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独家

作品:《从小村花到大军嫂

    作者有话要说  看这里,为了防盗见谅哈

    果果走了,椿芽和明瑜都感到空落落的。

    这一去,假期也不一定能回来。现在缩短了学制,哪里还放假啊闹不好两年后才能见上一面。想到这个,椿芽恨不得立即飞奔过去,把闺女抱在怀里好好揉揉。她一连几晚上都没休息好,还起了黑眼圈。

    徐秀兰就说“椿芽,习惯了就好了”

    是啊,习惯了就好了,当年爹娘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椿芽想着,再也不要跟爹娘分开了。涛涛上了托儿所之后,她就把娘接了回来,有娘做伴爹也不着急了,整天乐呵呵的。想娃娃了,就去大林那边住几天,还显得特别亲近。娘也说“还是这样好,跟大林媳妇客客气气的,相处起来也容易一些”

    椿芽觉得这是婆婆和儿媳妇最好的相处方式。等以后阳阳和壮壮成家了,也不能跟他们挤在一起,最好是离得不远不近,想见了就见见,不想见就躲得远远的。

    日子一恍而过。

    到了四月,香椿树又发出了新芽。

    椿芽的生日也到了。她今年四十一,再也不想过生日了,可娘还记得,跟她说“只要爹娘在世,孩子就永远是个孩子”。

    听到这个,椿芽觉得也只有在爹娘面前自己还未长大。她剥着煮鸡蛋,吃着长寿面,就像回到了少女时代。那时正赶上乱世,有那么多烦心事儿,如果不是爹娘护着只怕没这么顺当。想想日子过得可真快啊,爹和娘都六十六了,马上就奔着七十而去了,以前是爹娘照顾着他们几个,现在该轮到他们来照顾爹娘了。

    就在这个月,家属区的楼房竣工了。

    齐明瑜分到了一套住房,三室两厅,带卫生间和厨房,还在二楼,显得既宽敞又明亮。楼前有一排储藏室,一家分了一间,可以存放杂物。这几栋楼刚盖好,还得通通风、去去潮气,估计要到暑期过后才能入住。

    椿芽心里痒痒,就过去瞄了几眼。那个户型南北都有大阳台,还用玻璃木窗封好了。北边那个可以当厨房用,南边的拉上窗帘做个小书房,也可以住人。厨房就当餐厅使,原来的餐厅做一道隔断就多出来一间当卧房使,这样家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了。若是二林他们回来了,还可以睡在客厅里,怎么都安排得下。

    椿芽心里美滋滋的,却不好显露出来。分到单元房的毕竟是少数,很多家庭还在排队等候呢,明瑜的资格在那里摆着,第一批就轮到了。

    祁苏彦家也分到了新房。柳怡军是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她也在部队上,排名也很靠前。抽签抓房号时,她抓了个三楼,跟椿芽在同一栋楼,分属于不同的单元。她见了椿芽就说“这下子咱离得更近了,雄子又要赖在你们家吃饭了”

    椿芽也笑着说“那就过来吧,正好跟壮壮做个伴儿”

    从小到大,雄子跟壮壮一个班,就喜欢凑在一起玩耍。见壮壮写作业,他也跟着,祁苏彦就把雄子交给了椿芽,让她给壮壮也布置作业,还说“写不完,不准吃饭”一来二去的,雄子就喜欢赖在这边不肯走,还说“阿姨家的饭特别好吃,妈妈总把米饭给烧糊了,炒的菜也干巴巴的,一点味道都没有”

    椿芽知道她跟明瑜的手艺都不错,这些年为了弄点好吃的,早就锻炼出来了。几个娃娃也总是吃不够,说“妈妈是个大厨,在家里排第一”。她嘴上谦虚着,心里也暗自得意。不过,她跟明瑜都很勤快,不能把娃娃们养懒了,该干得活还得干,这是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壮壮在内都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她觉得教育孩子是件大事,性格养成也很重要,这关系孩子们将来的生活质量,对家庭和睦也很有帮助。她和明瑜都做着表率,想靠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进入六月之后,天气热了起来。

    小涛涛过了周岁生日,徐秀兰算是解放了。她跟椿芽商量着回老家,说“城里太热了,回去避避暑”。再说,她跟椿芽爹还要去单位领工资哪,都攒了好几个月了。椿芽也不拦着,随爹娘的意思。她想,趁着爹娘腿脚还灵便,就来回跑跑吧,这样也新鲜一点。

    临走前,椿芽跟爹说“爹,等到秋天就带着娘回来吧,那时候咱就搬新家了”

    关于住处,她都合计好了。爹娘住一间朝阳的,她跟明瑜住一间,阳阳和壮壮合住一间。等果果回来了,就住在小卧房里,那是专门给果果留的。明瑜说,把果果的东西都集中起来,按照她喜欢的样式布置。她想再做几幅碎花窗帘,挂起来之后感觉就不一样了。

    还未等到搬家,阳阳就高中毕业了。

    他今年十七岁,个子蹿得很高,肌肉也不少,看着十分矫健。椿芽跟阳阳说话,得仰着头,心说,自己是家里最矮的,就连壮壮都撵上她了。从小到大,她就教育孩子们要长成大个子,看看现在都实现了。

    阳阳在家里没呆几天,就参军入伍了。

    他是篮球特长兵,进了军区机关篮球队,平日里住在宿舍,到了星期天就抽空回家看看。赶在训练紧张时,一连几个星期都回不来,椿芽想阳阳了,就骑车溜到训练场上扫两眼,未等阳阳看到她,又溜了回去。

    齐明瑜说“椿芽,去了咋不多看两眼啊”

    椿芽说“唉,看多了就舍不得走了,被教练发现了影响不好,阳阳脸上也抹不开”说着,就自个儿笑了起来。

    齐明瑜也跟着笑,孩子们在家时还不显,可离开了哪有不挂心的他也想孩子,可娃娃们长大了终究要放手的,也只好忍忍了。

    跟阳阳同一批入伍的有七八个,都是特长兵,有打篮球的,有打排球的,也有搞文艺的。那些没什么特长的,只能等到指标下来后参加秋季征兵了。如果指标没下来,就得等到下一季了。说起来,部队上的家长们都不想让孩子去插队,那摸着锄头能锻炼个啥当然,这话没人敢说出口,更不会表现出来。

    就在这年秋天,英子也参军入伍了。她跟果果一样当了话务兵。祁苏彦早给女儿安排好了,等熬个几年就去考军校,出来了就是干部了。

    椿芽也在考虑着阳阳的将来。这篮球不能打一辈子啊,还是得摁着头学习。部队上提干不容易,得表现得好才行。她想,阳阳能考上军校就好了,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十二月,上面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这一回,国家投入了大笔资金建设人防工程,跟过去群众性的挖防空洞不同,无论是规模还是规格都提高了不少。战略储备也提上了日程,粮食和布匹都有结余,这是为了备战做好准备。

    齐明瑜觉得国家不会打无准备之仗,这怕是得了什么消息吧他有些忧虑,强敌环伺,一刻都不能松懈啊。椿芽也深以为然,就跟明瑜说“放心吧,国家都安排好了”

    她看过一些揭秘资料,就在七十年代北方某邻国和米帝勾结,妄图联合起来对我国实施核打击。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应对危机,正像报纸上说的那样,如果外界想把战争强加给我们,我们将奋起抵抗,战斗到底。

    说起来,建国二十多年了,哪一年不在奋斗啊

    这一步一步走来,可真不容易啊。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

    以下请忽略

    进入腊月之后, 天气愈发冷了。

    相比起去年,今年冬天可谓湿润。一连下了几场大雪,整个田野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干涸的大地被雪水滋润着,这也预示着来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场饥荒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冬天了。

    姜家湾的村民们饿得是见啥吃啥, 树皮、草根子只要是能挡饥的都塞进了肚子里。因为饥饿,体弱的大都躺倒了,一动也不想不动。那些当家的就去地里踅摸着, 如果能翻出几块烂红薯, 那就是得了宝了,如果能扒出一窝老鼠洞,更是烧了高香了。有些农户实在熬不下去了, 就卖儿卖女想寻条活路。而大部分人家都在硬撑着, 想熬过年节再说。

    这个大年,是在寒冷和饥饿中度过的。立春之后, 麦苗返青了,野菜发芽了,村民们终于熬过了这个漫长的冬天。

    姜家的日子也很艰难, 可还是挺了下来。椿芽松了口气, 在这个年景里能活下来算是幸运的。他们家底子厚实尚且如此,那些底子薄的穷苦人家该咋活啊

    像曾祖父一家就跟着徐大户去了县里。爹给人家护院, 娘和妹子给人家当起了佣人,好歹混口饭吃。她没跟曾祖父说过话,只是远远地见他赶着大车进村。曾祖父是个高大硬朗的小伙子, 从他的五官轮廓可以隐隐地看出祖父的模样。

    每次看到他就有一种亲切感,可惜她只是个小娃娃也帮不上什么忙。她想,只要平安就好,在这个乱世里能平平安安地活下去就是莫大的幸福。

    阳春三月,天气渐暖。

    姜保长带着家眷回到村里时,已是清明时节。

    他背着手在村里晃悠了几圈,也颇为感慨。饥荒过后,好些村子都衰败了下来。尤其是黄泛区,几百里地无人烟成了常态。这种惨状没有亲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可日子还得过下去,失去的还得想办法找补回来。算下来,整个村子就没几家不欠债的,得让他们尽快还上来。

    姜二奶奶安顿下来之后,就托人去了茂山家。

    这天下午,姜徐氏正抱着二林吃奶,就见村西头的邱嫂子进了门。一问,是来给保长家保媒的。她犹豫了片刻方说道“她嫂子,您也知道早几年椿芽她爹想给她寻个上门女婿来着”

    “哎呦,那不都是老皇历了嘛那时还没有大林和二林,就椿芽一棵独苗苗现在家里有了顶梁柱了,那闺女哪有不出门子的”

    “这个”姜徐氏一时不知说啥才好

    邱嫂子一见,就大声说道“哎,我说椿芽她娘啊,您还犹豫个啥哪就保长家那田产那生意,真是几辈子都花不完的。只要椿芽嫁过去了就是少奶奶啊,吃香的喝辣的,啥活儿都不用干,净等着享福呢”

    邱嫂子巴拉巴拉地说了一通,把保长家夸得是天花乱坠。姜徐氏听着,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她想了想,说道“她嫂子,我家椿芽还小着呢,就再等几年吧您也瞧见了,家里是老得老小得小,就指望着椿芽呢再说,二奶奶那边门槛高,咱也攀不起啊”

    “哎呦,看您说的,这事可是二奶奶亲自过问的,要我说啊您就点头应了吧”邱婶子拍着大腿说道。

    可姜徐氏知道闺女的心思,说啥也不敢答应。

    她想,椿芽是个有主见的,得听听她的意思。于是推脱道“她嫂子,您的心意咱领了,这事我可做不了主要不等椿芽她爹回来,我再问问”

    “哎呦,椿芽她娘,您可得早做决定啊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媒人把话带到了,就款款起了身。临出门前,见椿芽从后院过来,就围着她细细地打量了一番,嘴里还啧啧称道“哎呦,椿芽是越长越出息了,瞧瞧这小模样,可真是招人疼啊也难怪二奶奶一直惦记着”

    椿芽看到来人,立马警觉起来。

    这个邱婶子是个媒婆,整天走街串巷帮人说和,好混个谢礼糊弄点吃的,她今儿上门准没有好事。果然,邱婶子一走,娘就跟她说了姜二奶奶的意思。

    椿芽是哭笑不得,都过了好几年了还惦记着呢得打消那边的念头才是。可保长家势力颇大,不好轻易得罪,得找个说辞。

    她眼珠子一转,就冒出了一个念头。

    于是,绷着脸,一本正经地说道“娘,有件事怕您担心就一直没敢跟您说,这些年来我经常做梦来着,在梦里老有人跟我说“椿芽,你可不敢轻易说亲啊,不然会有妨碍的”具有啥妨碍,却未明说,反正就是不能随便订亲”

    “哦”姜徐氏一听,心顿时提了起来。

    闺女不凡,她当然知道。这早早订亲会有妨碍那就避开好了。想着椿芽自打开口说话,不但救了一村人,还招来了两个弟弟,说啥都得护着她。再说,椿芽才十二,还小着呢,等个几年再说亲也不迟啊

    到了黄昏时分,姜茂山从地里回来了。

    姜徐氏就把这事跟他说了一通。姜茂山皱了皱眉头,说道“既然椿芽不愿意,那就推了吧你见了邱嫂子,就按椿芽的意思说,省得闪了人家的面子”

    说着,就去后院跟爹也说了说。

    对椿芽的婚事,姜长福本就挂在心上。现在有了这个说法,哪敢轻易冒险他跟儿子说“茂山啊,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以后莫要再提起了,就权当没这回事好了。”

    老爷子很开通,倒是姜老太太觉得有点可惜。那保长家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攀得上的,椿芽真是有福也不会享啊。

    椿芽却暗自窃喜。

    心说,这招一出不但推了保长家的,还捎带着把其他人家也给推了。那接下来的几年里,就能安生了吧

    几天后,姜二奶奶听到了回话。

    一开始她有些生气,觉得姜徐氏托大,把闺女看得太精贵了。晚上跟姜二爷一说,姜二爷倒不觉得。他说“这个椿芽虽然是个旺家的,可也忒玄乎了吧既然有妨碍,那就搁下吧”

    姜保长听说后,就找到李神婆询问了一番。

    那李神婆为了抬高自己,自然认同这个说法。还神神叨叨地说“保长大人啊,这世间凡是带着灵气的都非常人,哪能轻易跟凡人绑到一起那红线可不是随便乱牵的,闹不好就把灵气给搞没了,到时候不但旺不了家没准还招灾呢”

    姜保长唬了一跳。

    心说,真有这么多讲究亏得椿芽事先得了预警,否则还真是麻烦哪。日后,对那个椿芽得敬着点,再也不敢多想了。

    五月过后,地里的麦子泛了黄。

    经过十多天的暴晒,已是黄澄澄的一片。而村民们也终于等到了开镰的这一刻。这天一大早,一群庄稼汉子跪在地头激动得热烈盈眶。饿了快两年了,终于能缓口气了。

    椿芽也跟着爹娘下了地。甭管平日里多娇惯,都得参加夏粮抢收。她戴着草帽,挥舞着镰刀,在地里忙碌着。日头火辣辣的,烤得脊背和两臂都脱了一层皮,整个人也黑了一圈。可在经历了那场饥荒之后,还有啥苦不能吃的

    粮食是宝贵的,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县里自然也盯着,还没等到夏粮入库,催粮增缴的就赶着一溜大车进了村,还有保安大队的押着阵。姜保长是好吃好喝的招待着,还把几个头面人物都召集起来商量对策。当然,甭管上面征集多少,最后还是摊到了每户人家的头上。

    姜家多了一口人,这粮食自然得多缴一份。姜茂山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