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3章 叛变圣人

作品:《回到明朝当首富

    对于周经的意见,三位阁老是认同的。

    与此同时,提出了更完善的意见,将数院单独列出来,给与虚职,负责核算诸多数算问题。

    但,看皇帝陛下的意思,似乎对此不大赞同啊。

    “陛下,以往,朝廷对这数算并不重视,因此出现了户部诸多侍郎的算力不如那王文素一人,而今既然发现了问题之所在,理应重视起来啊”刘健恳切道。

    李东阳、谢迁也跟着表示赞同“陛下,这数院,就如太医院,可更好的帮助朝廷解决核算问题,减少许多麻烦。”

    弘治皇帝却是一副沉思的样子。

    本心来说,他当然是赞同设立数院的,其中优点多多。

    之所以做出犹豫的样子,是他听信了宁远那小子的话。

    单单设立一个数院,还不够,还有那化学院,得综合起来啊。

    于是他一声叹息“此一番设立一个数院,日后,再出现其他事物又当如何,就如那化之学,也勉强算作一门学问啊”

    三位阁老忽的静默下去,面面相觑。

    确实啊,没人能否认化之学的用途。

    就如那神仙快乐水,传言,就是利用那化之学产物速达制作出来的。

    还有之前的仙法表演,隔空点火,也是化之学。

    再退一步说,因炼丹所产生的火药,同样属化之学。

    诸多种种,都印证了化之学的非凡之处。

    那么也将这化之学,作为一门学问,设立化学院

    问题,越来越大了。

    单单设立一个数院,服务于朝廷倒是可以理解。

    可这化学虽是有用,但对朝堂而言,作用似乎不大啊。

    “三位师傅,仔细钻研一番吧,看看是否有办法,将这些新的学问给综合起来。”弘治皇帝说着,转身离开了。

    内阁一阵寂静。

    三位阁老心思各异。

    到得此时,他们大概也能看出来,陛下真正想要的,非是那数学,恐怕是化学啊

    “将诸多杂学糅合起来,老夫倒是想起了春秋的百家争鸣。”刘健叹息道。

    百家争鸣,各种学问接连而出,直至汉武皇帝之时,这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儒家学问在独尊千余年之后,又要回到先前的样子了吗

    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朝廷接受多门学问,受冲击最大的,便是儒学,是科举制。

    跟着,受影响的,便是这满朝文官还有天下无数学子。

    朝廷不再重用儒学了,等于是砸儒家子弟的饭碗啊。

    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

    “我等,要叛变圣人了吗”李东阳苦笑着道。

    假若他们只是潜心钻研儒学的大儒、腐儒,当然会立即驳斥。

    可站在当朝阁老的角度来看,要考虑的,便不仅仅是这诸多新的学问对儒学的冲击,还得考虑这些新学问的本身。

    换句话说,这是一股大势

    不可逆的大势,滚滚而来。

    说些不好听的,而今朝廷变得强盛了,跟儒学又有多少关系

    靠的是他们百官的治理吗

    靠的是强盛的武力,是大批量银子的收入。

    作为儒家子弟,当朝重臣,他们当然可以强行压制其他学问。

    但问题是,即便当下压制住了,在未来,也会有更加不可逆的大势再度袭来。

    那个时候,就会将儒学拍在海滩之上啊

    “儒学,可治天下,却未必可使天下兴”

    许久之后,刘健严肃开口道“李公,谢公,就由老夫来当儒家的罪人吧。”

    刘东阳和谢迁也都是一脸沉重“同当,同当”

    转来翌日,早朝之上。

    首先议论是还是佃农告状之事。

    十数份书信传了出去,效果倒是不错的,将大部分佃农都规劝回去了,唯有一队人,却是浑然不顾,继续向京城行来。

    百官纷纷谏言,说了许多规劝的佃农的办法。

    弘治皇帝虽是厌烦,却又无可奈何。

    这些佃农背后的推手,就像是苍蝇,在耳旁萦绕,惹人厌烦,却由令人无计可施。

    但为了防止土地兼并,朝廷的行令必须强力的执行下去。

    这,也就意味着朝廷要一直忍受四方佃农闹事的困苦。

    “好了,这佃农之事,且先放下。”

    弘治皇帝说道“朕昨日叫卿等反思,可朕看来看去,唯有周经认识到了问题之所在,其余人等,俱是敷衍搪塞。”

    下侧,百官闻言,没敢作声。

    那反思奏疏,岂能乱写谁又会没事给自己找事

    故,基本不用想,大多人怕都是打官腔,敷衍几句便过去了。

    倒是周经,闻言之后,眼中泛起一抹异彩。

    户部有问题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可自己毕竟努力解决了啊

    他当即出列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天下英才无穷尽,应唯才是用,任人唯贤,户部这边,当广招天下数算英才,增加算力。”

    他暗暗激动着。

    不出意外,听陛下这个意思,大抵上是同意自己的谏言了啊。

    如此,户部这边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招纳王文素以及其他数算高人了啊,可减少无数麻烦。

    然而,就在王文素期待之际,大学士刘健却是出声了。

    “陛下,数算一道,虽是小道,却也有大用,臣以为,朝廷可设立数院,招纳贤才,行数算之道。”刘健说道。

    闻言,百官一惊。

    在朝为官,哪一个都不简单,立刻意识到其中的问题。

    可还不等百官想好,李东阳便跟着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除数算之道,那化学之道也非同寻常,或可考虑设置化学院,进行钻研。”

    旋即是谢迁“无论是数学还是化学,皆利于朝政,利于江山,臣以为此后若再有其他学问,亦可效仿,设置学院。”

    三位阁老,当朝最具权势的三位大员,几乎是接连开口。

    其余百官,皆是吓坏了。

    然而,下一刻,六部九卿也站了出来,纷纷认同三位阁老的观点,并提议设置“大学院”,下辖将数院、化学院等诸多学院。

    “众爱卿皆以为然吗”

    弘治皇帝沉思一般道“既如此,内阁这边便拟个章程出来,再行商议大学院之事。”

    盖棺定论

    在其余百官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大学院事宜,就这么定了下来。

    朝野震怖。

    晚些时候,得知消息的宁远暗自激动起来。

    皇帝陛下,很给力啊,竟然一步到位,弄了个大学院出来。

    “开干,开干”宁远行动起来。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