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28 章

作品:《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狄思科的思路,对歌手和出版社来说,算是双赢的办法。

    如今的正版录音带,国产盒带售价五块钱左右,进口盒带高达八到十块。

    如果能跟出版社达成分成协议,哪怕每盒录音带只能提五分钱呢,多卖十万张,也有五千块的分成收入了。

    狄思科的想法挺好,但有点书生意气,实际操作起来有难度。

    “录音带的发行数量由出版社说了算,他发行了五十万张,却告诉咱们只发了二十万,你能拿他怎么办”于童耸耸肩说,“工厂都是他们的,每天从工厂走货多少,只有人家内部知道。咱不能跑去工厂和经销部门口盯梢,又没正经单位能监管他们,所以一口价是目前最划算的。”

    而且他们都是音像出版业的新人,即便是获得了很多奖项的老黄,在业内人士看来,也是资历尚浅。

    新人没有与出版社提条件的资格。

    音像出版社和唱片公司几乎全是国企,与歌手签订的出版发行合同都是制式的。

    狄思科和老黄还没有让人家为他们专门修改合同的面子。

    于童觉得自己手下的所有女演员加到一块儿,都没有这俩男演员让她操心。

    老黄是个事儿精,小狄太有主意,两人组合到一起,威力也是双倍的。

    不过,对于给他俩灌录音带的事,于童还真挺上心。

    当天回家后,她就找上了白主任。

    “奶,您手头有没有现成的曲子啊”于童殷勤地给白主任捏肩。

    “你要干嘛”

    “我想给黄炜和小狄出录音带,一张录音带正反两面得有十七八首歌,不能让他们全都翻唱别人的歌吧”

    这个话题可真是正正好踩在了白主任的神经上。

    白主任讥诮道“你们的流行音乐,不是流行扒带子吗你还是让他们扒带子去吧”

    “扒带子是因为没有原创曲目,有您这位大作曲家在,我们哪用得着扒带子啊”

    所谓扒带子,就是翻唱。

    港台的扒国外的,内地的扒港台的。只要是有些名气的歌曲,都可以被重新配器,找人翻唱。

    白主任见她态度还算端正,问“他们要出什么风格的录音带”

    “跟市面上的大多数录音带差不多,就通俗音乐呗。”

    按照于童的想法,他俩的第一张录音带,不用弄得太标新立异,翻唱些流行歌,再加一两首原创新歌,也就可以了。

    一旦这张录音带发行,即使只有两首新歌,也会很快被别人“扒带子”。

    音像市场就这样,刚上市的新歌,立马就会被人翻唱。

    这也算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后遗症了,头二十年,像白主任这样的作曲家,创作出来的歌曲都是公有的,并不存在私人所有的概念。

    所以市面上翻唱抄袭成风,也没什么人觉得不对,大家都互相抄。

    正因如

    此,

    她并不想给这对新人组合投入太多。

    给多了都便宜别人了。

    白主任听说他们要唱通俗歌曲,

    便没了精神,“你找别人去吧,我写的歌都老掉牙了,流行不起来。”

    她的存稿都是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

    “怎么流行不起来呢您之前写的送你一束玫瑰,不是挺好嘛,还得奖了”

    白主任只觉那首歌是她的黑历史,别人每提起一次,她就难受一次。

    原本想贴近年轻人的风格,做一次尝试。

    结果写出的东西,她自己都不乐意听。

    也不知那奖项是怎么评出来的,评委们真是毫无审美。

    “你去创编室找陈江飞吧,他年轻,创作出来的音乐适合你们。而且他早就在创编室待不住了,我听说他想加入一个什么乐队,专门写流行曲。”白主任只想把这烫手山芋推出去,转移话题问,“你们要跟哪家音像公司合作什么时候录歌”

    “天津那边的,具体条件还没谈拢,他们压价有点厉害。我想把歌单先确定下来,让他俩提前练练。”

    白主任不赞同道“小狄最近有了点名气,但也只是在北京市内,天津的音像公司又不了解他,当然要压价的。你怎么不在北京找”

    “北京这边压得更狠,中唱给开的条件是首发二十万张,两千块买断。”

    “第一次出录音带,经济上吃点亏有什么”白主任对此颇有经验,“中唱是老牌国企,编辑、录音、技术都是最好的,还有自己的工厂,制作生产发行一条龙,这能给你减少很多麻烦”

    有些小出版社,只有出版权,没有发行权,一张录音带制作出来,可能得半年才能发行。

    流行音乐的特点就是过时快。

    等他们这张录音带上市时,部分歌曲可能已经过时了。

    于童在出版界完全就是新手,白主任创作的歌曲被出版过几首,有些经验还是可以听一听的。

    于爷爷见她整天废寝忘食地忙活出版录音带,不由好奇地问“童啊,你们出录音带,能落袋多少钱”

    “演员跟公司二一添作五。”

    “那你呢”

    于童“”

    扎心了。

    除了固定工资和微末提成,她什么也得不到。

    不过,面子还是要维持的,于童大义凛然道“我能得到丰富的出版发行经验”

    虽然得不到切实的经济利益,但于童对出版录音带的业务仍然非常上心。

    很快就跟创编室的年轻词曲作家陈江飞,约了两首他创作的新歌。

    作品从未被出版过的陈江飞,对此非常重视,把自己最满意的两份作品免费送给了于童。

    狄思科昨天刚给小六交了巨额培训费,成功把妹妹送进了空中服务员培训班。

    此时,被于童喊来办公室的他,不但兜比脸还干净,还背了三百块的外债。

    他以为于童又给他安排了什么赚钱的工作,

    接到消息就颠颠儿地跑了过来。

    不成想,

    刚坐下就被告知,他跟老黄即将拥有自己的专属歌曲了。

    听到好消息的二人,顿时满脸喜色,这可是原创歌曲以前从未被人唱过

    以后就是他们自己的歌啊

    然而,当他们看清歌名后,竟然双双沉默了。

    这两首大作,一首名叫爱你爱你真爱你,另一首叫美丽的姑娘看看我吧。

    狄思科问“这位陈江飞同志未婚吧”

    老黄答“二十八的大龄未婚男青年。”

    字里行间有一种强烈渴婚的哀怨味儿。

    “那什么,”狄思科尝试提议,“于队,咱把这歌名改一改吧”

    “尊重原创一字不改就可以免费用,有了改动就得另算钱了。”于童安慰道,“这歌名也挺好的,一目了然嘛。”

    “这种歌我可唱不出口,”老黄长长地“咦”了一声,“比靡靡之音还过分呢,也太没格调了”

    “你们别只看歌名啊,其实陈江飞很有才华,这两首歌还挺好听的。”

    至少作为流行歌曲是合格的。

    老黄对照着曲谱哼唱了一遍,感觉还行。虽然歌名哀怨,但旋律还算轻快。

    他也就没再抱怨。

    狄思科跟着哼唱了两句后,蓦地想起他们这个组合好像还没有名字,组合名字不会跟这两首歌统一风格吧

    “黄哥,咱俩的组合叫什么名字啊”

    老黄自信满满地说“我是黄炜,你是道格,咱们就叫黄道吉日组合我找人算过了,这个名字肯定能红”

    尽管已经被爱搞封建迷信的郭美凤熏陶多年,狄思科却始终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但是,自打他在雍和宫碰见了那个挺邪门儿的老瞎子,他就处于一种“宁可信其有”的状态。

    所以,听说老黄找人算过,他便把反对的话咽了回去。

    于童很负责任地提醒“万一这两首歌成了你们的代表作,你俩以后很可能要以组合的形式上台演出,是不是再斟酌一下”

    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你俩要上台作法呢

    名字挺有记忆点,就怕你俩以后反悔。

    狄思科用手肘拐了拐老黄,“黄哥,要不咱们再算个更好听的吧我家老太太认识几位师傅,可以请她出面,找师傅帮咱俩算一个。”

    想象了一下他们上台报幕的画面,“大家好,我们是黄道吉日组合,今天为大家带来一首新歌爱你爱你真爱你”

    光是想想就能让人汗毛直竖。

    可是,老黄却对这个名字特别钟爱,“你想啊,市面上有那么多歌手,组合的形式也有不少。咱们不起一个特别的名字,怎么能突出重围很多好歌手都被名字耽误了”

    “你们再考虑考虑吧,如果实在想不出好名字,不取组合名也行。到时候就

    在封面上写黄炜狄道格首张音乐专辑。让人知道你们是谁就成了。”

    于童在这方面其实还挺民主的,

    ,

    一般不会强烈反对。

    反正上台丢人的又不是她。

    因着灌录音带的事情有了新进展,老黄和狄思科便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练习合唱上。

    不差钱的老黄甚至还把他晚上的演出全部停掉了,重心都放在了这张专辑带上。

    好的音像出版社会有音乐总监,帮演员编排专辑曲目,但于童跟天津的出版社还没谈拢,就只能先由他们自己选歌。

    一张录音带的时长大概是六十分钟。

    他们准备了二十首歌,除了那两首歌名让人咯噔的原创,还有六首合唱,和十二首独唱曲目。

    也就是说,每人要准备十四首歌。

    其中还有一首于童的新歌sayyoay。

    据说是电影主题曲,前几个月刚在老美那边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原创歌曲奖。

    国内已经有人扒过带子了,但是外语发音不太正,反响不怎么样。

    于童觉得狄二狗既然是学外语的,外语歌又唱得不错,那就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与老黄合唱这首还没泛滥的新歌。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充分利用时间,狄思科找来了一台录音机,放进他的自行车筐里。

    去歌舞厅和茶座的路上,跟着录音机学习新歌。

    下班回宿舍的途中,则听口语种种的录音带练习听力。

    课余时间被他见缝插针,安排得明明白白。

    老黄觉得他这个主意很不错,便也弄来一台录音机,每天走到哪儿拎到哪儿。

    所以,当于童约了“中唱”的发行业务员,打算带着黄道吉日组合去赴宴时,接到的就是两个拎着录音机的犯二青年。

    这俩人拎着录音机的造型,跟马路上那些不务正业的迪斯科青年简直一模一样,尤其老黄还顶着个爆炸头。

    为了能载上三个人,于童今天特意借来了外联主任的挎斗摩托车。

    结果老黄这个大胖子坐在挎斗里,怀里抱着一个硕大的录音机,从歌舞团前往饭馆的一路上,都在跟狄二狗激情合唱。

    不但吵得她耳朵嗡嗡的,还赚足了路人的猎奇目光。

    即使心里恨不得离这两人八丈远,于童仍要充分尊重演员的个性,随他们去了。

    这次的饭局是于童找了些七拐八绕的关系,好不容易搭上的线。

    发行业务员名叫钟晓莎,以前也是他们歌舞团的歌唱演员,只不过两人年纪相差七八岁,于童进团没多久,钟晓莎就转去中国唱片社了。

    后来唱片社、唱片厂、唱片发行公司三家合并,成立了“中唱”,钟晓莎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唱”的员工,前两年中唱整改的时候,她转去发行部门,当了发行业务员。

    毕竟是有些渊源的,又有熟人牵线,两名女同志很快便熟络地寒暄起

    来。

    dquordquo

    鹿子草提醒您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老黄被她说得内心火热,但想想那微薄的出版费,又为难地说“钟经理,你们单位给的报价也太低了,首发二十万张,才给两千块。”

    这两千块要先被单位抽走一千块。

    剩下的一千块再由两人平分,每人到手只有五百块。

    折腾一遭,还没走穴演出赚得多。

    钟晓莎不以为然道“你们是新人嘛,第一张录音带主要是为了扩大知名度,有了我们中唱的背书,以后再想出专辑带就容易多了。”

    许多没什么名气的新人,都是走的这个路子。

    “你们打算出一张纯翻唱录音带,还是出新歌啊”

    于童将他们的编排介绍了一下,“有两首歌舞团创编室的新歌,也有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外语歌。”

    钟晓莎笑道“市面上的十张带子,有八张是翻唱的,如果新歌水平过关,开发部门觉得有潜力的话,价格可以再谈谈。”

    闻言,老黄和狄思科当即就给这位业务员合唱了一首新歌爱你爱你真爱你。

    钟晓莎常年背着磁带拓展销售渠道,什么样的奇葩歌名没见过

    这些对她来说都是小场面。

    听了两人的合唱后,礼貌地献上掌声。

    “挺不错的,你们可以把小样交上去,再谈谈价格。”钟晓莎提醒,“新歌没发行前,尽量别在公开场合演唱。现在各大公司扒带子的速度是你们无法想象的。许多在音乐会、晚会上演唱的优秀曲目,当天晚上就能被扒下来送进工厂,第二天就能出现在市场上。”

    于童颔首,她已经叮嘱过二人了。

    新歌必须在私下练习,即便是在团里合唱,也要关起门来。

    没办法,就像钟晓莎说的,扒带子的速度太快了

    之前有个导演去上海宣传电影,在发布会上唱了两句电影主题曲。

    有唱片公司的人觉得这歌不错,就在看电影的时候,用录音设备将人家的主题曲录了下来。

    回去以后连夜找人翻唱,还模仿电影主角的样子拍了录音带封面。

    只用三天时间,就让电影主题曲录音带上市了。

    随着电影爆火,这张翻唱录音带卖了七十万张,而电影正版录音带因为导演不懂行,出版和发行分给了两家做,拖了两个月才正式上市,最终只卖了二十万张。

    还没人家翻唱的卖得好。

    中唱的出版发行是一体的,录音带灌好以后,很快就能上市,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我过段时间要带着今年的新带子去参加广交会,你们要是能尽快把母带录出来,说不定能赶上这次的广交会。”钟晓莎介绍道,“好多新人的录音带都是

    墙内开花墙外香,被国外音响公司买了发行权后,在国外卖得很好。”

    狄思科顺势问“钟经理,那我们这两千块的买断费包含海外发行的费用吗”

    虽然他们海外发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万一呢

    “一般新人歌手考虑不到海外的事,签合同时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钟晓莎笑着说,“如果报价实在谈不上去了,你们在海外发行这一块提提条件也算是个安慰。”

    钟晓莎很给老东家和牵线人面子,对三人介绍了不少出版发行录音带的注意事项。

    于童在她的引荐下,见到了北京分公司的艺术总监。

    听过“黄道吉日”录制的两首小样后,中唱给出了三千块首发三十万张的报价。

    于童本着不提条件就是吃亏的原则,又跟对方签署了一份关于海外发行的附加合同。

    最终把老黄和狄思科的处女作,交给了这家老牌国企,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音像出版机构。

    中唱的录音室,装备了世界最先进的大型ss调音台,以及数码录音机。

    以平均每月三十张的速度,帮演员们录制着录音带。

    近半个月内,录音室已经被预定满了,狄思科和老黄运气不错,有个外地歌手临时有事取消了录制,他俩便顶了人家的时间,将录制合唱专辑的日子安排在五天后。

    自从签订了合同,他俩总是处于一种飘飘然的兴奋状态。

    除了凑在一起练习合唱,还经常跑去中唱公司,旁观别的歌手的录音过程。

    不过,对录音室的好奇渐渐被满足后,狄思科在与中唱员工聊天时,意外得到了一个更让他兴奋的消息。

    这天,跟老黄在中唱门口分手后,狄思科拼命踩着自行车,一路飞奔回了太平里胡同。

    进了院子,将自行车往墙上一靠,就开始到处喊人。

    “二哥,四哥”

    郭美凤从窗户里探出半个身子问“你嚎什么呢有事进来说。”

    “我二哥他们呢”狄思科脱掉衬衫,凑到水龙头下洗了把脸。

    “早上去学校给小六送课本了,顺便给她送了点零嘴。”郭美凤趴在窗台上跟他闲聊,“回来就去屋里睡觉了。”

    “小六不是要保持体重么,别总给她送吃的。”狄思科嘟哝道,“我上次给她送了一块奶油蛋糕,被她们老师看到了,把我好一通批评,好像我要残害祖国花朵似的。”

    郭美凤笑眯眯地听着,小闺女进了空乘班算是解决了她的一块心病。

    见他洗洗涮涮,忙活得差不多了,就捧出一个刚镇好的西瓜给他吃。

    “这都十月份了,得是今年的最后一批瓜了吧”狄思科啃着西瓜,又扯着嗓子喊他二哥四哥。

    兄弟俩被他召唤,都趿拉着拖鞋从屋里出来,每人挑了一块西瓜问“你喊什么有事赶紧说。”

    “二哥,四哥,你俩就一直在家呆着啊”

    矮子面前不说矬,

    狄思科这就属于哪壶不开提哪壶。

    二哥前阵子倒腾眼镜被抓进去,

    郭美凤就再也不让他弄那些眼镜了。

    即使卖的不是走私货,那也是劣质货,容易被人戳脊梁骨。

    所以他现在就彻底成了无业游民,整天在家抠脚。

    四哥呢,多年的高考复读选手,今年高考又毫不意外地名落孙山。

    狄思科已经记不清这是他第四次还是第五次落榜了。

    闻言,四哥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狄思家,瞬间就不乐意了。

    “怎么的我跟二哥在家里呆着,给你这大学生丢脸啦”

    狄思科从不惯着四哥,顶着问“丢不丢脸,你心里没数啊你要是不觉得丢脸,你炸什么毛”

    四哥再次落榜,正是心里最脆弱的时候。

    继续复读吧,他已经没有那个激情和信心了,就此放弃呢,又有些迷茫和不知所措。

    偶尔在外面碰见许久不见的老街坊,人家都以为他早就考上大学了呢

    结果他向往大学好几年,归来仍是高中生。

    这种心情,谁懂

    他也不是真想就这样在家里蹲下去。

    但是,他这些年一直读书复习,生活的重心始终围绕那些被他搓出毛边儿的课本。

    突然让他去上班,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他前两天还寻思,自己糖葫芦做得好看,实在不行就推着自行车,去街上卖糖葫芦算了。

    家人一直回避他落榜的问题,这会儿被老五问到了当面,他其实还挺难堪的。

    “落榜就落榜嘛,落榜的人多了去了我高三那年自觉发挥得不怎么样,都已经做好去当卡车司机的准备了”狄思科丢掉一块西瓜皮,“考试也是要看运气的,你在考试这方面的运气不怎么样,我看你别考了,干脆找个营生吧。”

    郭美凤赶紧趁机说“老五说的对,这考题一年比一年难,咱家又没钱给你报补习班。只靠你自己摸索什么时候是个头”

    最开始落榜那两次,郭美凤还能毫无芥蒂地嘲讽老四两句,让他别浪费时间,赶紧找个班上。

    如今落榜次数多了,她反而不敢多嘴了。

    每年高考结束后,河里都能捞上来几个学生。

    她可真怕老四钻了牛角尖去投河

    二哥抹抹嘴问“你突然火急火燎地跑回来找我俩,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啊”

    “有个事我还没跟你们说,”狄思科笑道,“我马上就要出录音带了,年底之前就能发行。”

    郭美凤惊讶地“啊”了一声,“老五,你还真成大明星了”

    以前大家喊他大明星,多少带着点调侃。

    但是,在郭美凤朴素的认知里,只有明星才能出录音带。

    狄思科摇头说“我们只是新人,出版费也不多,算是赔本赚吆喝。不过,我要说的重点不是这个录音带,而是发行录音带的这家

    公司”

    四哥异想天开地问“你能把我们安排进这家公司工作啊”

    “嗯哼,”狄思科得意道,“差不多。”

    二哥四哥“”

    你可真敢想。

    狄思科为几人详细介绍了“中唱”的情况,继续道“他们公司以前属于广播事业局,销售渠道大多在广播电视系统。不过,这两年他们开始拓宽分销网络了,除了音像经销店,还在商场和书店设置了柜台。人家要铺设自己的唱片供应站。”

    郭美凤急道“这事跟咱家有什么关系供应站招人吗”

    “不错,不过不是雇佣关系,而是合作关系。”狄思科解释道,“我听他们的发行经理说,现在需要大量的个体户,进入到他们分销网络的尾端。尤其是北京分公司这边,发展速度没有广东上海快,很多周边区县的网点还没有铺设到。”

    周边区县的音像经销门市部,早被一些小出版社抢占了,中唱的货还没能铺到那里。

    二哥常年在外闯荡,还是有些见识的,琢磨片刻问“你说的这个供应站,其实就是他们公司的二级或者三级代理商吧”

    狄思科竖个大拇指,“没错”

    “正版录音带的价格可不便宜,最低也得五块了。立体声的那种得七八块。”四哥摸着下巴说,“就算我俩想做代理商,咱家也没那么多钱拿货啊”

    狄思科激动了一路的心情,终于可以抒发一下了,他略显兴奋地说“他们公司为了抢占周边市场,尽快铺设代理渠道,弄了一个先卖货后付款的代销制度目前知道这事的人还不多,咱们可以率先抢占一个名额”

    二哥双眼晶亮地问“你说的这事属实吗”

    “绝对属实”狄思科笑道,“二哥,你在外面认识的人多,跟长途汽车站和咱们厂里的司机师傅都很熟,这就是你的优势啊新录音带出厂后,销售网点都着急等着新货上架。如果你让这些司机师傅帮忙带货,就能用比别人更快的速度将新产品送去下面的销售网点。只要周边区县的这些销售网点认你的货,这个买卖就绝对能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