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计划

作品:《大唐:无双皇子镇长城十年

    “竟有此事苏将军放心,我一定会派人彻查,给你也给我幽州百姓一个交代。”

    王余澜眉头一皱,有人贩贩卖大唐孩子给异族人,他这个刺史却丝毫不知情,如果有一日酿成大祸,乌纱不保,悔之晚矣。

    “王刺史先别急,不仅仅是简单地贩卖孩子给异族人那么简单,蜀王殿下怀疑,幽州城内可能有着奸细,与异族勾结,卖国求荣。”

    “那些孩子被异族人拿去之后,很有可能被训练成细作潜回大唐,窃取我们的机密情报,或者到处搞破坏,煽动民众闹事,危害甚大,一定要及时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

    苏定方看了李愔一眼,将李愔先前所言全部告诉了王余澜。

    “什么”

    王余澜当即惊呼一声,他本来只以为不过是一桩贩卖人口的案子,心底还隐隐不满苏定方为了这种小事就急匆匆地叫自己过来。

    现在才知道,苏定方这是在救自己啊。

    贩卖孩童一事只是刚刚发现,并不代表着只是现在才开始出现。说不定已经有被贩卖到异族的孩童被培养成了间谍,潜伏在大唐的各处,伺机破坏。

    如果有一天真地被从其他的地方查出来了,王余澜可就不是乌纱不保,而是项上人头不保了。

    “王刺史不必客气,维持幽州的稳定,保护大唐的百姓本就是你我分内之事。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地查清究竟是谁在与异族人勾结。蜀王殿下昨日还留下了一个活口,不过那人嘴硬,还没有说出任何的消息。”

    “我听闻你手下有一个叫刑名的,擅长审讯犯人,没有他撬不开的嘴。”

    苏定方慢慢说道。

    问李愔要人,本来就是要给王余澜的,他手下的人打仗还可以,审讯这种事确实不擅长。

    不过王余澜麾下的大牢班头刑名,却是一个审讯的好手,闻名幽州城内外。

    当然,不是什么好名声。

    此人审讯手段极其残忍,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据说从他当上大牢的班头后,幽州大牢附近的那一条街人就越来越少,犹如一片鬼蜮一般,日夜只有不停的惨叫之声。

    就凭借着刑名两个字,幽州近年来犯罪率越来越低,几乎没人敢作案。

    “苏老将军放心,我马上派人叫刑名过来,今晚就让哪个异族人开口,绝不会放跑半个敢出卖我大唐的人。”

    王余澜当即道。

    现在就算是查清了贩卖孩童一案,并且抓住了幕后的主使者,他一个渎职之罪也是跑不了的,顶多将功补过。

    “人还在我府上,王刺史叫人直接过去便是。”

    李愔微微一笑,在一旁插话道。

    “那就叨扰蜀王殿下了,此次事了,我一定登门拜访,以谢殿下救命之恩。”

    王余澜将目光看向李愔,恭敬地一礼,道谢道。

    此次若不是李愔,就算他抓住了贩卖孩童的人,也极有可能将之当成一件普通的案件处理,放任这个生长在幽州的毒瘤继续壮大下去。

    所以王余澜是真的从心眼里感激李愔,同时在这感激之中又不免夹杂了几分好奇。

    李愔的名声他也是有所耳闻,说好听点那叫放荡不羁,说不好听那就是臭名远播,十足十的一个纨绔王爷。

    而且据说李愔脑子还不太好用,智力还有所缺陷,更让李愔的名声差上加差。

    不过现在一看,往日的传言显然不可信。

    李愔一身华贵藏青色锦袍,一直坐在座位上听着他们的将话,虽然不说话,但是身上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还是让人不敢忽视。

    如果说这都是傻子,那么世上就没有聪明人了。

    “谢就不必了,不过近些日子我筹办了一家学院,不日就要正式成立,到时候还请刺史大人,当然还有苏老将军前来剪个彩,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李愔对王余澜还是比较喜欢的,虽然对方没能及时发现城中有人勾结异族贩卖孩童一事,但是并不代表着王余澜自身的能力不行。

    幽州身为军事重镇,能成为一座不输于大唐内部各州的繁华之城,与王余澜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哦,蜀王殿下要创办学院那是好事啊,我一定到场。”

    “蜀王殿下既然开口相邀,老夫便当然一定去了。”

    王余澜和苏定方都开口同意道。

    王余澜是感激李愔的救命之恩,想要还李愔些人情。苏定方却是感觉李愔做事不会那么简单,突然创办一座学院,肯定另有目的。

    要知道,李愔现在可还担着征兵的任务没有完成呢,没事去搞什么学院。

    “不过我听说幽州只有一座私塾,教书的先生也只有一个,近日还要离开幽州。蜀王殿下若是创办私塾,这教书的先生从哪里来呢”

    王余澜答应之后,也不由替李愔考虑道。

    这已经不仅是投桃报李,而是隐隐想要和李愔更近一步了。

    幽州确实没几位先生,出名的也就鹿清平一个,实在是身处边境,百姓又多穷苦,教育资源极差,但凡读出点成绩来,就忙不迭地忘其他更好的地方送。

    所以王余澜上任的几年来,幽州城虽然逐渐繁华,但是这教育一业始终有心无力,搞不起来。

    “在本王的劝说之下,鹿先生已经同意留下做我那百家书院的先生了。至于授课的先生一事,王刺史却是不必担心。”

    “木匠、铁匠,乃至田间的农名,都会是我书院的先生,何愁不够。”

    李愔微微一笑道。

    百家学院,本来就不是纯粹的儒家学院。

    儒家的思想已经占据了封建社会官方统治思想七百余年,李愔不打算让他继续独尊下去,在后世逐渐固步自封,最终导致被外虏侵略的惨剧。

    他要从现在开始改变,搞一个百家齐放,任由各种思想学说相互竞逐,彼此取长补短,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在李愔心中,这是功在当世,利在千秋的好事。

    但是听在儒家出身的王余澜二中,便不是那么回事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