到一队穿军装的,正扛着枪坐着马车行进着。见其他车辆从官道上经过, 就拦下来征用, 说是去剿匪。

    老姜头吓得赶紧绕道, 沿着小路避了过去。

    他紧赶慢赶, 终于赶在太阳落山之前到了村口。他顾不上喘气,就解开钟绳“当当当”地敲了起来, 嘴里还大声吆喝着“保安团来了,保安团来了”

    这一下,把全村人都给惊动了。

    游击队的梁队长也闻讯赶来。老姜头一见, 就气喘吁吁地说“梁队长, 快撤吧保安团就要来了,估摸着快到青溪镇了, 再过半个时辰就杀过来了”

    “什么”梁队长吃了一惊。他立马召集游击队员, 掩护伤员撤离。

    这时候, 村子里已乱成了一团。

    姜茂山也慌了神。他家里可是藏着重伤员哪这一阵齐同志虽然恢复了一些,可还无法下地走路,这保安团来了咋办

    “椿芽, 快去招呼你二表哥”他吩咐了一声。就让椿芽娘赶紧收拾东西,自己去后院套上驴车,想带着一家人去漫野地躲躲。

    椿芽背着包袱,蹬蹬蹬地跑进西间。

    见齐同志正下床呢,就想上前搀着他。可齐同志摆了摆手,硬是单臂撑着从床上挪了下来。可脚刚一挨地就一个趔趄,差点摔倒。椿芽一把扶住他,可他伤到了左肩和右腿行动实在不便。

    正在为难之际,见两名游击队员抬着担架急匆匆地赶来了。

    “快,上担架,咱抬着走”领头的压低了嗓门说道。椿芽就扶着齐同志上了担架,还给他盖上了一床棉被。

    这时候,大林和二林都上了驴车,姜徐氏在后面跟着。可姜老太太死活不愿出去,说自己都是快死的人了就躺在家里吧姜长福一听就恼了,厉声喝道“老婆子,你就甭再添乱了”说着,就扯着姜老太太上了车。

    村道上乱哄哄的,大人和孩子都挤作一团。

    村民们挑着担子推着车,急匆匆地往外赶。那些农会积极分子和家属们也夹在中间,有伤员的都带着伤员跑了,姜红梅跟着游击队在后面垫后。

    姜茂山也赶着驴车随着人流往外跑。

    可刚出了村子,车轮就陷进了沟里。游击队员们上前帮忙,把车轮抬了出来。可好巧不巧,就听到“咔嚓一声”车轴断了,差点把人颠了下来。

    椿芽急得一头汗,心说,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姜茂山只好弃了驴车,把大林和二林搁在驴背上,让老爷子牵着走。椿芽和姜徐氏背着包袱,他自己驮着老娘跟在后面。

    两名游击队员抬着担架飞跑着,齐明瑜要下来可哪里肯答应就这么一口气跑到了土坡那边,方停了下来。

    这会儿已经收了秋,地里光秃秃的没地方躲藏。

    梁队长就大声指挥着“老乡们,不要挤在一起,都分散开来” 可村民们却乱成一团,不知如何是好游击队员就把村民们分成了几路,里面夹杂着伤员往几个方向撤离。

    姜茂山一家跟着梁队长往西而去。

    一行人走走停停,净往背地里钻。直到进了老树林子,才停下来歇了歇脚。梁队长派人去村外打探消息,说保安团离开之前都不要回村省得被逮住了。

    可树林子里,风呼呼地吹着只觉得浑身发冷。

    姜老太太咳嗽起来,大林和二林冻得直流鼻涕。椿芽就抱着两个弟弟,给他们暖一暖。姜徐氏忙着照顾婆婆,可野地里连口水都没有,就只能忍着。齐同志那边也不好受,他把被子让给了姜老太太,可躺在担架上身体不能活动就觉得更冷了。

    椿芽有些后悔,不如带着齐同志下地窖好了。可这么一来,地窖就暴露了。要知道,这是她家的秘密,就连游击队那边都不晓得。

    这一番折腾,村子里跑了一大半。

    只剩下村公所的那几位在家里候着,准备迎接保安团的到来。

    不过一袋烟的功夫,保安团果然来了。领头的一声令下,就把村子团团围住了。接着,就浩浩荡荡地杀进了村里。还派人敲着锣,让村民们去村公所开会。

    留在村子里的多是老弱病残,稀稀拉拉地聚在了台子下面。那个高队长瞅着台下,先是拔出枪来恐吓了一番,接着就叫保长出来问话。

    姜保长弯着腰上了台,见那位高队长挺胸凹肚、气势汹汹,就吓得缩了缩脖子。高队长一见,就拍着枪厉声喝道“你就是保长县里接到了举报,说是姜家湾这边收了独立团的伤员,你身为保长为何不报”

    姜保长自然不敢说实话,就连连摇头。

    还陪着笑脸说“高队长,最近一段时间鄙人在城里养病,对村里的情况是一概不知。不过,独立团的伤员倒是没有,这一点我可以保证。村里的人我都认识,没见有陌生人进来”

    说着,就从腰间掏出了钱袋递给了高队长,点头哈腰地说道“高队长辛苦了,这是给兄弟们的一点茶水钱,不成敬意请多多笑纳”

    高队长捏了捏钱袋,口气缓和了不少。他叉着腰,继续训斥道“你们这些做保长的可得竖起耳朵,有啥动静要立即报告”

    接着,就让村公所的带队,挨家挨户地搜查了一番。这一搅合不当紧,有顺手牵羊的,有敲诈勒索的,闹得村里是鸡飞狗跳。不过片刻功夫,就搜刮了好几车东西。

    高队长看看差不多了,天也黑了,就带着人马跳上马车,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姜家湾。

    村民们见人走了,才悄悄返回了村子。

    那些胆小的还在外面躲着,防止保安团杀个回马枪。可到了大半夜也没见动静,就陆陆续续地折了回来。那些伤员们被集中到了一起,还在树林子里呆着。姜茂山一家也没敢动窝,一直守在齐同志的身旁。

    这一下,就到了后半夜。

    梁队长觉得形势有变,得改变计划。就让老乡们先回去,他和队员们商量一下,做出了决断。他说“同志们,凡是行动便利的,就提前归队吧那些伤势严重的就等到明天夜里再回去,对外就说人已经送走了”

    像齐同志这样的自然无法撤离。

    到了第二天夜里,两名游击队员把人送回了姜家后院。姜茂山心里很不踏实,可又不好拒绝。椿芽的心“扑通扑通”直跳。心说,日后得警醒一点,发现不对就下地窖。

    一连几天,外面毫无动静。

    姜茂山渐渐松弛了下来。他找人修好了驴车,就像往日那般在田间劳作着。椿芽在家里除了做家务,就是照顾着两个弟弟。大林和二林很喜欢二表哥,就常常跑到后院玩耍。

    齐明瑜也喜欢小孩子,就倚着床头给他们讲故事。他口才很好,讲起来是绘声绘色,大林和二林听得津津有味,就粘着他不肯走。

    椿芽见了,抿着嘴笑了笑。

    心说,齐同志不愧为文化人,一肚子墨水不说还特别会哄小孩子。她见齐同志总是单腿着地在屋里挪动,怕影响到他恢复就跟爷爷商量着做了一副拐杖,让齐同志试试。

    齐明瑜是欣然接受。这会儿他腿上的夹棍还未拆掉,就撑着拐杖在屋里练习。对这份情意,他无以回报,只想着快一点恢复好帮着姜家做点事。

    这天,齐明瑜冒出了一个念头,想教两个娃娃识字。本以为他们还未到读书的年龄,不认得什么字。可很快就发现不光是大林,就连二林都会数数。他有些惊讶,一问才知道是椿芽教的。大林还得意洋洋地说“二表哥,我姐姐念过学堂嗳”

    想不到椿芽还上过学齐明瑜不禁刮目相看。

    他的妹妹也在学堂里念书,算起来该去省城读女中了。如果不是早早地订了亲,恐怕会去念大学吧妹妹很聪明,只盼着她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活着。而他呢如果不是家里订下了柳家长女柳怡秋,只怕会继续做那个白面书生吧

    可柳怡秋去了哪里自省城一别就没了音信。不知道是接了秘密任务还是光荣了一想到这个,心就会疼痛。她是他的未婚妻,也是革命的引路人。如果不是她逼着,恐怕他还舍不得丢下书本离开学校。他不想被她视作落后分子,就毅然决然地弃笔从戎,走上了革命道路。本想着能与她携手同行,谁想却是天各一方,生死未卜。

    这两年他奔赴在山区,在枪林弹雨中早已忘了过去,甚至都记不起她的面容。可她对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最初是为了赌一口气而后来却真得成了一名革命战士,甚至还立了功当上了连长。这一回,在执行突击任务时负了伤,出于安全考虑上级并未透露他的职务,就连游击队那边都不晓得。

    说到安全,不禁想到了椿芽。

    这个小姑娘考虑问题可真周全啊,不但给他化了妆甚至把他变成了二表哥。想着这个称呼,不由得笑了起来。

    “二表哥,你在笑啥呢”二林趴在床前,好奇地问道。

    “呃”齐明瑜回过神来。

    他不知道自己为何这般轻松自从来到姜家,就有一种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