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36章 风云将起

作品:《回到明朝当首富

    “世伯,您是知道的,而今朝堂的局势很是微妙”

    宁远话音还未落下,被被打断。

    “合着就你小子知道微妙老夫不知道”

    “而今百官都等着呢,态度很明显,但凡敢冒头,定会被喷死你以为那礼部郎中王云凤的事情老夫不知道”

    “这事呢确实有一定的好处,可你教老夫这个时候冒头,未免不大好吧”

    张鹤龄吐豆子似的道。

    宁远看了看,只得苦笑道“世伯我们不一样。”

    张鹤龄斜眼“意思是老夫本就名声不大好死猪不怕开水烫”

    宁远微微低着头,低声自语似的道“您要这么想嗯很棒。”

    张鹤龄“”

    你搁着押韵呢

    他斜睨宁远,心下也是暗自嘀咕,没个数。

    这事由他来做,亲自出面建议陛下出海,倒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名声也不大好且他自己也不在乎名声,就算被百官群起而攻之又能怎样

    但问题是既然要背负骂名,那总要捞着些好处不是

    提议陛下出海,那就必须要由官军出面,朝廷派出大军,那这里面就算有好处也与他无甚关系啊

    “只要稍微变通即可。”

    似是看出张鹤龄的疑虑,宁远笑道“陛下派出的官军,总是有数的,因为要考虑到银两的花费问题。”

    张鹤龄点头“然后呢”

    宁远凑前几分“很简单啊,官军数量有限,您这边可以帮忙筹集人手啊,一切用度,您自己担着。”

    张鹤龄微微蹙眉,头脑却是瞬间打开,思路涌现。

    这还可以这么玩

    有意思

    有意思了啊

    大明的诸多行商、海商为什么不敢去西海以西的地界

    因为危险,那边的海域主要被佛郎机等诸多小国掌控着,那牵星海贼团都触手难及。

    可若是有了官军的拂照呢

    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甚好,甚好啊”

    张鹤龄喜上眉梢“世侄你一片心意,世伯领了,你放心,这事,老夫必须出面他那那的,一群狗东西竟然诅咒比下短寿真是岂有此理,且等着,老夫明日便上朝”

    宁远见状,放心下来。

    不出意外的话,大势已定

    那满朝文武能狂喷王云凤,可面对张鹤龄这死猪,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一个屎壳郎,横行无忌,又是当朝勋贵,满朝文武定会十分恶心,只是又能怎样呢

    更何况

    宁远嘴角牵起一抹微笑。

    大明风云将来啊

    “世伯,小侄建议您,分两步来。”宁远笑道。

    “这明白。”

    张鹤龄点头。

    这是两个事情。

    其一是建议出海,其二是他这边募集人手,“帮”陛下寻找圣果。

    两个事情一股脑塞进去,那满朝文武多半是不愿的,可若一步步来,循序渐进,或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转来翌日,早朝。

    百官正悄然等待着,一顶轿子不徐不慢的落下,旋即一道异样的身影走出。

    之所以说是异样,是因为这人根本没穿朝服。

    “寿宁侯他来做什么”

    “难道是要早朝简直玩笑”

    “他无官无职,只是外戚,有什么资格早朝”

    “话不能这么说莫说早朝了,他连那后宫都想去就去”

    一些人言语着,无可奈何。

    确实,连后宫那等禁地,当朝首辅都不敢轻易涉足,毕竟是犯忌讳的,可张鹤龄这老家伙却随心所欲,想去就去。

    “诸位早啊”

    面对众人有些不屑的表情,张鹤龄笑呵呵,旋即站在武勋队列的后侧。

    前侧,张懋见了,便扭头过去,低声道“你跑来作甚,回去,有什么事直接上奏疏便是。”

    张鹤龄却是挺胸抬头“某有干系朝廷社稷之大事,必须要面见陛下。”

    张懋“”

    他暗自无语,斜瞥张鹤龄,很是嫌弃、厌恶。

    就你

    干系朝廷社稷大事

    也不看看你自己什么身份。

    虽是不满,他也没多说。

    很快,百官进入大殿。

    缀在后面的张鹤龄倒也识趣,停留在大殿之外,优哉游哉的抱着手。

    大殿内。

    这一日的早朝似乎没有什么大事,唯一的大事便是出海。

    文武百官,几乎所有人都将矛头指向了礼部郎中王云凤,口诛笔伐,跟着便是一大堆人附议。

    弘治皇帝听的厌烦,实在无奈便摆了摆手“此事,朕已言明,无须再提”

    百官见状,这才作罢。

    弘治皇帝便准备退朝,就在此间,萧敬凑前几分,小声嘀咕了两句。

    “嗯”

    弘治皇帝侧目。

    寿宁侯跑来早朝了怕不是脑子搭错线了吧

    他本不想理会,可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道“召进来吧。”

    不多时,一道人影出现在大殿之中,正儿八经的见礼。

    “繁昌侯,你有事啊”弘治皇帝不悦的问。

    “禀陛下,臣,有本奏,此事关乎朝廷社稷,利在千秋,臣不得不亲自来报”张鹤龄言辞振振。

    百官闻言,神色多涣散,左右瞟着,实在厌烦。

    弘治皇帝也差不多,眼睛一黑,险些就要骂人。

    不过他还是按捺着,道“什么事啊卿尽管直言。”

    张鹤龄一字一顿道“出海”

    嗡

    刹那间,百官骤然提起精神,有些愤然的瞥向张鹤龄。

    出海

    还敢提出海

    简直找死

    而还未等百官开腔,弘治皇帝便直接打断“此事不可再提退下吧”

    他还以为这张鹤龄有什么好事呢,却不想还是这事,只是一听到那“出海”两个字,他便厌烦的紧。

    然,闻言的张鹤龄仍旧跪在地上,无动于衷“陛下,请容臣禀”

    弘治皇帝见这老货如此执拗,越发的烦了,却仍按捺着“说,快说。”

    只见张鹤龄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

    “臣之所以建议出海,主要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

    “想来诸位已然知道了,那圣果于陛下的身体有益。”

    “陛下的龙体意味着什么是这大明江山,也是万民社稷”

    “陛下服用圣果,可延年益寿,于江山社稷便大有裨益。”

    “然,而今朝堂,出现了奸佞,竟不盼着陛下长寿啊”

    “陛下为国为民,夙兴夜寐、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宵衣旰食”

    “正因此,陛下本正值壮年,龙体却力有不逮,而今好不容易有了圣果,可滋养龙体”

    “这,岂不正关乎这江山社稷”

    “某问尔等,难道不盼着陛下长寿,不希冀这江山长久吗口口声声吾皇万岁,这便是你们期待的万岁吗”

    “啊”

    “居心何在”

    言语,自平淡至慷慨,说到后面,几乎是嘶吼出来的。

    大殿之中,回响久久。

    原本愤然不已的百官皆是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喘,落针可闻

    对于此事,百官之所以能达成共识,是因为这事本身就没什么好处,尤其是于朝堂而言。

    浪费钱,又没什么好处,为什么要做呢

    就说那圣果,具体效果如何,无人知晓,稍微了解的人也就是陛下了。

    再者便是,而今大明已然出现了四个圣果了,以后也可能会出现。

    若只是为了此物便大费周章,劳民伤财,实在是没必要啊。

    然

    就在当下,寿宁侯张鹤龄这狗东西竟是将圣果与陛下龙体绑在了一起。

    陛下吃了有用啊

    陛下龙体康健与否,可不是关乎到江山社稷

    言语简单,却教人无法驳斥。

    谁敢乱说

    不希望陛下龙体康健,江山社稷长久,这是极大的不忠啊

    再狠一狠,扣你一顶造反的帽子都可能

    “还有”张鹤龄又是掷地有声的一嗓子。

    “”

    百官几乎快无语了。

    蹬鼻子上脸啊

    有个梯子就敢上房揭瓦

    “谁说出海百害而无一利了”

    “就说那圣果,价值几何而今只出现了四个,物以稀为贵,便是售价万两都可以”

    “而若是有更多的圣果呢那又是多少的价值”

    “再者便是那土豆、玉米,这两个东西,足足养活了大明无数百姓,使得大明这数年来都没有大的灾难,活人无数”

    “而这两个东西,就是出自那新大陆”

    “圣果价值几何土豆价值几何玉米价值几何”

    “那新大陆,可否还有比这些东西更有价值的东西”

    阵阵言语,又是惊的百官无声。

    土豆、玉米,这两个高产的东西,与大明、于万千百姓而言,确实有着太大的功劳。

    便是想反驳都无从说起。

    你敢质疑这两个东西的作用吗

    莫说玉米了,单单是一个土豆便教整个大明再无饥饿之人,这是何等的贡献

    千古来,未有之

    眼看着鸦雀无声的百官,张鹤龄心里那叫一个痛快,而后他深深吸了口气,高声而论“还有”

    百官“”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