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作品:《红楼之皇后娘娘有点慌

    正式成为皇后,顾沁媛才发现要处理的事儿还真不少。

    太妃、太嫔们迁宫, 这儿缺点什么, 那儿东西不对,都要遣人来问, 若不是顾沁媛住在乾清宫, 怕是她们天天都要来殿内坐坐。

    将内务府总管打发走,赵嬷嬷走进内殿, 见顾沁媛半躺在软榻上,一脸的疲惫, 不由心疼道“该请太后娘娘说道说道才是。”

    那些个太妃们, 不过是觉得自家主子年纪轻、脸皮薄, 这才愈发蹬鼻子上脸。

    顾沁媛拧拧眉心, 冲赵嬷嬷一笑,“总是劳烦母后, 不显得我太没用。”

    “不和太后娘娘说, 也该想个法子才是, 总不能任由娘娘们这般行事。”赵嬷嬷上前来,伸出手给顾沁媛揉肩。

    顾沁媛半眯着眼, 呢喃道“是得好好想想。”忙来忙去的,她都抽不开空陪两个孩子。

    太上皇的女人, 人数众多, 光是有子有女的高位妃嫔就有十来个,更别说低阶的美人、才人,这么多庶母, 加上她们身边伺候的太监宫女,还真不好处理。

    第二日顾沁媛拿出账本,把各宫报上来的事一一登记在册,随即分别指派人去管。

    这法子治标不治本,顾沁媛就提出由淑、甄两位贵太妃和几位太妃一同管理太上皇的后宫。

    淑贵太妃眼睛亮闪闪的,身子微微前倾,“可是真的”元后和太后把宫权攥得牢牢的,她这辈子还没摸过权呢。

    甄贵太妃一副全然不在意的模样,只捏着锦帕的手微微收拢,“皇后要是管不过来,你贵妃母还是能出份力的。”

    顾沁媛浅笑道“到时可要辛苦几位妃母了。”

    待太妃们离开,太后问道“好端端的怎么把宫权给她们”

    顾沁媛回道“母后和我都不耐管这些琐事,索性分给娘娘们。”让她们忙起来,也省得她们闲着,老盯着其他地方瞧。

    “你啊。”太后笑着点点顾沁媛。

    那点小心思顾沁媛不认为太后会看不出来 ,就道“母后可别拆穿我。”

    太后笑了笑,才道“太上皇宫里的事本不该让你管,这般也好。”

    当初也是为着不让天盛帝有反悔的一天,顾沁媛进宫后不久,太后便将凤印交给她,宫里的大小事都带着她一块儿处理。

    等顾沁媛从奉先殿出来,太后便窝在慈安宫里,表现出一副不理世事,只愿安享晚年的老太太模样。

    太后的苦心,顾沁媛和徒明瑾都明白,心里更加感念几分。

    顾沁媛操心后宫的事,徒明瑾便忙着前朝的事。

    几个皇子的册封恩赏,天盛帝没提,徒明瑾自己主动到宁寿宫请旨。

    “四哥、五哥和六哥的爵位自然该往上提一提,儿臣已经写好圣旨,明儿大朝会上就宣布,至于老八和老九,儿臣把他们都封为郡王,父皇看封号要选什么。”徒明记递上一张白纸,上面有几个字。

    魏忠接过,放在天盛帝跟前。

    天盛帝看了一眼纸上的字,沉吟片刻后才道“老八选个安字,老九嘛,正好他母妃最近跟朕念叨,说他跳脱得很,取个顺字得了。”

    “安”和“顺”可不是多好的封号,父皇是想借此敲打谁

    果真不能有一刻放松,徒明瑾收敛心神,看来父皇是知道老八投靠他的事,至于老九和他的关系,父皇早就清楚。

    “父皇选的当然是好的。”徒明瑾笑着道,“老九才和儿臣说要内务府给他挑个好地方建王府,等他王府一建好,就让礼部给他把牌匾挂上。”

    天盛帝哈哈一笑,“老九那个臭小子,怕是一出宫就不想回来了,可怜朕一个糟老头子没人在身边陪着。”

    殿内瞬间就寂静下来,徒明瑾一愣,倒了杯茶送到天盛帝身前,“老九不在,儿臣和永昊还在宫里呢,况且几个兄弟就在宫外不远,只要父皇宣召,怎会没人来陪父皇。”

    “你们几个都有朝事要忙,守在朕边上怎么行。”天盛帝眼里露出不赞同,“再说,永昊还要读书呢。”

    徒明瑾喂他喝了口茶,这才轻声道“儿子孝顺父亲是天大的事,怎么都要抽出时间来侍奉父皇。”

    “倒不必如此,你把天下给朕治理好,就已经是极孝顺的。”天盛帝说道。

    这话听听就算了,要真只顾着朝堂的事,父皇还指不定怎么想,徒明瑾就道“说起治理天下,儿臣经验不够,以后还得请父皇多教教儿臣。”

    天盛帝笑着道“行,你要有拿不准的只管来问就是,你二哥当初也有很多不会的。”想起已逝的二儿子,难免叹息一声。

    徒明瑾赶忙劝慰道“父皇莫要太过悲伤,二哥也不会希望您因为他伤了身子。”

    天盛帝闭了闭眼,才道“义忠王府那儿你留心些,一家子女眷孩子,也没个顶立门户的,还得你这个当叔叔的多照看照看。”

    徒明瑾点头道“您放心,几个孩子儿臣都放在心上,永晟只比老九小两岁,也到该娶妻的年纪,儿臣已经让皇后选了几个女子,等他守完孝,父皇就能给他赐婚。两个小的也才几岁,东五所只永昊一个住着还有些冷清,刚好让几个小子都来上书房读书。”

    天盛帝很是满意,“既然如此,倒不能厚此薄彼,老四”刚想说老五,眉头顿时皱起来,直接略过他,“老六家的孩子也都叫来宫里。”

    “是。”徒明瑾应下,顿了一下,便试探着问道“父皇看是不是让大哥家的永晓也来宫里,毕竟岁数小,总不能耽搁。”

    如果说天盛帝对太子还有几分慈父心肠,那么对大皇子可就只剩下厌恶。

    过年的时候,天盛帝还会给义忠王府赐几道年菜,有时还会把几个孩子叫来宫里,可好几个月过去,他从未没提起远在皇陵的大皇子,甚至连大皇子妃和两个孩子到现在都还是庶民。

    天盛帝冷哼一声,“都说你性子冷,可朕看几个儿子里,倒数你的心最软。”

    徒明瑾只道“大哥犯了大错,可孩子还小,终归是徒家的子孙,永昊这一辈不过就他们几个,“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大齐的未来如何,还得看下一辈。”

    天盛帝挑眉看徒明瑾,“你倒是想得好,才从朕手里接玉玺不过几天,就想着把担子传给下一辈”

    徒明瑾从话中听出几分揶揄,当即笑着道“所以还得辛苦父皇替儿臣教导永昊,等他长大,能入朝办差,儿臣可就轻松了。”

    天盛帝笑着瞪他一眼,“你可别想偷懒,还得给朕再干个几十年,到时开辟一个大齐盛世,也不枉朕把江山交给你。”

    徒明瑾跪在地上,面色严肃,郑重道“儿臣领命,定不负父皇所托。”

    天盛帝眼中闪过一抹深思,开口道“好了,快起来。”

    徒明瑾起身,行了个礼后才又坐下。

    天盛帝望向窗外的迎春花,淡淡道“老大家的永晓,你既有那个心,将他接来便是。”

    “是。”徒明瑾心道,看来父皇对大哥一家也没那么忌讳。

    父子两又说了会儿话,徒明瑾还说起开恩科的事。

    新帝登基,开恩科、大赦天下、减免赋税,都是常规的事,送上来的奏折提的最多的也是这些。

    “主考官的人选你可有想好”天盛帝问道。

    “父皇觉得刘宏如何”徒明瑾就道。

    天盛帝看了看他,这才笑着道“他还是朕二十几年前点的状元,在翰林院修书多年,难为你把人找出来。”

    徒明瑾就道“刘宏的才学够做主考官。”

    之后,顾沁媛问徒明瑾,为什么太上皇明明没想过放权,可朝廷一点都没乱,好似根本就没二圣临朝那回事。

    徒明瑾笑着摇摇头,手指轻点桌面,“媛媛难不成以为我会和父皇吵起来”

    顾沁媛只低声道“不止是我,宫里宫外都这么以为的。”

    好些人都在猜测太上皇什么时候会忍不住走到台前来,二圣相争,局势混乱,心怀叵测之人便觉得有利可图。

    徒明瑾冷笑,“如今还不到妄动的时候,等到局势平稳,朕早晚收拾他们。”

    顾沁媛拍拍他的手背,安抚道“你自个都说将来定会收拾他们,怎么还生气。”

    “若不是我最近改了脾气,想必还真会出现那些人盼望的局面。”说着,徒明瑾皱起眉头,“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我不想与父皇闹到那个份上。”

    太过复杂的朝局,对大齐、对百姓并无任何益处,所以徒明瑾能做的只是一点一点试探太上皇的底线。

    当然,他的性情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到底有人给他支招的缘故。

    顾清柏呈上来的奏折里夹杂着一份书信,是顾家老太爷亲手写的,信上只说都说老小孩、老小孩,人一老和小孩子没什么两样,你若不想招惹孩子哭,能做的不过是顺毛捋。

    徒明瑾当时只一笑,等回到乾清宫见妻子哄小儿子,顿时就有点明白。

    同理,他不想和太上皇起争执,能做的不过是顺从父皇的心意。

    不过徒明瑾并不想做一个傀儡皇帝,顺着太上皇的心意是一个招数,但寻找中间之道才方为上上之策,既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会使太上皇动怒。

    选刘宏当恩科的主考官便是徒明瑾的一次尝试,刘宏为人迂腐,之所以在翰林院蹉跎几十年,也是因为他从不加入任何的阵营,只顾做自己的事。

    现如今,只有这样的人,才最容易达到两方平衡。

    见徒明瑾又皱起眉头,顾沁媛心中有点难受,不由道“外边的事我不太懂,只你要记住别把自己绷得太紧。”

    徒明瑾只一笑,“媛媛安心便是。”

    他这么劝说,可顾沁媛依旧不放心,心里就想若有什么法子帮帮他才好。

    作者有话要说  升级了也要继续打怪

    谢谢云一的地雷

    谢谢“”,“遠”,“潇湘叶儿”,“yxyi”,“红颜祸猪”,“疏雨轻尘”,“夜魄”,“sicay”,“安”,“雪蝶”,“”,“小小燕子飞啊飞”,“ttttty”,“萌萌的我”,“杀掉你哟”,“安琪”的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