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4 章

作品:《不做炮灰二[综]

    第七十章

    都到这时候了, 康熙还想着过完生辰再禅位。也许没旁的意思, 可顺着林琳这种想法往下想,晏季还是被囧得出戏了。

    后世就有一种当权者,离开岗位前一定要尽可能的再捞一把才会心满意足的离开。

    像是给儿女们结婚办喜酒, 办满月酒。

    像给自己或是他爱人老人做生日。

    还有买房子的暖灶宴。孩子的成人宴, 升学宴等等,等等。

    巧立名目收一回礼, 没机会也要创造机会来一回。

    更有甚者,在离开前张落一次公费旅游。用公家资金采购一些可以暂借的办公用品。

    像是电脑, 手机, 小汽车等物。

    这些东西借着借着, 到了年限就直接报损了。

    晏季记得他媳妇当初就有那么一位老同事, 孙女考个会计证都暗搓搓的想要办两桌酒席, 叫大家随份子。

    这种事情司空见惯了, 可放在这大清朝的天空下,又另有几分不同。

    一个要出家的帝王,他至于这样吗

    转念想到理亲王搬出宫的那些康熙私产以及最近康熙今天想补贴这个,明儿想厚待那个的心思, 私库这会儿子怕是已经空了。

    不捞一笔, 怕是之后的日子铺陈不开呢。

    康熙没再立太子,但四爷却有了储君的身份。自正月初九圣旨一下,四爷的身份立时水涨船高了。

    虽然以前也知道这位是储君,可到底名不正,言不顺, 除了言语恭敬不敢有丝毫越礼之处。此时圣旨下了,见了面再给四爷行礼,四爷虽然矜持,却再不推辞。

    不过自打这一日,四爷出府门的时候却越发的少了。

    正月里,皇子阿哥们都习惯挨家宴客。往年是直郡王起头,兄弟们依次开席。

    今年则是刚刚出宫建府的理亲王起的头,正月初三在他的新府邸宴请他的那一众兄弟。

    这种事对于理亲王来说,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跟他关系亲密无间的直亲王还在海外死磕,其他人都是理亲王的弟弟,倒是都给他捧角着。

    没人上赶着找他别扭,众人热热闹闹的过了一天。

    初四是诚亲王府,初五是雍王府

    初五的时候,四福晋招呼她的那些妯娌,林琳则带着所有赴宴的小格格们一道玩耍。

    然后支了桌麻将,直接在麻将桌上将园林剩下的股份都输给了理亲王家的三格格。

    三格格开始拒而不收,林琳却在宴席过后,直接让人将文书送到了理亲王府。

    不收也得收了。

    豪赌到这份上,除了林琳也是没谁了。

    旁人知晓后都咂舌不已,也皆以为这是四爷的意思。

    而四爷和四福晋则以为是晏季的意思。就像之前林琳将园林分给府里的四位格格时,林琳在跟四福晋说这事的时候,就打了晏季的名头。

    但不管是谁的意思,园林那是林琳的私产,这种动媳妇私房的事,绝对不能鼓励。

    再想到整个园林,除了拿出一部分捐给养生堂这一类的善堂,其他的都成了自己闺女和侄女的了,四爷一时间倒有心想要弥补林琳些什么。

    康熙也听说了这事,他和其他人一样,都以为这是四爷的意思。欣慰的点了点头,那道圣旨下的到痛快了许多。

    康熙五十年三月初,四爷便带着一家老小进了宫。

    康熙没叫四爷住进理亲王腾出来的毓庆宫,而是将养心殿和连着西六宫都拨给了四爷一家居住。

    也不知道康熙是怎么想的,竟然将一废太子时囚禁太子的咸安宫赐给了晏季居住。

    虽然康熙此举让人多心思量,但林琳却觉得咸安宫的面积格局都比毓庆宫好很多。

    前后分为三进院落,东西各有几个跨院。第一进是正殿春禧殿,第二进便是挂着咸安宫匾额的中院正殿,最后一进还有三间小殿,只住林琳和晏季绰绰有余。

    按这个时代的习惯,春禧殿给晏季做了前院,后面的中院正殿则是二人起居之所。其他的地方除了给宫人居住,倒是都空了下来。

    咸安宫后面是英华殿,前面就是太后居住的寿康宫,西面紧挨着宫墙,东面则是雨花阁和宝华殿。

    林琳觉得住在这里最大的方便就是拜佛了。

    若忽略咸安宫本身带着的某种不能言说的意义,这居住环境真跟养老没啥区别。

    ╮╰╭

    四爷住养心殿,四福晋住永寿宫,钮钴禄爷们住在永寿宫和雨花阁中间的启祥宫。

    李氏住在永寿宫后面的翊坤宫,武氏和耿氏分别住了长春宫和咸福宫,四爷其他的女眷则全部住进了储秀宫里。

    格格们暂时先跟着各自的母妃居住,弘昀和弘时就比较尴尬了。

    两人说是皇子吧,但在四爷登基前还只是皇孙,安排他们小哥俩直接住进阿哥所,又会显得四爷有些迫不及待。

    皇宫那么大,四爷又担心将俩人放在旁处再叫人带坏了自己的儿子,思来想去,一咬牙,直接将弘昀和弘时塞给晏季了。

    好在咸安宫不小,晏季直接将他那两弟弟都安排在春禧殿东西侧殿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等到四爷登基,弘昀和弘时再搬到阿哥所也就名正言顺了。

    俩人到了避嫌的年纪,因此搬进咸安宫后,只在春禧殿活动,从未进入二进院来。

    林琳搬进宫的时候,除了院里的太监和嬷嬷都带来了,侍候的丫头却是全部都留在了雍王府里。

    侍候林琳的丫头,不管是从年家陪嫁过来的,还是入府后四福晋给安排过来的,一但跟着林琳进宫,身份便直接成了宫女。

    宫女进宫,一般要到二十五岁才能出宫。林琳可不想在这个早婚早育的时代,再耽误了她们。

    更何况,就算她将侍候她的那些丫头都带进宫来,宫里也不会少进一个宫女,何故都一起熬着呢。

    宫里给安排了宫女,虽然不知根底,用着也不是很顺手,好在还有嬷嬷们跟着进宫了,花点时间适应也就是了。

    再说了,她和晏季也没那么矫情。俩人当年也当过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呢。

    回想一下当初的日子,再看看现在的奢华生活,还要什么自行车。

    “福晋,您那辆自行车不是给了三格格要回来是不是”一旁的苏嬷嬷听到林琳说要自行车,不由问了一句。

    林琳抽了一下嘴角,脸上浮现几根黑线,“没,我随口一说。”

    苏嬷嬷闻言点了点头,继续忙着手里的活计。

    宫里给林琳分了五个上等的宫女,大宫女一个,二等宫女四个。林琳懒得费心思,直接学了钮钴禄爷们简单粗暴的方法,仍旧用绯红和春分,立夏,白露,冬至起名。

    新上任的绯红还领着人整理林琳带进宫里的家私,其他人有侍立一旁的,也有去咸安宫小厨房安排膳食的。

    日子过得不咸不淡。

    回想了一下大清历来的皇后都干了什么,林琳发现大清的皇后,虽是一国的国母,却仿佛只是管理个宫务。

    林琳的眼中,大清真要说起来是自从皇太极开始的,但可惜的是皇太极没活到大清铁骑入关那一天。于是顺治就在孝庄的帮衬下成了清世祖。

    顺治的两任皇后,一个被废了,一个一直在被废的边缘徘徊。这两人竟是一辈子都没摸过宫务的。

    到了康熙这一代,先后三位皇后。

    一位陪他渡过最艰难的岁月,却死在了难产上。这位皇后是康熙四年进宫,一直到康熙八年,鳌拜倒台,才真正坐稳后位,在此之前托庇于孝庄,不敢行差就错,生怕给了鳌拜废后的理由。可惜好景不长,康熙十三年便崩逝了。

    康熙的第二位皇后,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立为皇后。转年二月二十六日,也步上了先皇后的后尘,驾崩于坤宁宫。

    相较元后,这位只当了半年的皇后,想要有所建树,那也太难为人了。

    当然了,这位还是比康熙的第三位皇后要幸福的,第三位皇后就是四爷的养母,只当了一天皇后的孝懿仁皇后。

    抛开不被后人承认的孝献皇后,大清朝的前五位皇后,仿佛她们的作用就是生孩子以及打理后宫。

    一国的国母就只能干这些

    你说孝庄

    没有丈夫的宠爱,没有儿子的孝顺。

    所有人都知道她的政治手段和眼界能力,女人们想要效仿她,男人们则会提防她。

    但在成为太后之前,没有哪个当皇后的敢舍身冒险去挑战男人的神经。

    晏季从外面回来,一进来便看见林琳双手支着下巴坐在炕边发呆,挥手将屋里的人打发下去,晏季先是看了一眼屋里的殿里的炭盆,然后又走到林琳跟前,弯腰替林琳脱了脚下的花盆底。

    随着年纪的增长,林琳脚下的花盆底到是越来越高了。穿着虽然好看显得身材修长,走起来也有股摇曳生姿的美感,但晏季看了却总觉得怪异。

    晏季发现了,这女人呀,不但喜欢折腾男人,她们更喜欢折腾自己。

    在现代的时候,就穿什么高跟鞋,束体衣。更有甚者坐着飞机去棒子国整容。

    垫个下巴,再肖个骨头,东拉西拽了一大堆。

    晏季还记得曾经看电视,新闻里就报导过有爱美的女士跑到棒子国整容,因整的与原来相差甚大,直接被海关扣住了。

    林琳一手好医术,晏季也跟着耳濡目染了些。当年他们的孙子就带回来一个整过容的小姑娘,当时晏季就特别想要问问那小孩。

    人家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伤了骨头,换天的时候都会酸胀难忍,你这脸上肖了骨的,阴天下雪时,那脸胀不胀疼。

    因考虑到这么问会被人骂一句为老不尊,晏季当时便忍下来了。转头想要问问林琳的时候,见林琳两只带皱的小手还对着镜子在脸上比比划划的,当时晏季就将这个问题咽到了肚子里,再没敢问出来。

    ╮╰╭

    话题扯远了,只说当下,晏季看着林琳脚下那双花盆底,再回忆了一下宫里的路面,颠颠那双鞋的重量,这才将鞋放到一旁,抱着他媳妇的脚将他媳妇转了一圈的放到炕中间。

    炕里有条小薄被,晏季顺手盖在腿脚上,然后蹬了脚上的靴子,倒在林琳腿上。

    一边枕着林琳的腿,一边拉着林琳的白嫩爪子问她刚刚在想什么。

    “也没什么,就是在想我当皇后要做什么”

    “这有什么好想的。”晏季打了个哈欠,很随意的说道,“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呗。”

    他媳妇当上皇后的那天,他就是这个国家的皇帝了。

    那时媳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敢反对,他就跟谁好好聊聊。

    难道他这么辛苦的当皇帝,就是为了让那些嘴炮哔哔他媳妇的

    多大的脸呦

    “万寿节准备得怎么样了”林琳将手抽回来,双手十指皆按在晏季头顶的几处穴道上,轻轻的按压为晏季解疲劳。“早起去给额娘请安,到是说起了寿礼的事,往年看着就挺减薄,今年不似以往,若还那么减薄,怕是又要无风起些浪。”

    晏季舒服的闭着眼睛,心里特别赞同林琳的话。

    “已经想到了,早前你不是给了我橡胶和水泥的制作方法。橡胶汁不容易运输,我派了人直接在当地制作了实心的车轱辘,水泥到是已经烧好了。等万寿节的时候,两样东西都以阿玛的名义献上去。”这两样是这次寿礼的大头,再加上府中的其他寿礼,倒也可以了。

    “橡胶的车轱辘,水泥的马路老康头指不定得以为四四催他滚蛋呢。”

    橡胶推不推广,倒在其次。但这水泥要是推广开来林琳仰头看了一眼头顶的房梁,心忖了一句以后房子结实了。

    水泥用料都比较平民化,因此造价不高。相较于皇宫的建筑,民间百姓家更应该普及起来。

    今年元宵节,又因为放孔明灯和炮竹走了不少水,那些走水的房子大多都是茅草棚底和木质结构的。

    似是已经知道林琳想到了什么,晏季又接着跟林琳说道,“前儿还真有人弄出高效的织布机来,我已经让人秘密进行接触了。他想要靠织布机称霸商场,我正好也想靠这织布机提高民生。”

    什么东西大量现世后,都会从物以稀为贵,变成寻常之物。百姓们生活贫寒,一年到头也做不上一件新衣衫。

    这织布机问世后,那人必是要开织厂。织厂一开,不但促进了百姓就业,还可以增加国库税收。若是户部再入股合资办厂,那得到的收益更是不可估量。

    听到晏季说起这个,林琳倒是听得极认真。

    林琳按摩穴道,将晏季按得极舒服,说着说着晏季竟是迷迷糊糊睡着了。

    林琳见晏季睡着了,手上仍旧没停,更是连动都没动一下,一直保持这个姿势做了大半个时辰。

    少时,有小太监过来回话,说是直亲王派人送信回来了。康熙叫了四爷和晏季还有几个大臣和皇子一道过去议事。

    晏季这一觉睡得蛮沉的,醒来后手都有些绵软。

    缓了一会,便下炕穿鞋,又叫人打水进来洗漱。

    这几日宫女们都已经知道了晏季的规矩,因此个个老老实实的不敢妄动。

    林琳坐在炕上没动,看着晏季换了件袍子,又重新戴上一顶瓜皮小帽。

    “我晚上去太后那里用膳,你和两个小的一道用吧。”

    “好。”整理了一下腰带,晏季叮嘱林琳,“你少吃羊肉,多吃些青菜。”

    林琳闻言对着晏季皱了皱小鼻子,转眼间又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笑眯眯的朝晏季挥了挥爪子,撵他快走吧。

    直亲王派回来的人路上遇到了台风,躲在新建了的梢岗许多天,等台风过去了才敢继续往回来。

    他们是在天津港靠的岸,之后在驿站领了马匹,一路快马加鞭朝京城赶来。

    在港口的时候,他们就隐约听人说起了朝堂变化,凑过去打听了一回,当即就傻了眼。

    和他们一样傻眼的还是大清那些自视甚高的君臣们,在他们看来绝对弱旅存在的西洋竟然连海盗都可以将大清的精锐打成那样,这完全无法想像。

    大清的船,跟海盗船一比,不堪一击。海盗们的大炮射程极远,他们还有鸟筒这种不需要多少技术,还让人躲不开的武器。

    他们真的吃生肉,没有礼化之心。

    在这份战报和家书送回大清之前,无论是康熙还是其他朝臣对西洋人的概念全都是传教士和画家,研究西学的书呆子。

    哦,还有商人。

    一群大惊小怪,见到瓷器,茶叶和绸缎就动不动摆出一副惊为天人,张嘴闭嘴我的上帝的商人。

    所以你让他们怎么相信大清的远征军出发一年了,竟然刚刚将挑衅的海盗斩杀殆尽

    那些西洋商人也是远渡重洋来大清做生意的,他们难道就没有遇到过海盗团吗

    大清的远征军不可能辣么弱。

    然而当那一份份战损和一箱箱军牌抬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

    无法相信,却又不能不去正视。

    此时,没有哪个脑子进水的人会说出退军还朝固守一方的话,站在御书房里的所有人都跟当初的四爷和晏季一个想法。

    幸好他们发现的早,否则他们还不知道要当多久的井底之蛙呢。

    “主帅和郡,亲王带着将士们找到海盗的巢穴,但他们的大炮太厉害了,奴才等皆上不了岸。后来他们还将海船开了出来,一路朝着咱们开炮,咱们船上的炮射程不及他们,只得退避而去。”说到这里,那信使顿了顿,抬头看了一眼康熙,不知道接下来的话能不能说的时候,康熙又喝了他一句,叫他接着往下说。

    “直亲王说,若是那些人带足了炮弹,沿着海边上岸,射程又远,咱们大清怕是,怕是会力有不及。”

    是呀,只要炮弹跟得上,一路从海边朝着内地炮轰,以大清炮的有效射程,还真不一定能拿他们怎么办。

    当然,大清也不见得会输,只是会赢得很艰难罢了。

    想到那种可能,脑子里便是一副极生动的画面。

    致此,所有人都沉默了。

    御书房的这次议事,是沉重的。也是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议事。

    虽然康熙全程都没有下达任何命令,但康熙却说了一句改变这个时空大清命运的话。

    “曾经大明朝与我大清隔着一座长城还有绵延数百里的草原,如今西洋人与我大清却只隔了一道海。”当年他们能用铁骑闯进大明朝的江山,若继续自欺欺人下去,他日那些西洋人也会用他们的大炮敲开大清的国门。

    如今,距离扬州十日还不到百年。若不时刻警醒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逸落 10瓶;张佳乐的碎碎 6瓶;kuro 5瓶;飞翔的鱼 2瓶;看浮云旧事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