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章

作品:《不做炮灰二[综]

    第二十八章

    凤姐本事着呢, 不过几天的功夫就自导自演了一出大戏。

    她当初也只是临时起意想要败坏一下自家好姑妈的名声,不过晕倒再醒来后,心眼子就活了。

    于是凤姐玩了一把空手套白狼,借着机会坑了一把王夫人不说, 还生生让自家公公想到了提前给贾琏袭爵位的可行性。

    大房一家都知道老太太是个偏心眼子,元春是从小养在老太太膝下的,宝玉又是老太太的心肝凤凰蛋,以二房和宝玉在老太太心中的地位, 这个爵位说不定就算是没有王夫人, 老太太也会想办法给宝玉。

    大房越想越觉得爵位有些个悬,于是凤姐不得已的出了一个瞒天过海的主意。

    这会儿子全家都在想着省亲别院的事,咱们可以悄悄的上折子, 然后等拆子批下来再悄悄的办手续, 全程多花些银子,找些可靠的人。若是可以,最后不动用府里下人

    甭管这个主意怎么样,反正大房是真的这么干了。花了些银子, 没几天的功夫就将袭爵的事办妥了。

    贾家人做事特别的高调,可这事却办得极不附和他们做事的标准。因此谁也没想到。

    袭爵的旨意下来后,凤姐也没准备放过王夫人和二房。凤姐派了心腹将流言吵到了沸腾不说,一边装做被流言所扰在房间里躲懒,一边已经将家里大大小小的管事都筛了一遍,将这些人的这些年管事时留下的把柄都攥在了手里。

    她放利子钱以及做的那些不法的事,也都悄悄的掩了下来。

    这事她谁都没让谁知晓, 只找了一户陪房,许与重金,又许了不少的恩典,然后将那家的男人绑着送到了长安县。

    说是这个奴才用主家的名义在外面干了什么什么,在京城处置怕伤了体面。不处置又国法难容,正好这人是在此地界犯了不少事,那就在这里处置了。

    等长安县令将那男仆充军发配三千里时,凤姐还特特派人将其送到了王家故旧的地界,并且将其家人也都一并送了过去。

    有了这么一个官府留档的案底,凤姐瞬间将自己洗白了。

    洗白了自己,那就得大闹一场了。

    都说邢夫人眼皮子浅,其实人家也不是没啥心眼的人。见儿媳妇这般做态,还特特的在东大院收拾了一处极妥当的跨院出来。说是在你叔叔婶婶那里住的不安生了,就回家来。

    元春要省亲,就得盖省亲别院,贾家都是好面子好排场的,他们能说没钱没地方不让元春回来吗

    绝对不能呀。

    于是为了亲闺女能够回家省亲,王夫人那可真是一刻不停的劳心劳力。本来这些事情,自有贾琏和凤姐操办。可架不住林如海会挑时间咽气。于是省亲这事就全落在了王夫人手里。

    等凤姐俩口子回来,王夫人又听了流言,心里还惊了一下。连忙去看自从林家回来就病得起不来身,许是被什么冲撞到的凤姐。

    好言好语说了一番感动天感动地,就是没办法感动凤姐的亲情相声。不过见凤姐依旧对她亲近,又直说过两日大好了便起来搭把手的话,虽然也疑心凤姐会不会心生嫌隙,可她是真忙嘞。

    转头让人留心凤姐的动作,便将此事压下了。周瑞家的接到消息还真的全心全意的盯哨凤姐,然后大房就来了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等大房和凤姐这边都准备好,瞬间发难的时候,二房和老太太还一脸懵逼的没反应过来呢。

    总之就是凤姐一口咬定王夫人威逼恐吓她,然后开启了大房和二房的兄弟阋墙大战。

    凤姐心狠机变,那可是沾上毛就是猴的能人,她要是火力全开,除了贾母拿辈份压人,一般人还真扛不住她那长了钢针的口舌。

    贾赦孝顺,但却不傻。他自己干不出来的事,丁点不介意凤姐去闹,去讨要。

    什么娘娘是阖家的荣耀,可这荣耀真不一定会落在他们大房身上。既然如此那就交给儿媳妇。

    反正他就是一糊涂的老混蛋。

    贾赦缩在一旁不停的叹气流泪,贾琏一脸的愤恨质问,邢夫人也在一旁煽风点火,就算是贾母偏帮着二房,可贾政和王夫人还真干不过这一家不要脸的。

    这会儿子二房比大房更在乎脸面,就怕真的有什么不好,再影响了宫里的娘娘以及提前坏了宝玉的名声。

    总之无论什么时候,投鼠忌器之下,要脸面的人顾忌多,是斗不过那些豁出去的。

    于是没多久荣国府就分家了。

    不过为了面上好看,大房的人要自己想办法搬到对面的宁国府居住,然后将再将宁国府包括贾家祠堂的那片让出来合并到荣国府。

    贾赦让出爵位,荣国府的家产拿走七成,贾母归二房赡养,她的私房全都是二房的。

    贾赦一听这话,一脸伤心的看着贾母。最后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爵位必须等他死了以后才交出来。

    不过他可以先写个字据,也让贾琏贾琮签字同意。

    听到这话,贾琏一脸震惊,凤姐也是一脸的懵逼不敢置信,邢夫人左看右看都有些晃花了眼。贾母想了一下,再看一眼贾政和王夫人到底同意了贾赦的要求。

    老大那身子都被房里的贱蹄子掏空了,宝玉还小,等的起。

    请了族老,然后顺利分家,白纸黑字写了个清楚后,大房花了一大笔银子便将宁国府重新从朝廷买了回来。

    请了几十个工匠,以最快的速度盖好了院墙。至于被新院墙分割出去的贾家祠堂和那一片土地要如何安排,大房这边都没关心。

    谁是族长,就找谁去呗。

    买了宁国府,可这宁国府的牌子却不能再挂了。当然了,不管是贾赦还是悄悄袭爵的贾琏,他们的府邸都可以过上将军府的牌匾。

    最近在补律法的凤姐眼珠子一转,直接让人刻了个将军府的牌匾挂了上去。贾母听到消息后,又气得有些堵的慌。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件事也算是解决了。将大房挤走后,二房这边最大的事情就是建省亲别院。

    宁国府那边给的面积没有原著大,再加上大房从东大院搬出去了,于是二房的人商量来合计去,大观园的面积竟是生生比原著少了四分之一。

    不过面积少了四分之一,花销也相对少了四分之一。介于府中现在的条件,能省一些是一些。

    有钱有有钱的建法,没钱有没钱的建法。

    闹了一场,也就撕破脸了。大房压根不会再掏银子出来给二房的闺女建园子。

    不过没有大房,不是还有别的亲戚嘛。

    于是东家二万两,西家三万两,就连黛玉那里也是林琳特意挑了个人多的时间送了一万两去。

    本来是想要送一万五千两来着,不过这中途直接让林琳昧下了五千两。

    反正那五千两放到荣国府的账面上就跟打水飘似的,还不如留着给迎春添妆呢。

    没错,就是迎春。

    迎春这妹子永远狂奔在倒霉的大道上。

    她被未来的皇后娘娘看重,人家替现在还是王爷的男人下聘了。

    贾家这一场戏唱出来,虽然二房顾忌名声没将爵位的事说出来。也没将分家的事摆在台面上,只将大房搬到宁国府的事说成了为省亲别院挪地方,可贾家下人的嘴,就算是下了多少道封口令,到底还是将这事传了出去。

    然后贾家两房从没啥用不值得招揽的废物队列里走了出来。

    而这个时候针扎都扎不出一个动静的迎春直接走进大家的视线。

    这样的人,绝对是最好的庶子儿媳妇。

    现在还不是皇后的某位王妃更是看得双眼发亮,与自家男人打了个招呼,以最快的速度将迎春扒拉到自家碗里了。

    这样的侧妃给再多的体面都不会扎翅。

    于是林琳先去荣国府当着众人的面将从江南给众人带来的特产分了,然后将那一万两银子交上去,替黛玉表了表心意。

    只说以后要守孝,再不能过来冲撞了府里的喜事,等孝期过了再给贾母和老爷太太们请安。

    完事悄悄打量了几眼地位明显提升了不少的惜春,心中明白这是因为惜春每年都有不小的一笔生活费入府才会在这个时候被人捧着。

    又你来我往的说了几句自己听了都觉得假的关心之语,林琳才带着跟出来的丫头婆子去了对面。

    到了宁国府,又是同样一番言论。先是违心的恭喜一遍当了侧妃的迎春,之后又将没送出去的五千两银票递了过去。

    迎春自从跟着她老子搬到宁国府,日子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定了这么一门在贾家人看来特别高大上的亲事,贾家人能不捧着她

    就连老太太还总是打发人要接了她过去小住,说是自小在她身边长大,冷不丁的离开了,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了。

    邢夫人更逗,她说她也是自小看着宝玉长大的,现在看不到宝玉也跟老太太一个症状,要不,咱俩换换,将迎春送到你那小住,将宝玉接到我这来

    当然了,这话只是当着来接人的婆子面说说,她还没胆子直接怼过去。不过她和凤姐以及家里两个男人却没将迎春放过去。

    原因自然是自小没长在身边,马上就要出嫁了,咋的都得让自家人亲香亲香不是。

    婚期定在秋天,也就是说那场元春省亲迎春是赶不上了。

    迎春成了侧妃,嫁妆就不能太减薄。分家后虽然没得多少财产,可到底比以后嫁给孙绍祖时有家底。

    孙绍祖那门亲事又哪能跟王府比,于是王夫人那边忙着建省亲别院,凤姐这边隔三差五就派人去那些拿钱办事的管事那里分点赃。

    一来二去的,不等省亲别院建好,迎春的嫁妆就办齐活了。

    体体面面的八十六抬嫁妆不说,还陪嫁了两个庄子两个铺面。

    至于陪嫁的下人王妃说她极喜迎春为人,直接派了两个嬷嬷,两个大丫头过来。

    等到成亲前,将司棋秀橘一嫁,那就是两房陪房。

    总之王妃操的心,那可比邢夫人和凤姐还要多。

    不过也正是如此,这位王妃才在今后的岁月里一直护佑迎春多年。

    后来进宫了,王妃稳座中宫宝座,迎春则成了皇后下面第一人,身份不可谓不尊贵。

    就是依旧面哒哒的,皇帝都对这世上还有这种性子的女人感到叹服。

    真乃奇葩呀

    林琳曾经一直以为迎春的性子适合那种小门小户的人家。当年给迎春安排亲事的时候,也是按这方面找的。现在突然出现这种变化,林琳其实也不知道这对迎春来说是好是歹。

    一个没有野心,没有任何侵略性,逆来顺受的宫妃

    看着迎春眼底的喜悦和安然,各种情绪在心底转了一圈后,林琳便又将这事抛开了。

    从大房出来,林琳便回了林家。

    林家现在阖府守孝,日子过得可是清冷又自在。

    当初修这宅子的时候,林琳和黛玉就知道这宅子就只她们暂住,所以自是要修得她们喜欢才好。

    一进一般是男人的区域,所以黛玉住在二进,前后都做了花园设计,出门便观景,哪怕只呆在府里也不觉得憋闷。

    二进还有一座精致小巧的绣楼,门口用着九曲回廊一直连着二进的正房。

    绣楼上下两层,楼下是黛玉用林家带来的书籍摆出来的书房。

    好几排大书柜,看起来特别有小型图书馆的感觉。

    楼上放了书案,绣架,棋盘,琴案,茶桌几案等物,来的时候可以在楼下拿本书,然后到楼上看。

    或是绣花,下棋,弹琴,或是与林琳这个焚琴煮鹤的大俗人用被林琳嫌弃的雪水煮上一盏茶。一天时间便消磨过去了。

    正房那里,卧室暖隔都是精致大气,有专门隔出来的洗漱间,卫浴室和衣帽区,让生活特别的便利。

    正房这里并没有设书房,只摆了一个书案,上面放了文房四宝。有的时候黛玉在绣楼没看完的书,也会拿回来看。

    黛玉口味清淡,不过与林琳接触的时间长了,也渐渐的什么都吃了。

    从南边来京城的时候,林琳特意带了个厨子回来。等到了京城,林琳又派人折腾了几个不同地域风味的厨子回来。

    于是黛玉吃到了改良版的水煮鱼,林琳也吃到了正宗的烤羊腿。

    黛玉仍旧每天都会进空间里干活照顾林如海,林琳到是进的少了。

    林琳经常会悄悄出府去,有的时候走的远了,两三天都不见人影。

    她花钱请了镖师,让他们按着书里写的地址去接了封氏到金陵跟闺女团聚。

    现在情况转好,风声都已经过去了。那个冯渊一直对英莲很好,俩口子从来没有红过脸,见英莲过得好,再加上警幻已经没了回天之力,林琳才敢让人去接了封氏和闺女团圆。

    没当过娘的人压根不知道那种孩子丢了仿若被人割了血肉一般的疼痛。

    那样的事情,都不敢想。想一想都觉得难受得不行。

    等到封氏和英莲相遇看着她们娘俩安稳生活下来后,林琳便将心思转了出来。

    林琳做这些从来没指望着谁会感激她,或是耽误了谁的修行被人指责。

    有些事情,不做会后悔,做了也不一定会不后悔。

    做或是不做,不过是唯心而已。

    说实话,林琳觉得她的当务之急就是给匪性越来越重的惜春找个好下家。

    可这种事情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成事的。

    想到再有一两年林如海就要醒过来了,林琳直接准备将这事转交给林如海。

    或是让惜春跟着林如海父女走,或是请林如海挑好人,再让人家上门迎亲。总之这事,林琳是直接碰瓷给林如海了。

    转天去内侍局附近挑了十几个骨根好的小太监,林琳将这些小太监安置在京城的一处小院里。

    随后每天都会抽空过去教这些小太监武功,并且给他们洗脑,又请了个年老的太监教导这些人规矩进退。

    这年代,山贼土匪以及恶霸人贩子多的都让人无法想像。

    黛玉势必要跟着林如海离开熟悉的环境,林如海一个小老头,哪怕带着几房最忠心的下人,可林琳还是会担心他们的安全。

    所以林琳准备提前准备好保镖,尤其是这种由小太监组成的护卫队安全之余还带着那么一点狐假虎威的震慑作用。

    毕竟这年头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用太监的。

    除了皇亲外,再没旁的人了。

    但这种没有入宫当差的人其实并不能算是太监,只是一般人家用人绝对不会选这种罢了。

    选个能生育能力的男仆,将来还能生下小仆人。可太监这种下人,老了还要主家养老,又麻烦又不经济实惠。

    不过林琳就是想到了这里,才会选择这些人。只要忠心肯干,以黛玉的心性必会为他们养老的。

    教了功夫,又教了些简单的字,林琳便等着看成果了。

    等忙了一阵子后,林琳才想起找小红来。

    林之孝俩口子在分家的时候,由于贾母的意思跟着大多数贾家下人一样都留在了荣国府。

    俩口子为人谨慎,到是没留下太大的把柄被凤姐勒索,不过这一次建省亲别院时也小小的发了一笔财。

    林琳抽空找了小红,告诉她,她一家三口的卖身契都已经转到了林家。等到省亲别院建完,元春省亲前后就让她父母离开贾家。

    反正钱也捞到了,人就不必再呆在那里了。毕竟荣国府现在都快被掏空了。

    没啥油水可榨了。

    小红看着林琳,愣了半晌这才点头出去。

    小红找了一天回家去,小声将这事跟她老子娘说了。虽然惊讶林家的手段,到底是松了一口气。

    为了建这个省亲别院,贾家内囊尽了,怕是热闹过后就得举债渡日。

    林之孝俩口子也是有成算,听到闺女的话,便悄悄的将家里值钱的东西移到早年在京城新买的宅子里去。

    见工程还有些收尾的活计就要完工的时候,俩口子直接先后病倒卸了身上的差事。

    等病好了,差事什么的自然也没了。

    鸳鸯的老子娘就在南边看宅子,在征求了闺女的意见,他闺女又征求了林琳的意见后,林之孝俩口子走了走关系,然后直接想办法出京城了。

    出了京城,俩口子就失踪了。传回来的消息是说路上翻船了,生死找不见了。

    当时贾家省亲在即,知道以后也只叫人去林家找了小红,然后小红不肯相信自家爹娘真的那啥了,于是丧事也没办,将家里的东西收拾了一番,将这间贾家下人房让出来后便回了林家。

    林之孝俩口子则是悄悄的返回京城,先是呆在京城自家宅子里与闺女说了几天话,然后准备出了正月就按计划去通州。

    林琳在通州那里买了一个两百亩的庄子,还买了一间铺子,那是给小红的嫁妆,不过林之孝一家并不知道罢了。现在让林之孝的去管理,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省心了。

    挣了多少钱也不用拿回来,只将帐册记好了,然后这笔钱或是买庄子或是买地只让林之孝俩口子自己商量着办。

    通州离京城不远,以贾家人的尿性,一般没什么事情不会去通州。所以俩人只要小心一些就能避开贾家的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秋天的时候,迎春出嫁,黛玉身上有孝自是没来冲人家的喜事。找出一套首饰添妆后便罢了。

    等到了腊月,林之孝俩口子撒丫子跑了后,贾家还出了一件要命的事。

    林琳见王夫人实在榨不出一点油了,怕她又起妖风,直接将赖家供了出来。

    赖家可是巨贪,贾家盖大观园,人家盖小观园,那园子跟荣国府这边不逞多让。

    不说这次建园子赖家得的好处,只说往日里赖家贪的也绝对不少。

    王夫人现在是贤德妃亲母,在贾赦一房搬出去后,贾母连玩个平衡都玩不起来了,此消彼长,王夫人已经不是那个需要贾母扶持的次子媳妇了。

    于是在知道了赖家的事情,以及赖家是贾母最宠信的下人的前提下,王夫人朝着赖家伸手了。

    从赖家抄出来的古董珍玩,金银珠宝,房契地契以及各种荣国府的御赐之物在被抄家的人以及王夫人层层剥削后竟然还能将荣庆堂的院子摆满。

    看到这些被抄出来的东西,贾母就是想要维护赖家她都张不开嘴。于是赖家在贾母被气晕后,都被提脚发卖了。

    赖尚荣一出生就是良民,可惜贾家这样不将王法放在心上的人家,今天能让你是良民,明天照让将你打回原形,所以这位的青云梦也彻底的夭折了。

    抄了赖家,资金便够了。不过林琳还是托人找关系,将赖家那个已经盖好的小观园花钱买了下来。

    小观园买下来后,林琳想了想,就放在了雪雁名下。小红有她老子娘帮忙,雪雁这里只要租出去就行了。

    地契没放在手里,直接给了雪雁。除此之外,林琳还在京城买了两个铺子,一座小院子给雪雁。并且还帮她租了出去。告诉她,将来成亲时再不另行添妆了。

    正月十四,贾母派人来接黛玉过府参加贾家的盛事。黛玉只说守孝没过去凑热闹。贾母虽然有些遗憾,倒也没放在心上。

    正月十五下晌,林琳给她自己和黛玉仔细的化了个妆,穿上小太监的服饰,腰上再系了一块刻了忽略咒的小牌子,就嘻嘻哈哈的去了荣国府。

    北方天黑得早,冬天的时候下午四点钟左右天就黑了。元春是戌初从宫里起身,戌初是晚上七点钟。天黑,哪怕是灯火通亮,但人的视线也不像白天那么清晰。

    林琳和黛玉都看过原著,所以知道元春是几点从宫里出来,又是几点离开的。

    仪驾从宫里出来,为了显示皇家威严气派一路走来定是慢悠悠的。

    但不管元春几点到家,按着规矩贾家一干人等都得在戌初前乖乖的站在门外面等着。然后这个时候,大观园里只就有各处待命的仆人。

    黛玉和林琳的打算便是趁着贾家人在外面,元春在路上的这段时间提前逛一逛大观园。

    过后到是也能悄悄的来玩耍,可不得不说最美的景致却只有今天晚上。

    林琳没见过,也更不想黛玉错过,所以她们来了。

    省亲时大观园里的摆设和以后住人时又是另一样,林琳和黛玉便准备今天先看省亲时的样子,等将来元春又脑子进水的让宝玉和姑娘们进去居住时,再过来参观一回。

    说起这个,林琳和黛玉也有些好奇以后这大观园的住宿问题会如何分配。

    ╮╰╭

    因着忽略咒的效用,一路上没人对她们二人多加关注,俩人极顺利的就走到了大观园。

    先到大观楼,逛了一圈后,又准备按着顺时针的方向将整个园子都逛了一遍。等过得差不多了,再跟着元春一起游遍船。

    等到了怡红院时,黛玉的脸瞬间就红了一下。

    倒不是她对宝玉有什么念头,只是想起上次林琳领她出去玩时,路过花街时看到的一家妓馆就是这个名字。

    门口穿着暴露的姑娘一声声的揽客声,还有那些形形色色的客人在这一刻都换成了宝玉和宝玉身边的丫头。一身红衣的宝玉倚门而立,握着帕子一脸娇笑

    因想到了那个地方和脑子中出现的囧画面,黛玉打了个哆嗦,直接对怡红院也没了兴趣,脚步匆匆的拉着林琳去了潇湘馆。

    作者有话要说  你们一边看,作者一边改错别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