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作品:《七零重生高考前

    从远处看山并不觉得有多高, 但真正爬到山顶还是很费了一些力气。

    徐桂芳站在岩石上往下看, 虽然她不恐高,但心里还是有点发慌, 幸好方文山站在了她的旁边,即便不扶着她,在心理上也觉得安全的多。

    山上气温比下面能低至少五六度, 徐桂芳把自己浑身上下都包裹的很严实了,但没一会儿就被冷风吹透了。

    方文山没戴帽子, 没戴围巾,没戴手套,身上的羽绒服为了耍帅, 拉链都不肯拉到脖子下面, 那自认是要了风度没有温度,很快他的脸都被冻得发红了。

    但女孩子不说冷, 他是决计不会开口的。

    在徐桂芳看来,这山上的风景也就算普通而已,前世有了钱,她可是走遍了祖国的名川大山。因此,不想为了这么个小山头再吹冷风,就说道,“方文山,咱们下山吧”

    坐公交车再回到市中心,已经是黄昏时分了。

    方文山在炸鸡店吃过了一份免费的晚餐还不想走,不过, 因为李娜和赵青青结伴回来了,她俩和徐桂芳是密不可分的三人小团体,他一个男生根本插不上话,也就有点冷场,只好告辞回家了。

    两个月后的一个周末,徐桂芳从盛京大学赶到店里,魏大姐递给她一封信,她打开一看,最底下的署名是方文山。

    经过走访亲戚家的小孩,和自己认真的考虑,方文山最后决定出国留学。

    辞别会办了三四场,他一直想找个机会单独跟徐桂芳说一下,无奈抽时间来炸鸡店好几次,都没见到她人。

    没办法只好给她留了一封信。

    在这一世,两个人认识的时间还不算长,所以方文山的信写的很简单,大致说了自己内心的想法,郑重其事的在最后留下了自己的地址,希望两个人能够保持通信联系。

    徐桂芳既为他高兴,又为才遇到,彼此就分开了而有些忧伤。

    不过,即便是忧伤也是很短暂的,因为她实在是太忙了赵青青和李娜课业很重,而且有不少医学实践课,在课堂上消化不了的东西还要课下用功,刻苦程度一点也不亚于读高三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开新店,而且是一下子开两个新店的事情就全靠徐桂芳自己张罗了

    当然了,具体的事情她可以安排人做,但大方向还是需要她亲自把控的。

    光是两个新店筹备就花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开业后再盯了一个多月的流水,不知不觉三个多月就过去了。

    冬去春来,春去夏来,不知不觉中已经进了六月,也就是说,一年一度的高考还有一个月就要开始了。

    徐桂芳将手里关于孙卫华的录像带又复刻了四份,她的打算是要实名举报,一份寄到盛京教育部,一份寄到省教育厅,一份寄到市教育局,最后一份她要亲自送到惠阳县教育局。

    盛京大学的期末考试是六月底,徐桂芳参加完考试马不停蹄的就坐火车往回赶了。

    距离高考还有三天时间,千山镇高中已经停止上课了,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自我调整,也可以选择回家休息一两天。

    孙建军和孙建红兄妹俩没回家,而是选择了在学校温习功课。

    孙建军在最近的一次全县统考中获得的名次是全县第十名,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意外,凭他现在的成绩,考上盛京大学应该是没什么悬念的了。

    他的妹妹孙建红最近的状态不是很好,虽然在统考中的成绩也不错,但越临近高考,孙建红的心越难平静。

    一想到不管考多好,这成绩也不会是自己的,而是那孙梅梅的,孙建红就觉得很没劲,拿起卷子都不愿意做,但又想到若自己考得太差,连累的孙梅梅没大学上,估计她那堂叔还会使坏,要是今年他哥哥再考上大学被卡了,那可真是太冤了

    这么来来回回的思虑耗费了她不少的精力,尽管哥哥安慰她,留下了孙卫华的录音带,铁证如山,无论如何孙梅梅是顶替不了她上大学的。

    但孙建红并不太相信。

    因此,当徐桂芳来到千山镇高中,告诉她已经把录像带寄给三个级别教育部门,并且高考结束后,还要亲自去县上教育局实名举报的时候,孙建红终于打消了百分之九十的疑虑,心境比之前好多了。

    她先不管结局如何,高考首先是一场很重要的考试,那么她就要拿出十二分的认真来对待

    安抚完兄妹俩,徐桂芳回到镇上早餐店,彼时差不多十一点钟,店里已经开始忙碌了。徐桂红在厨房忙着炸鸡,听到二妹的说话声赶紧出来了,她笑着说道,“桂芳,我听青青的三哥说,你们不是还要过几天才放假吗对了你还没吃饭吧,刚出锅的炸鸡,新蒸出来的馍馍,你等着啊”

    徐桂芳冲大姐笑着点了点头。

    吃过午饭,徐桂红去厨房交代了一番,现在店里新雇了一位赵大嫂,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各种吃食都学得差不多了。

    姐妹俩又是半年没见面了,自然攒了不少话说。

    徐家最近的变化不小,徐红利将五金厂的门面和胡四德的宅子都买了下来,徐红强和徐桂香也转到镇上上初中了,徐忠民更是做主将家里的地都转给徐二叔家里种了。

    刘凤仙再不情愿,也只能锁上家里新盖的院子,跟着来镇上了。

    当然,最大的喜事儿是徐红利终于订婚了,对象就是凤仪村的白春花。

    徐桂芳听完这些好消息也很高兴,又问起了大姐家的情况,“姐,我记得你去年说要在村子里盖房子,盖了吗”  徐桂红摇摇头,一开始没盖房子是手里的钱不凑手,后来钱够了,她和张明泉都忙得要命,自家盖房子全交给别人也不放心,而且旧房子修一修屋顶还能住,事情也就一直拖了下来。

    等徐红利买了镇上的房子,徐桂红两口子的想法也变了,她觉得,反正很少回村里了,自家的地也包出去了,在村子盖房子的意义不大,还不如在镇上买一处院子呢。

    只是丈夫张明泉虽然没说反对,但也不太积极,徐桂红这些天自己出去看上了两处院子,正拿不定主意买哪一个呢

    一处就在胡家村,院子大小和徐红利买下的差不多,也是新盖的院子,正房是敞亮的四间大瓦房,只是价格有些贵,不知道是卖家急需钱,还是知道徐桂红能拿出来这笔钱,咬死了一千八不松口。

    比徐家买下的要整整贵三百块。

    另一处稍偏僻一些,在镇子西北角,院子要小一半,房子也是旧屋,但只要一千块。

    徐桂芳听完不假思索的就说道,“姐这还用犹豫啊,当然是买一千八的啦,大哥买的是胡书记的房子,咱们家之前赁了那么长时间,两家都很熟悉了,胡书记两口是实在人,肯定不会要高价。但那一家不一样了,咱们和人家没有交情,多要几百块也是正常的,你打听了没有,其他差不多的院子要多少钱”

    徐桂红一直在心里计较这多出的三百块钱,认为如果她要是花一千八买了院子就有点冤大头,其实是她自己钻了牛角尖。

    她觉得徐桂芳说的很有道理,她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么大的院子要往外卖的不多,不过真还有一家,那一家在镇中心,比胡家村的位置还要好,要价两千一。”

    徐桂芳拍了拍大姐的肩膀,徐桂红这也是苦日子过多了,花钱总是尽可能的节俭,她笑着说道,“大姐,你要是不买我买了哈,到时候我一个人住一个大院子,哎呦那可真太爽了”

    姐妹俩嘻嘻哈哈笑了好一阵。

    真要拿定了主意,徐桂红的动作也很快,都没再跟张明泉商量,下午和徐桂芳一起去了银行取钱,取完钱就去那一家买下了房子。

    办完过户天刚擦黑。

    一件大事儿落地,徐桂红很高兴,不过,徐桂芳觉得,千山镇现在还算繁华,常住人口也很多,但再过十年,最多二十年,经济大潮是往上走的,村子里的大多数人都外出打工了,镇上的几家大工厂经营方式跟不上形势,会逐渐没落甚至倒闭,镇子的经济地位也会一落千丈,甚至有的地方还不如有集市的自然村呢。

    随着经济的转好,交通会越来越便利,人们买东西会习惯直接绕开镇上去县里,再往后,连县里的东西也会看不上。

    所以,在镇上买房子从长远来说,其实是没太大必要的,但结合到现实,现在早餐店就有三处,不在镇上安家落户也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因此,她好心提醒徐桂红一句,“姐,你手上的钱不要乱花啊,过两年咱们的生意说不定要搬到县上去,县上的房子比镇上的可值钱多了,若要买得尽早”

    徐桂红用力点了点头。

    三天高考结束,徐桂芳一天也没有耽误的去了县上,先去拜访了县中的校长钱明武,当场把录音带放给他听了。

    钱校长阴沉着脸给她写了个条子,叫她去教育局直接找钱局长。

    孙卫华这些日子过得比较滋润,虽然徐兰兰还是不肯跟他复婚,不过一个人的日子过得也很逍遥,最起码下班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不需要做任何家务,也没人会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了。

    而且,还有单位的小寡妇高大姐曲意奉承,喝着小酒拉拉小手美得很呢。

    再具体说,老三孙梅梅上大学的事情也几乎是板上钉钉了。

    尽管过程有些周折,但一想到这是他几个孩子里面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孙卫华还有点小激动呢

    可惜这一切都被徐桂芳的到来打乱了。

    教育局的门卫一听说徐桂芳是盛京大学的学生,并且指名要见他们钱局长,他还以为是局长家里的亲戚呢,很热情的将她领进去,对钱局长的秘书说道,“这姑娘找咱们局长的”

    徐桂芳把钱校长的条子递给秘书,很快被领进了办公室。

    钱明庆听她讲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也听了录音带之后,虽然很快意识到这是一起性质极其恶劣的冒名顶替事件,但因为涉及到教育局内部人员,不谨慎是不行的。

    再有两年他就退休了,可不能在任上曝出这么大的丑闻来,否则他们教育局的名声可就臭了

    这孙卫华也真是的,也是行走了这么多年的老江湖了,怎么还能办出这么痴心妄想的事情来孩子考不上大学就考不上呗,通过招工参加工作不是一样的吗

    钱明庆皱着眉,尽量用比较平和的语气说道,“小同学,你说的事情我知道了,我向你保证,你回去也可以转告孙建红小同学,她考下的高考成绩任何人都顶替不了让她放宽心,我会亲自安排人督促这件事”

    这话说的貌似很圆满,实际上仔细琢磨却是一点实处没落下,徐桂芳自然不甘心,不过,她也不着急,毕竟孙卫华是教育局的处长,听说和这位钱局长关系还不错,那么,他能有这个态度已经算是不错了。

    反正,若是县上敢把这事儿隐瞒下去,还有市里省里和盛京。

    徐桂芳想的不错,钱明庆虽然很恼火,还是想保下孙卫华的,毕竟也是很多年的老部下了,论私人感情还是很深厚的。

    孙卫华哼着小曲走进局长办公室,黑着一张脸走出来了。

    此刻他恨不得立马狠揍徐建军一顿,这个小兔崽子又奸又滑,竟然敢偷偷录了音还好钱局长让徐桂芳留下了录音带说是要存档,那女娃上了盛京大学,看来也没有变聪明一点,竟然真的留下了。

    他揣着录音带回到办公室,用力一扯将磁带扯出老长,卷八卷吧扔到了垃圾箱。

    钱局长的意思是让他趁早收手,高考分数出来后,不要让孙梅梅去顶替孙建红上大学,这事儿就算是揭过去了。

    教育局内部也不会到处宣扬,更不会给在他的档案上记录。

    客观的说,钱局长对孙卫华已经算是很照顾了,但孙卫华不领情,也不甘心。

    作者有话要说  很抱歉今天更新晚了,本章评论有红包,多谢大家支持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390012843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