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金刚怒目伏四魔

作品:《将军夫人很有钱

    阐法寺的山门经年累月的被虫蛀坏了,一直也没修,因徐臻在山上待过,附近的百姓多求药求保佑,这才关注起来。

    虽然经了灾难,可布施是积德修身,越是遭了灾,百姓们也会反省自身,为求福报,更是踊跃布施,这样钱财等物累积了几个月,山寺住持算着已经足够修缮山门了,便找人动工,找的工匠是附近百姓,工钱虽不高,可大家都很尽心,大门总算是又立了起来。

    小沙弥此次来,便是住持感念徐臻施药的善行,请她书一副对联作为山门的门联。

    徐臻一听这来意就推辞了。

    她施药是因为手里有药,并非为行善积德,自己将自己看的太清楚了,她既非好人,也不是那种一味的沽名钓誉之辈,只能说自己是个掺杂了私心杂念的尘世俗人。

    小沙弥没想到自己竟被拒绝,一时间圆圆的眼睛泫然欲泣,看的徐臻莫名的心虚,连忙转身招呼婆子“饭做好了吗快点快点,小师父都饿了。”

    这院子不大,婆子做饭离得也不会太远,早就将小沙弥的话听到耳朵里头了,她们认的字不多,就觉得徐臻能读那么多书都是极有本事的,可能门联叫她们写会是个坑,但叫徐臻写,她们又觉得理所应当了,当下系着围裙的一个探出身来帮腔“姑娘你就帮着写了呗,写幅对联也不碍事。”

    “去去去,”徐臻白她一眼,“山寺的对联能随便找人写吗”

    小沙弥听话听音,晓得徐臻这肯定不想写了,顿时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往下掉。

    徐臻心里唉哟一声,连忙摆手“别哭,你听我说。”

    小沙弥忙停住眼泪,瞪大了眼睛,又乖又呆的看着徐臻。

    徐臻“”

    硬是挤出一抹笑,“我虽然写不了,但我认识能写的人,保准能写的叫住持满意。”

    这边刚哄好了小沙弥,那边文先生跟薛神医有说有笑的进来了。

    徐臻不知薛神医竟然已经到了,忙三步变作两步的跑出去,笑着躬身施礼“先生好。”

    薛神医伸手一扶“快起来。”

    徐臻便自然的站到他身边扶着他的胳膊往厅里走,一边走一边叽叽喳喳“您老是刚到还是到了一会儿了前几日才跟先生说起您来,说您也不打发人来说一声到哪里了,我们好去接您。”说着连忙回头吩咐“灶上顿肉,先把肉切好泡起来,一会儿我来炒。”

    说完再扭头对着薛神医笑“之前听说您中了蛇毒,一直怪担心的,如今看您的气色倒是很好,先生还让我备下药材唉哟,您干嘛打我啊”

    她松了手,连忙放到嘴边吹,怒瞪“打人”的文先生。

    文先生“兔崽子,我才来的时候你也没这么多关心的话”

    师徒俩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哄得薛神医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一会儿进了厅,徐臻才想起还有个小师父,忙对着文薛二人解释了一番,然后喜滋滋的道“正巧薛先生也在这里,您济世救人,这幅对联您来写最合适不过了。”

    文先生气哼哼,小声道“逐出师门,逐出师门。”

    薛神医一边忍笑一边推辞“我不成的。你师父的才学造诣高,非他写不可。”

    文先生四十五度角望向厅堂四角,反正就是不是看徐臻。

    众人笑笑闹闹,待吃过了饭,小沙弥的两个师兄也被婆子寻到,一起回来了,灶下又单独给他们做了些饭食,这两人都是木讷不善言谈的,化了一上午缘,成果也十分有限,婆子们不必请示,就和面烙饼,足做了一大包袱,晾凉了叫他们拿回去吃。

    文先生到底不肯写,反而对徐臻道“这住持既然指了你写,就是表示你于佛法有缘,我教了你这么久,写一副对联,又有什么不敢的”

    薛神医跟一旁的小沙弥都重重点头。

    徐臻不敢欺负薛神医,伸手摸了一把小沙弥的脑袋“你知道什么呀,就随便点头,我先生可是当世大儒,有不世之材”

    文先生没憋住,笑了一阵无奈的对薛神医道“这得亏不是个男子,要是个男子,一张巧嘴不得勾的那些个姑娘前赴后继的,三妻四妾不在话下。”

    徐臻眼珠转动,文先生见了连忙伸手“你不许说话,赶紧去写了来。”

    敢情忙活了半天竟做了一堆无用功

    佛寺有关的对联徐臻脑子里头倒是有几幅,什么悬崖勒马,什么回头是岸,或者如是我闻或者色即是空,但想到阐法寺本身,并非为扬名,而是对应关照附近百姓,那么这门联,合盖简单些。

    徐臻写了两幅,本想拿给文先生请他定夺,后来一想,这并非功课,既住持所托,她这里便托大一回,自己做主。

    这边刚将其中一幅揉了,就听窗外文先生的声音“该是写完了。”

    “菩萨低眉慈悲六道,金刚怒目降伏四魔。”

    这对联虽非是她自作出来的,她却觉得比自己刚才做的那一幅好些,朗朗上口不说,识字不识字的,只要听一遍也能理解其中之意。

    “金刚怒目”文先生边颔首边道“不错不错,虽然字数少了些,却也使得。”

    他们师生团聚,再加一个薛神医,虽然住的并非雕梁画栋之屋,可总算是日子安定,倒能从容应对一二,反而是外出的宋尧很需要金刚降伏四魔。

    他跟徐臻的护卫还有那些行商一起日夜不停的赶路,一路飞驰进入了崇州,安定候的幕僚建议他们继续往南再走走,行商们却觉得崇州跟元洲算是相隔不太远,这边稻种拿到元洲说不定比越往南边的稻种更能适应元洲的土壤。

    幕僚终究不是农人,听了这话也觉得有理,他们便留在崇州开始收购稻种。

    行商们有钱,护卫们又惯爱吃喝,他们这一行人很快就入了人家的眼。从被人盯梢起,宋尧的神经就紧绷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