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独家

作品:《从小村花到大军嫂

    作者有话要说  看这里,为了防盗见谅哈

    时间进入了一九七三年。

    “元旦”过后,祁苏彦来椿芽这边串门,提到了柳怡秋。说她从农场回来了,恢复了原职。椿芽没说什么,只是记得这件事罢了。晚上,她跟明瑜提了一句,明瑜也没说什么。他知道怡秋能力很强,如果不是受了牵连也不会下放吧他隐隐听说当年那位大姐下来了,一些同志受了影响,其中就包括柳怡秋,现在问题查清楚了,也就没事了。

    过了几天,崔景先打了电话过来,提到了这事。

    他说“去农场锻炼了一年,怡秋的身体好多了,比在城里要好”椿芽说“回来了就好”她想,这事就过去了,当初是看在崔书记的面子上,跟柳怡秋没什么关系。

    转眼“春节”快到了。

    二林写信说“部队上忙,今年就不回来了”姜茂山和徐秀兰想小石头了,就说“这个二林啊,又在忙啥哪,一年还回来不了一趟当初啊,让孩子跑那么远干啥想见一面都这么难”

    听到这个,椿芽就抿着嘴笑。她想,那几年她跟明瑜也没回去,爹和娘是不是也这么叨叨过大林带着虹虹和涛涛来了,就偷偷地问了问。

    大林说“姐,娘哪舍得叨叨你啊想你了,就让爹攒钱说要去省城看看”椿芽知道爹娘心疼她,想想就觉得心里暖暖的。

    到了腊月二十八,阳阳那边放假了。

    他提着包兴冲冲地回了家,见到妈妈就扑上来,把妈妈抱了起来。还跟妈妈说“妈,春节期间不用训练,也不打用比赛,闲着呢,让我好好陪陪你”椿芽自然很开心。果果那边不放假在学校里呆着,家里就剩下壮壮一个了,感觉少了许多,现在阳阳回来了,还真是贴心呢。

    齐明瑜见儿子懂事了,也很欣慰。阳阳还不满十八岁,可做事已经有大人样了。他特意叮嘱道“阳阳,回来了就好好休息,不要一天到晚地出去瞎跑,还有啊,不准抽烟喝酒,小心让我发现了,揭你的皮”

    “爸爸,我晓得了”阳阳笑嘻嘻地答应了一声。

    家里没有抽烟的,妈妈最讨厌这个了,姥爷以前抽过后来就戒了,说对身体不好。爸爸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是在单位里还是在家里,从不抽烟,酒也喝得少,只有搬新家那天跟妈妈一起抿了几口,说是庆祝一下。他呢,也不能养成这种“恶习”,果果跟他说过,女孩子最讨厌烟味了。

    阳阳回来了,家里就热闹起来了。

    他屁股还没坐热,就有同学过来串门。他也出去会会朋友,忙得脚不沾地。椿芽怕阳阳影响壮壮学习,就说“阳阳,来了客人就去小书房,别搞出太大动静”阳阳答应了一声,说“妈,您就放心吧,我注意着呢”

    跟阳阳的欢腾乱跳不同,壮壮不爱活动。他放假了也不出去玩,就呆在房间里。雄子过来跟他做伴,俩人就一起写写作业,听听收音机,摆弄摆弄子弹壳,或者叠了纸飞机扔着玩。

    椿芽也不想让壮壮出去瞎跑,外面冷,男孩子们聚在一起不是打扑克就是学抽烟,总之不干啥好事。现在学习风气不好,没几个肯用心的,老师也不布置寒假作业了,她就找了几本参考书,让壮壮做题。这些都是果果用过的,包着牛皮纸封面,看着还挺新的。

    壮壮学习还算用心,只要布置下去的作业都能完成。雄子也受了影响,跟着一起学。祁苏彦很放心,就说“书婷啊,这娃娃就交给你了”椿芽也喜欢雄子,壮壮跟他一起长大,这份情谊很难得。对男孩子来说,一辈子能交几个好朋友还是很重要的。

    “除夕”这天,部队上分了猪肉。

    未等椿芽下班回来,齐明瑜就剁好了饺子馅。徐秀兰也和好了面,准备包饺子。椿芽一进门,见都准备好了,就笑嘻嘻地说“哎,赶紧洗手,先包几个尝尝”

    开始包饺子了,阳阳和壮壮也动手帮忙,一家人聚在一起很是热闹。椿芽把包好的饺子冻在阳台外面,说这是天然冰箱,随吃随用。

    到了“初一”,大林一家四口都来了。

    大人孩子们都聚在新房子里,有说有笑。只有肖华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闲着没事就翻起了报纸,有点格格不入。椿芽注意到了,也没说啥。她知道弟妹就是这个性子,跟人客客气气的,一举一动都端着架子,很像肖阿姨。

    “春节”就这么过去了。

    节后,秦玉舒来找跟椿芽,说她要换工作了,去统计局当办事员。椿芽估计是赵阿姨给跑的,玉舒在基层锻炼了两年多,被提拔上去也很正常。她跟玉舒说要好好复习功课,将来总能派上用场的。玉舒点了点头,说”换了工作,要学的业务很多,一点都不敢放松呢。”

    知识改变命运,不管放在什么时候都有用。椿芽不知道玉舒能否坚持下来工作了杂事很多,能静下心来看书可不容易。果果是个特例,打小就有自己的想法,也很有毅力,只要跟学习有关的都能拿下来。

    想到果果,椿芽颇感自豪。

    去了军校之后,果果还想读研究生,她就鼓励女儿,反正年纪还小,再读个几年刚刚好。其实,她也怕女儿分心,果果容貌十分出众,看着特别招人喜欢,正赶上青春期,若在军校里谈起了对象可了不得,这是要犯错误的,轻则批评,重则是要被退回来的。

    想到这个,椿芽就坐不住了。她跟明瑜一说,齐明瑜也紧张起来。

    那军校里都是人才,遇到中意的难保不动心。果果是个聪明孩子,也很稳重,可一旦恋爱就不好说了,换做别的都好办,可感情上的事却由不得家长。他心里一慌,就说“椿芽,要不我去跟老战友打个招呼请他关注一下”

    “明瑜,打招呼干嘛这都是没影的事儿,要相信咱家闺女”椿芽知道关心则乱,瞎胡掺和会惹孩子反感的。

    不过,这里面的厉害关系,得写信说叨说叨,果果应该能听进去吧这娃娃走了之后,还没回过家,有些事当面谈谈会更好吧她不想把娃娃教育成傻子,该讨论的一定要讨论,无论是感情、婚姻还是家庭,还有生理方面的常识,都要跟女儿讲清楚,以免将来走了弯路。

    可齐明瑜到底放心不下,就跟部里请了假。

    星期六晚上,他跟椿芽一起搭乘火车赶往军校。到地方时,已是第二天早晨。他借着老战友的关系进了校园,一通寒暄之后,得知果果正在听讲座,就跟椿芽一起溜进了教学楼。

    二人站在窗户外面,看着女儿。

    果果穿着绿军装坐在第三排,正在做笔记,一举一动都很认真。椿芽眼圈一红,长这么大还从未跟女儿分开过这么久。果果长大了,眉目如画,怎么都看不够,那神情举止也越来越像明瑜了。

    下课了,果果看到爸爸妈妈站在外面,就赶紧跑了过去。她把二人引到了楼梯拐角处,小声说“爸,妈,你们咋来了让其他学员看见多不好啊”尤其是妈妈还穿着便衣,多显眼啊。

    椿芽厚着脸皮,咯咯笑道“果果,我跟你爸爸想你了,就过过看看,今天下午就要赶回去,只能呆四个小时”齐明瑜也嘿嘿笑着,不错眼地看着女儿。

    到了中午,二人跟果果一起吃了食堂。

    果果想请假陪着他们,椿芽没答应。她和明瑜在教室外面看看就好,不能影响果果学习。下午,齐明瑜跟老战友告了别,就和椿芽一起去赶火车,星期一还要上班,得赶在明天八点之前抵达省城。

    回来后,椿芽和明瑜兴奋了好几天。觉得这个法子不错,想果果了就过去瞧瞧,她想读研究生就由着她。反正,女儿没时间回来,他们可以去看她嘛。

    三月里,桃花开了。

    二林来信说玉简又怀上了。他想要个闺女,可玉简说跟怀小石头时一模一样,恐怕又是个小子。一家人都为二林感到高兴,他跟玉简过得不错,和和睦睦的,小石头也三岁多了,再生一个刚刚好。

    徐秀兰说“到时候亲家母走不开,咱去照顾玉简”说着,就算好了日子,准备提前过去。椿芽也准备做两套小衣裳,让娘捎过去,这也是一点心意。

    赶在八月底,玉简生下了一个男孩。

    二林写信给家里报喜,秦子雄就给外孙子取了个小名叫毛毛,因为小家伙生下来营养好,头发乌黑浓密,看着毛茸茸的,大名就延续着他大哥和堂哥的名字,叫姜海波。姜茂山说“家里又添了一口人,是喜事啊”如果不是离得远,他也想过去瞧瞧。

    椿芽不敢让爹跑那么远。她知道爹恋家,去了新地方要适应好半天,二林那边房子窄简,挤在一起恐怕不方便。姜茂山也晓得,只是不想跟椿芽娘分开。人老了,就想有个伴儿,椿芽娘得到明年才能回来,还真是挂念啊。

    到了九月,学校开学了。

    壮壮读初三了。他是个十四岁的大娃娃了,个子长高了不少,细细条条的,像个竹竿子似的,跟小时候那瓷实样儿有了不同。报到那天,椿芽忍不住抱了抱儿子,以后这种亲昵举动就少了,儿子呢,还会像小时候那样跟她亲近吗

    壮壮去学校了,椿芽有些惆怅。

    她跟明瑜说“一转眼孩子们都大了,翅膀也硬了”齐明瑜也感叹道“是呀,下个月我就满四十九了,明年就五十了,这日子过得可真快啊”说着,就紧紧地攥住了椿芽的手。

    这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经济在快速地发展着,化纤、化肥、石油工业都取得了可喜成就。国家投资兴建了几个大型化肥厂,还从国外引进了先进化纤设备,为解决穿衣问题了有利保障。接下来,又自主建成了输油管道,开始了化工行业的发展。

    看到这些变化,椿芽知道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南部邻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危机稍有缓解。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运动虽然还有可都是一波一波的,没有太大起伏。当运动结束了,一切都将归于平静,新的时代又开始了。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

    以下请忽略

    姜家多了一口人, 这粮食自然得多缴一份。姜茂山瞅着襁褓中的二林,心说这才六个月大的小娃娃都给算上了哪有这么不讲道理的可这话却没人敢开口。若是抗着不缴,就等着坐牢吧。

    一番搜刮之后,催粮的就押着几辆大车回了县里。那车上除了粮食之外,还堆着布匹、家禽和土特产, 车后面还牵着羊赶着猪,收获颇丰。

    村民们是怨声载道,却是敢怒不敢言。

    在这之后, 关于新四军游击队的传言, 也悄悄传播开来。说那支队伍是专门替老百姓说话,给穷人当家作主的。他们活动的地方,都是按照田亩多少纳粮, 那些地主老财们都乖乖的, 不敢欺压老百姓。可惜,姜家湾这边尚未动员起来, 都是那些地主乡绅们拿主意,哪里轮得到穷人说话

    希望的种子一旦埋下,就有生根发芽的时候。

    这年秋天, 日本鬼子要来根据地扫荡, 吓得躲在县里不敢动窝。独立团却悄悄开赴前线,准备给敌人迎头痛击。

    这天晌午, 一支军队从姜家湾经过。他们穿着灰色粗布军装,戴着军帽,打着绑腿很是精神。部队来了却没有进村, 只是在村头的漫野地里休整。一夜过后,战士们浑身上下都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

    第二天,村民们看不过去就邀请他们进村歇息。

    可那个领头的军人却说“老乡们,我们是新四军独立团的,是专门来打日本鬼子的,也是给咱穷人撑腰出气的部队上有纪律,不能影响到老百姓”

    这番话,令村民们很是动容。去年不就是这支队伍把土匪赶跑的吗都说独立团作战勇敢,还爱护老百姓,这一下算是亲眼见识到了。

    椿芽也很激动,还专门跑去看了看。

    这就是人民的子弟兵啊。据史料记载,这支队伍一直活跃在豫苏皖边区,是抗击日寇的主要力量之一。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保住了这片敌后武装根据地。姜家湾就是夹杂在其间的一块,这边距离县城六十多里地,除了征兵纳粮,县里是鞭长莫及。这就给了敌后抗日武装一个发展空间,也渐渐成了根据地的前沿。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青沙河流域逐渐恢复了生机。

    到了一九四四年,在全民统一抗战的感召下,大大小小的村落都被动员起来了。像姜家湾一带,除了村公所之外还成立了农会组织,姜茂春被推举为农会会长,专门代表穷人说话。妇女们中间也搞起了妇救会,号召广大妇女加入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中来。

    对这种举动,大部分人家很是保守。也不想让自家闺女媳妇去抛头露面。

    选妇救会会长的那天,李神婆和邱婶子都跳到了台子上,想弄个官当当。村公所也想糊弄人,就点了邱婶子当会长,李神婆当副会长。这下可好,一个媒婆一个神婆揽下了大权,这妇女能发展起来

    椿芽心知,这些人都在闹笑话。

    那村公所由几个大户把持着,就是换汤不换药。老百姓们胆子小,不敢轻易冒头。农会倒是站在村公所的对立面,专门替穷人说话的。那个姜茂春是她远房大伯,是个胆大的,可他爹却吓得一连几天睡不好觉,生怕人家打击报复。现在有游击队撑腰尚好,一旦队伍走了,那村公所可就抖起来了,到时候能有好日子过

    老人家看得明白,自然是小心谨慎。

    姜茂山一家也是关起门来过日子。对外界的事情既不掺和,也不积极。逢到出工纳粮时,就随大溜。反正,人家咋做他就咋做,不想招惹任何事儿。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战胜利了。接管了整个沦陷区,主要驻守在县里。而遍布乡野的根据地,也蓬勃发展起来了。姜家湾水路交通十分便利,正好夹在国统区和根据地中间,各路人马就像走马灯似的轮番上阵。

    这时候,椿芽已经十四了。放在后世还是个未成年的小姑娘,可现在却成了家里的壮劳力,纺线织布、洗衣做饭、养猪养鸡、看护弟弟,是样样都会。

    她很勤快,家里的账是她做的,对开支情况十分了解。现在不同于以往了,苛捐杂税甚多,怎么都裹不住。弟弟还小,奶奶又生病了卧床不起。她跟爷爷和爹商量了一下,说趁着这个由头,把地卖掉一些吧都换成银元藏起来。

    听到这话,姜长福很生气。

    椿芽这是咋得了好端端卖啥子地啊饥荒年景那么苦都熬过来了,现在稍微能喘口气了咋又想着卖地这可是祖上传下来的家业啊,说啥也不能在他手里败落了。

    “爷爷”见爷爷吹胡子瞪眼的,椿芽好一番解释。

    她明白现在不卖等以后再卖可就晚了。她家人口虽然不少,可平均下来还是合个七八亩地。等到土改时,即便划不上地主可划个富农还是绰绰有余的。再说,家里劳动力少,雇短工是在所难免的,到时候可就说不清楚了。

    姜茂山也有些纳闷。

    这几年来,椿芽那账算得可精明了,一个铜板都抠得死死的,这会儿咋昏了头想着卖地了对椿芽的解释,他有些疑虑。打土豪分田地,的确听到过这个说法。可他家跟保长和徐大户他们比,差得太远了。瞧瞧保长家,把那些欠债的逼得都出去逃荒了。他家可是老实本分的,既不去借贷也不欠债,就是关门闭户过着小日子。

    可椿芽说“爹,您瞧瞧村里有多少户人家没地的一旦上面号召分地,比谁都积极。到时候,不但财主家的地保不住,就连富裕户也要被分出去一块。既然是这样,还不如趁早卖了吧对外说起来,就说是给奶奶瞧病花费的”

    一席话,说得姜长福也迟疑起来。

    这是想保住家业呢以后又会有大变化哪他考虑良久,终于下了决心。就跟儿子说“茂山,就这样吧赶明儿爹也闷在家里就说生病了,把地再多卖上几亩吧”

    听了这话,椿芽松了口气。

    心想,只要开了这个口子就成。她核算过了,家里最多只能留二十亩地,这样能勉强划个中农。只要归在中农行列,那日子就好过多了。

    时光飞逝,转眼进入了一九四六年。

    虽然和平了,可老百姓的日子却不好过。上面各种摊派,苛捐杂税繁多,庄户人家打下的粮食还不够缴税的。若再遇上了麻烦,那日子简直就没法过了。

    像姜家就是如此。姜老太太卧病在床,姜长福也对外称病,大林和二林年纪尚小,正是花钱的时候,姜徐氏也时不时地有个头疼闹热的,不过短短的几个月,姜家就陆陆续续地卖了二十多亩地。

    因为这个,村里说啥的都有。有说姜茂山家的运势到头了,有说那个椿芽不是旺家嘛咋就转了运了那个李神婆更是神神叨叨地说“椿芽被什么东西困住了,从今往后就不灵验了”

    这话传到了椿芽的耳朵眼里。

    心说,打七岁起就顶着个仙姑的名号,别人不敢轻易招惹,生怕被影响到了。可解放后破除封建迷信,神棍神婆们的日子可不好过。那些改邪归正的还好,那些装神弄鬼的都是要被批评教育的,严重的甚至得参加劳动改造,在村里抬不起头来。不如借着这个机会褪了仙姑的光环,做个正常人吧。

    于是,椿芽收起了那股子机灵劲儿,很少出门。对村里的事儿从不发表意见,妇救会找上门来就抱着弟弟两眼发呆,沉默不语。

    姜二奶奶听说后,是暗暗称奇。心说,这说妨碍就妨碍到了亏得当初没有结亲,不然怕是会影响到自家吧想着小宝的大好前程,可不能白白地耽误了。

    这个消息一传开,椿芽的婚事也没人再主动提起了。家里知道实情,怕妨碍了她。外界摸不着头脑,怕她影响了自家的运道。这事,也就搁下了。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春天,内战爆发了。省城风云突变,地方上也变了脸,合作的双方分道扬镳对峙起来。那些公开活动也纷纷转入了地下,局势变得十分紧张。

    城镇大多被控制着,城外却是大片的根据地。青沙河流域一马平川,属于拉锯地带。保安团来了,游击队就走了,反正是你来往,十分热闹。姜家湾临着水陆码头,交通十分便利,被两股势力交织在一起,更是纷乱一片。

    随着风声日紧,农会会长姜茂春跟着大部队走了,村里有几个壮小伙子也跟着走了。农会组织由公开转入了地下,即便有人领导也不敢轻易冒头了。妇救会倒是改了组,那神婆和媒婆都被拉下了马,村东头的姜红梅被推举了出来。她是姜茂春的侄女,今年十七岁,是个泼辣姑娘,梳着一条大辫子扎着红头绳,因为没裹脚走路生风,很是积极。

    椿芽很看好她,觉得这才是个妇救会会长的样子。可乡里的形势颇为复杂,姜红梅来动员她时,爹不让她出头,她也不敢参与。

    在解放前,农会会员都是提着脑袋过日子的,尤其是内战爆发后,保安大队就翻了脸,那些民团组织更是猖狂,在乡野间横行霸道,谁都不敢招惹。有些村子甚至出了血案,好几个积极分子都被砍了头,说是杀鸡骇猴吓唬老百姓的。

    在这种情况下,椿芽做事虽然不积极,可遇到支援子弟兵的也都参与。心想,做事不需要张扬,落到实处就好。

    一九四六年的秋天,大扫荡开始了。

    县保安大队召集了一千多号人马,浩浩荡荡地下了乡。一场遭遇战之后,被独立团打得是丢盔弃甲逃回了城里。省里发了怒,要一举剿灭在省界一带活动的敌后武装。于是,又纠集了几个团的兵力前来围剿。独立团采取迂回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游击队也积极配合,冷不丁地就从后方冒了出来,打一场伏击。

    日子颇不太平,村里也在密切关注着外界的动向。

    这天清晨,一支部队渡过了青沙河,在姜家湾一带休整。村民们很是热情,拿出家中仅有的吃食款待战士们。战士们却说“部队上有纪律,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可越是这样,就越受到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