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2章 百官反思

作品:《回到明朝当首富

    户部尚书周经这么一哭,倒是令得其余百官心生同情。

    确实,户部的压力,摆在哪里。

    账目繁多,算不过来,又要在过年之前将账目算清,怎么办

    也只得请人了。

    这法子虽是不对,但也是情有可原的。

    “陛下,账目增多,说明我大明更加强盛了,此乃好事。”

    “对于其他朝代的君王来说,怕不是盼着账目增多啊。”

    “是啊,陛下文治武功,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将这大明江山治理的越发兴盛了。”

    下侧百官,歌颂起来。

    变向为周经求情。

    弘治皇帝长长的叹了口气“朕倒也可以理解,只是,诸位爱卿,尔等,还未发现问题所在吗”

    “这偌大朝堂,要核算账目,竟是要请一个普通百姓”

    “整个户部,竟是不如一个人”

    “尔等,告诉朕,既如此,朕,要这户部有什么用”

    言语虽是平静,却是带着怒气。

    百官倒是闭嘴了。

    因为皇帝陛下说的是事实

    偌大户部,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那王文素一个人。

    这事你得问李敏,上一任户部尚书,核算许久没算出来,结果,人家王文素三天就给算出来了。

    差距,肉眼可见。

    周经也老实了,不敢出声。

    皇帝陛下这话翻译翻译,那是说他周经是个废物啊。

    六部九卿的户部尚书是个废物,何等的讥讽

    但,不敢驳斥。

    因为,事实就摆在眼前。

    那王文素去年已经爆过户部一次了,算力相当恐怖,许多账目,只是看上几眼便能核算出来。

    所以,今年为了更快,他才贸然请了王文素。

    却不想,而今却因为此等小事要遭难了。

    “户部有问题,朕,心难安啊”

    “更令朕难堪的是,明知有问题,却无法去改正。”

    “非是户部,其余五部便没有问题嘛朕看啊,未必”

    “而今的朝野,变了啊,每及深夜,想想这些事,朕,便怕的睡不着。”

    “朕,惶恐啊,惊惧啊”

    “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中,朕却治理成这个样子,朕,愧对祖宗。”

    “朕,反思己过,尔等,便不反思反思吗”

    “今日,尔等什么都别做了,给朕反思,上奏疏一份,朕,要看到你们反思的结果。”

    “尤其是你,周经,这么大的问题摆在眼前,比那和尚脑袋上的虱子都明显,却不想着更改,啊”

    弘治皇帝很是直接,甚至有些强硬,霸道。

    这是他极少有的样子。

    可当下,为了那数院的建立,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自然了,除此之外,这一番痛斥之后,想来,某些人也应该会老实几分,四方闹事的佃农也会减少一些。

    退朝之后,百官退散。

    方才,帮着周经说话话的一些人,再看周经的眼神,也都怪异了几分。

    好端端的,因为周经,大家伙都要反思己过

    这他娘的简直就是找罪受啊

    平日里,大家伙偶尔贬低自己、说自己的不好,是谦谨的体现。

    可当下看陛下那意思,明显是让大家伙实实在在的说自己的不好,顺带着,还要找出自己所在各部的不足。

    这这是剜自己的肋骨给陛下熬汤喝啊

    感受着众人的目光,周经更加心虚。

    回到了户部衙门,他将自己独自关在一间房内,左思右想,难的直嘬牙花子。

    解决户部算力的问题。

    这怎么解决

    让户部这边的人,都去向那王文素学习

    那大家伙几十年的圣贤书不是白读了吗

    到头来,竟是要向半点学问没有的王文素学习

    虽说达者为师,可这算学不过是旁门小道,算不得一门学问。

    既然算不得学问,大家伙也就不必深究

    “嗯”

    周经忽而皱起眉头,眼睑收敛。

    在算力上,户部众人,身为读书人,自是无法与王文素那个狂人相提并论的。

    既如此,何不将王文素,乃至更多数算极好的人招揽进来呢

    考虑到科举的原因,当官是不可能当官的,但朝廷给一份俸禄总没什么问题吧

    “老夫真他宁是个人才”

    周经忽而笑了出来。

    如此,户部这边算力不足的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还有便是,日后但凡碰到核算的问题,完全可以将这些麻烦事交给王文素这些人,省心省力,还能捡功劳。

    一举多得啊

    “嗯办法没问题了,但这说辞,却是要斟酌一番。”

    周经沉思许久,开始写奏疏。

    不多时,内阁之中。

    三位阁老正在处理百官的奏疏。

    太多了,只是小半日,便有数百份奏疏送上来,这其中还有许多翰林的奏疏,大大小小的京官,上了一通。

    非是如此,连带三位阁老自己都写了一些个可能存在的弊病与问题。

    朝廷大反思

    “陛下,这是周经的奏疏”刘健只是看了个开头人名,便将奏疏递了上去。

    “哦这么快”

    弘治皇帝冷哼一声“朕不提及此事,这周经便装糊涂,朕,只是稍稍提及,不足半日,便想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可见他先前如何的惫懒。”

    说着,看了起来。

    出乎预料的,这周经,非但没有长篇大论以及诉苦,反而言之凿凿的说了一个可行的办法。

    在户部下设核算大使,直接负责所有核算的事宜。

    至于这核算大使,自四方招募,不封官职,乃是不入流的文官,发放些许俸禄即可。

    “真是岂有此理,胡说八道。”

    弘治皇帝不悦的开口,旋即将奏疏递给三位阁老“看看吧,这周经都胡说了什么。”

    三位阁老看了看,旋即,面面相觑。

    这上面所载之事,问题极大。

    但总的来说,却又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户部的人,核算的不快,而在民间,又有算力不浅之人,将这些人招募进来,专门负责核算事宜,便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有失规矩,但,问题并不大。

    “陛下,臣以为此法虽是不妥,却又实用之处。”

    “不妥在于破坏祖宗之制,非以科举入仕。”

    “其实用之处,又可解决诸多问题。”

    “故,臣以为,或可考虑将其单独列出,与其虚官,负责核算诸多数算问题。”

    刘健说道。

    弘治皇帝却是皱着眉“倒是有些麻烦啊道路司等三司设立,朕倒是可以理解,可突然增设这数数院怕是不妥啊”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