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7章 第 117 章

作品:《看来还是吃太饱了[穿越]

    步入五月, 便迎来了入夏以来首个热闹的节日。从初一到初五,乐县的街市上人山人海,叫卖声有时候甚至到了五更天都不绝。无论是酒楼、酒肆或是沿街小叛都开卖粽子, 其种类五花八门, 角粽、锥粽、茭粽都是极寻常的样式,还有那竹筒粽子、秤锤状粽子,九子粽,只有买不起的, 没有吃不到的。其中九子粽最受稚童欢迎,是用的九种颜色不同的线将九个粽子从小到大串起来,谁家小孩若是端午这几日出门带上这么一串,别提多威风了。

    既是各家都有粽子卖, 口味上差异其实也不大, 商户们便少不了要使出一些手段和新鲜花样来吸引眼球, 拉拢顾客。于是端午这几日,商家的铺前,往往大摆着张宽大的案桌, 其上垒起各色粽子, 一个个花样百出, 堆成了亭台楼阁或是车马等诸般巧样,这种粽子名为“巧粽”。据说这样的法子是从杭州那儿传来的,如今每年光欣赏这些商家的“巧粽”打擂台都是老百姓过端午的必备曲目。

    巧粽也不是光摆着好看吸引人的,人家还是端午的另一娱乐项目解粽的道具。解粽其实是一项赌博, 就跟赌石一样,比的是粽子解开后粽叶的长短,以叶长者胜,短者输, 输了的人或是给钱,或是买酒,别有一番趣味。

    今年除了“粽子塔”和解粽,还有几家酒楼紧跟潮流,在自家铺前搭起了山棚,请了戏班子来唱“屈原投江”的大戏,且还是仿的东沧式的演法。所谓的东沧式,其实就是谢时搞出来的那一套歌舞剧和杂剧融合的表演法子,万万没想到讲学之后,这种表演法子就悄悄在民间兴起。

    此法一出,谁与争锋,那几家的山棚和摊子前可谓人山人海,摩肩擦踵不外乎是。踮着脚尖看热闹的百姓也都好奇这读书人和大官人们爱看的杂剧是个怎么演法,这一看,便被这新鲜事务吸引了去。

    可惜戏班子们学得了形,学不来其法,那聚光灯和云雾效果到底如何实现,他们想破了脑袋也不知所以然,不少戏班子甚至都深信不疑这是那位传说神仙下凡的谢山长施展的仙法,且这说法竟还广为流传

    谢时偶然得知这一情况,不禁摸了摸下巴,开始思索是不是该在书院办一个舞美班创收,顺便打击一波传播封建迷信的谣言

    不同于现代,古代的端午节,上到皇帝贵戚,下到平民百姓都极其重视,往往是从初一开始,一直热闹到初五。五月初一这一日,谢时起了个大早,将昨日从宋老和杨老那讨来的颂贺佳节的墨宝和自个用红纸剪成的五毒贴在门楣上,谢老爹则将艾草扎成的人偶挂了上去,这都是端午的习俗,求的是祈福辟邪。

    “也是我儿出息了,往年哪有这些个大儒帮咱家写诗词,都是爹起早排队去寺庙道观领的大师们发的符咒。”

    谢时笑了笑,道“儿的身体如今已经康健,日后即便没有大儒赠诗贴,咱自个也可以提笔写了贴上,只要爹不嫌弃儿的文采平平就可以。”原主从小是个病秧子,因着这个忌讳,端午这些祈福辟邪的符咒和诗帖他一概推辞不写,因此这时谢时才有此一说。

    果然,谢巨一听,顿时喜上眉梢,“你这孩子,爹哪会嫌弃,外头人都说我儿是文曲星下凡哩”其实人家说的是神仙下凡,不过在谢老爹这儿就成了文曲星了。

    谢时连连摇头,心道就自己那点子靠着原主记忆撑着的半吊子学识水平,结合一点现代的科学知识才忽悠出来的学说,可当不了文曲星这个名头。

    父子俩边说闲话,边一起用艾香在屋前屋后熏了一遍,墙角处撒上雄黄末,驱除蛇虫和邪祟。谢时回屋换个衣裳的功夫,就见谢老爹又风风火火带着几个仆从,将一个有两人合抱宽的瓷花盆搬到了门口,谢时走近一看,果不其然,里头种着蜀葵、艾草、菖蒲、石榴等植株,其上还挂着五色纸钱和用香面填充的小巧粽子。

    谢巨看着盆中长势极好的花草,念叨道“要是时哥儿你这会成家了,这些榴花和艾叶就有了用处。”端午,家中女眷会采艾叶、榴花簪发,这些习俗即便是最穷苦的人家都不会落下,可惜谢家长年不添口,自然没这做法。

    谢时面上笑而不语,对谢巨这隐晦的催婚假做听不懂,他可是已有家属之人,干不出始乱终弃的事来,且按照他家属的势力,怕不是他一有变心的念头,他就能干出“天凉谢破”的事儿来。

    人家可是有眼线的人,前不久谢时不过是稍微关注了一下罗大佬什么时候开始写三国演义,某位还在外头征战天下的韩主公不日便来了一封家书,信中一字不提罗生,只说前几日从占据的州县中寻得几个文采尚可的写书人,要给谢时送来

    这看似天马行空信笔一提的事,谢时还是因着连看了好几遍书信,才无意间顿悟出的那人用意,实在忍俊不禁,这难道就是伴侣是闷骚的乐趣所在吗

    回忆打住,谢时笑着转移话题,“爹,前头书院在山脚下布施粽子,我去看看,免得出状况。”说完便开溜了,徒留谢巨在大门外叹气。

    龙峰山怕是许久未曾如此热闹了,从书院山门到山脚下,长龙蜿蜒,一眼望不到头。谢时吓了一跳,也不好去打扰前头正在维持队伍的吴柏、游泗水等人,其余帮厨小工瞧着也暂时分不开身,谢时便随便问了一个正在排队的做书生打扮的后生。

    “劳驾,请问今年怎么大家都到这来领粽子了”谢时之前问过吴柏,得知往年书院端午时布施的粽子大多都是附近的穷苦人家来领,人不多,比起东沧书院,各大寺庙、药馆布施的粽子显然更受欢迎。然而今日这队伍之中,各色人都有,不止有书生,谢时还见到不少穿着富贵的

    那后生转过头来,见到谢时的时候愣了一下,神色一变,瞧着三分兴奋中夹着七分拘谨,面对谢时的问题,有些支支吾吾“晚生、晚生是久仰书院大名,恰逢佳节,游玩于附近,便”

    他旁边的大娘原本正转头跟后头的妯娌说话,听到儿子这文绉绉的话怪不习惯,回过身来,一见到谢时,顿时眼前一亮,立马抢过话头,“好俊好灵的后生后生你也是来领东沧书院的粽子哎,你可来晚了这粽子听闻是他们神仙下凡的山长亲手做的,好吃到让人恨不得连舌头都吞下去别处可绝对找不到这样的粽子”

    大娘周围相识的妇人见状,也纷纷围了过来,热情地冲谢时介绍,“原本也没多少人排队领粽子,往年这书院食堂的师父做粽子的手艺一般,味道也就那样吧,端午谁家会少的了粽子呀,除了家里困难点的,或是那破落户,谁也不稀罕来领。”

    “没想到今年书院换了主厨,这端午的粽子还是山长做的,好吃出了名连城里头的人得到消息,也来排队领粽子。幸亏我家隔壁的王叟领了之后马上提醒我,我立马带上了几个妯娌过来排队,要不然得排到几时啊。”

    “吃了谢山长做的粽子,沾沾谢山长的文气,保佑我儿今年顺利考入东沧书院”最开始的妇人说到这,双手合十默念了几句。周围其余家有秀才的妇人也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默念。

    然而此刻被一群妇人围着的谢时尴尬地,都已经不是脚趾扣出一座书院的程度了,而是速离开这个世界,穿回现代世界了。他赶紧同大娘们告谢退了出去,顺手拉了一个脸熟的帮厨,询问了一番才知道这些谣言都是怎么传出去的。

    “山长,我们原先说的是您给的食谱做的咸口粽子,哪知道传着传着,就成了您亲手做的了,这么多人,咱一个个也解释不过来。”

    谢时无奈扶额,这以讹传讹搞的,“我记得后厨准备的粽子数量也就一千个,这会是不是快派完了”

    那帮厨点头,谢时松了一口气,这一波布施完了,要再等到初五那日才会再布施一次。他们这边正说着,就听前头不知怎的闹了起来。

    “你方才已经领过了一回了,不能再领了,初五那日再来吧。”游泗水好声劝道。

    后边排队的人生怕自己吃不到,此时也应和道“就是就是,我记得你,你不就是刚刚那个嫌弃人家书院的粽子竟然是咸肉馅的,说铁定不好吃的那人,怎么这会又来了”

    不少人嘀咕“看这穿的戴的,应是个富家公子,怎么占便宜一次不够,又来一次呢”

    那富家公子被人群挤兑得,一张小白脸通红,恼羞成怒地解了腰间的钱袋子就塞到游泗水手里,高声道“官人我有钱,今儿个我是来买粽子的开个价吧,多少钱官人我都吃得起,先给我来十个”

    游泗水和吴柏等人面面相觑,均是无奈,将钱袋子递回给人家,“我们这次是端午布施,不行买卖,这位官人若是想买,请往城里头的酒楼商铺那儿,别说十个了,百个都有的,好了好了,下一个。”

    那富家公子尤自不甘心,憋屈道“别处卖的都是什么糖蜜粽、果粽、蜜饯粽,独独没有你家的咸肉粽,你倒是说说,官人我上哪买去”

    说到这,可把书院这群庖厨骄傲得,游泗水假意道歉,实则炫耀,“对不住了官人,这咸肉粽确实别处买不到,这是我们谢山长的独家秘方食谱,您下回请早啊”

    谢时教给书院食堂的是广式的咸肉粽,里头的馅料满满,不仅有肥腴的五花肉,还有提前十天用鸭蛋腌制的咸蛋黄,加入些许冬菇、虾米、瑶柱增添风味,又以绿豆赤豆点缀糯米,最后用了谢时秘制的五香粉作为秘密武器进行调味。

    入锅煮好的粽子里头解开来,表面光洁,丝毫不散,也不粘粽叶,五花肉的肥油早已浸润到糯米当中,吃的时候,肉的腴美甘肥,咸蛋黄的咸香绵密,辅料的咸鲜风味和艾叶的清香、糯米的谷香完美融合在一起,如此重工重本做出来的粽子,岂能不称得上一绝

    这原本只是奔着东沧书院山长名头来领粽子的富家公子一尝之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胃里仿佛被勾了魂,本是厚着脸皮再排了一次队,没想到被认了出来,又想着高价买,可惜人家不是开门做生意的,不卖最后只得黯然离去,等着初五那日再来。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