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修改)

作品:《七零重生高考前

    徐红强想着二姐信上的话, 以前从没注意到的事情敏锐的观察到了。

    早上起来刘凤仙做早饭,总是熥七个白馍馍,他和父母都是一人两个,唯有桂香吃一个, 煮鸡蛋通常也没她的份。

    下午放了学, 徐桂香要么默默去打猪草了, 要么在家扫院子,喂猪, 整理猪圈,里里外外的打扫, 还包括洗全家的衣服。

    而他,除了偶尔会被爷爷家和二叔家叫去帮忙干活, 当然,因为他家和爷爷家闹翻了, 最近去的也少了,放学后徐红强一般没啥事儿要做, 写完作业就和同村的半大孩子要么去河滩,要么去山坡上玩耍,这些都是父母默许的。

    但徐桂香要是哪天忘了喂猪, 或者洗衣服不够及时, 刘凤仙是一定会念叨几句的。

    当然了,家里总体的气氛还是和谐的。

    徐桂芳手里有了钱,放在身上是不安全的,因为她还是未成年人, 还没有办身份证,但可以拿着户口本开户,她办了一张自己名字的存折,她隔一天就把整钱存起来,自己身上留十几块零用。

    开春政府出钱将镇上通往县里的公路修缮了一番,坐车去县上两个钟头就能到,徐桂芳总是做第一班车去,然后再做下午的班车回来。

    她去县上,主要还是为了前世被冒名顶替的事情。

    这件事儿,从她一重生就很想查清楚了,但直到现在也还是毫无头绪,徐桂香这孩子心细,不光打听了凤仪村,附近几个村子也都帮她问过了,根本没有另外一个叫徐桂芳的人。

    县中历年升学率都不错,尤其能出尖子生,但抓得也比较严,虽然上头几次下文件不得让高三毕业班加课,但县中高三一个月才休息一天,平时周日也是上课的。

    徐桂芳不是县中的学生,但她人长得斯文娟秀,穿着一身儿板正的蓝色衣裤,手里还夹着一本书,门卫一看就是县中的学生,很容易就混进去了。

    校园很大,徐桂芳不紧不慢的到处逛了逛,很凑巧的是,大概年前那次摸底考试校方比较重视,成绩榜高高的贴在墙上,除了边角被撕掉了,基本还是完好的,她从头看到尾,除了她自己,并没有另一个叫徐桂芳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顶替她的那个人就藏在这些名字里

    对面走过来一大群学生,徐桂芳低下头往里走,却不慎走错了,走向了办公楼的方向,此时快上课了,很多老师拿着教案往教室走,其中一个老师和她擦肩而过,觉得她面生,停下来问道,“你是哪个班的快上课了瞎跑什么”

    这个时候徐桂芳才知道自己可能走错了,她连忙笑着说道,“老师好我是来找人的,不过我表妹生病没来”

    崔广福皱了皱眉头,说道,“这里可不是闲逛的地方,没事儿快走吧”

    徐桂芳甜甜的应了一声儿,顺着来路往回走,走到前面岔路口,一个女学生飞奔而来,徐桂芳怕撞到了,赶紧闪到一边。

    孙梅梅今天不知道为啥睡过头了,她读书十几年还从来没有迟到过,这下连饭都顾不上吃,穿上衣服提着书包就是一路疾奔,但她看到徐桂芳有意躲让,已经跑出七八米了还不忘回头说谢谢。

    徐桂芳不以为意,笑笑仍然往回走。

    从县中出来,她又去了县上的新华书店,以前没钱买学习资料,现在只要有看中的书她都选择买下来。

    只要是对学习有帮助的,再贵也值的

    但其实这个时代的物价低,相应的书本定价也不高。

    徐桂芳将两本书塞进挎包里,眼看快中午了,她走了两条街找到一个面摊儿,要了一碗打卤面就往车站走去。

    回到胡家村已经是半下午了,徐桂芳去灶间烧了一锅开水,自己洗了个澡,然后将换下来的衣服也洗干净了。

    徐桂红怕她饿,做好的肉包子先蒸出来一锅送过来几个,徐桂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气儿干掉两个,又喝了一碗热豆浆,擦了擦嘴说道,“包子真好吃,豆浆真好喝,姐姐姐夫真好”

    徐桂红笑着拍了一下她的肩膀,说道,“越大越贫嘴赶明儿你上学的时候带上几个,分两个给青青吃”

    刘洪琴虽然又懒又馋,但到底是赵青青的亲妈,她那次回家后思来想去,觉得女儿常住在别人家里不是长法儿,而且徐忠民看着老实厚道,但绝不是能吃亏的主儿,这才多少天,瞅准机会都说了好几次了,让他们家赶紧还钱。

    说实话,刘洪琴对丈夫赵奎亮是又恨又怕,很多时候她坐在家里没事儿胡思乱想,若是当年没嫁给这个人,也许她能过得比现在好得多吧。自然,作为一个母亲还有最起码的良知,她当然反对丈夫为了筹钱竟然要卖女儿,这种事儿传出去要让人一辈子戳脊梁骨的。

    徐家姐弟肯借钱给女儿治病,她心里是感激的,但同时也无力还钱。

    刘洪琴拿出私房钱,去张屠户那里割了几斤肉,又往篮子里装了几斤鸡蛋,就去了胡家村接女儿,母女俩嘀嘀咕咕说了半天话,最后痛哭了一场,赵青青也就跟着母亲回家了。

    徐桂芳点点头,说道,“青青最近很不错,人看着精神,这次月考,考了班上第八名呢”

    赵青青竟然进了班里前十名,不但同学们都大跌眼镜,就连班主任李老师都没想到,很是意外,在班上狠狠夸了又夸。

    徐桂红替青青高兴,又问自家妹妹,“那你考了第几名”

    徐桂芳抿嘴一笑,说道,“姐姐,这你还不知道啊,我自然班里第一啦,年级也是第一”

    徐桂红拍拍她的头,说道,“还是我二妹最聪明了等你考上了大学,姐送你一件大礼”

    徐桂芳乐了,说道,“姐那你可别后悔,既然是大礼,得我自己选”

    姐妹俩嘎嘎笑成一团,屋外张明泉站了有一会儿了,他不好意思进屋,在屋外说道,“桂红,好五点了,咱出摊儿吧”

    徐桂红走后,徐桂芳拆开包住头发的毛巾,因为留的是齐耳短发,已经差不多全干了,她将毛巾晾到绳子上,拿出卷子开始刷题。

    一直到夜里十点了,她躺在床上睡不着,脑子里过了一遍今天复习的内容后,不知为啥忽然想起县中的那个女学生。

    虽然只是匆忙一撇,但她也看清楚了五官的,那个女学生是瓜子脸小眼塌鼻梁,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虽然五官不怎么样,但胜在皮肤雪白,给人感觉倒也很清爽,身上穿着粉色碎花的确良的衣裤,扎着整齐的短辫子,背的挎包质量不错,应该是百货商店买来的。

    简而言之,一看就是家境不错的城里学生。

    前世那个冒牌的徐桂芳虽然只见过一次,但那个人是瓜子脸大眼睛高鼻梁,虽然四十多岁了但身材也保持的很好,打扮也洋气时髦,看着至少年轻十岁。

    估计上学时应该就是校花,最不济也是班花。

    只从面相上看,不太可能是那个女同学,但不知为何,她就是莫名觉得这女生有点眼熟。

    徐桂芳很确定她并不认识这位女同学,那么为什么会眼熟呢

    夜深了,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干脆起床找了两张白纸,将印象中假徐桂芳的五官画到纸上,再将今天碰到的女同学也画到纸上。

    虽然两个人长得完全不一样,然而很神奇的是,脸型和眉毛,还有下巴都很相似。对了,还有身高也差不多。

    世界上竟然会有这么巧的事情

    徐桂芳盯着两张画像看了半天,大胆做了一个假设,假如这位女同学就是假徐桂芳,那么,她后来一定是做了换头级别的整容手术

    如此一来就顺理成章了。

    徐桂芳决定下周末再去县中看看。

    县中的学生太多,徐桂芳去了几次再没能碰到那位女同学,反倒是门卫认出她来了,再想轻易混进去有点难度了。

    虽然冒名顶替的事情还没有头绪,但学习上是一点不能落下的,李老师自己出钱订做了一本很大的倒计时牌子,今天距离高考还有91天,明天就只剩下90天了,日历牌每天撕一张,同学们心里的弦也就再紧上一圈儿。

    很多镇上的同学为了学习方便,不但中午吃食堂,连晚上也住宿在寝室了,李娜年前曾经住过几天,后来嫌弃条件太艰苦又搬回家了,但这一次她又主动搬来了。

    李娜的床和徐桂芳紧挨着,她事事以徐桂芳为准,早上六点半起床,洗漱后先打一缸子热水再去教室晨读,一日三餐都在教室解决,有时候吃食堂,有时候吃自己带来的包子或肉夹馍。

    现在班里大多数同学又开始自带干粮了,不过不再是黑馍馍或者黄馍馍,最起码也是白馍馍,好一点儿的就是自家做的油饼油糕,这种高热量的食物吃起来香,能很快供给大脑养分,很适合他们这些用脑过度的高三生。

    李娜的妈妈在邮局是办公室主任,工作清闲薪水也高,若是调到县上工作虽然不下调级别,但很难有相当的职位,所以一直留在了镇上。她几乎天天骑着自行车给女儿送午饭,一般是一个热菜加两个白馍馍或蒸米饭,往往一掀开饭盒盖儿,红烧肉或者炖鸡块的香味儿就能飘满整个教室。

    虽然大家都吃得不错,但李娜这饭菜可不止好了一点半点儿,李娜倒也大方,每次都不吃独食儿,必然分给徐桂芳和赵青青。

    当然了,学习气氛再紧,也影响不了韩玉梅的,她还是每天慢悠悠的回家吃饭。徐桂芳会坦然接受,也会跟李娜分着吃自己带来的吃食。

    但赵青青就有些不好意思了,她家细粮不紧张,但是刘洪琴没什么钱,最多也就给她带个腌鸡蛋或者炸油饼,再好的吃食是拿不出来的。

    治病本来就欠了李娜爸爸好大一个人情,可不能再白吃人家的东西了赵青青每次都是坚决不要再说了,她现在的心思完全不在吃食上,现在满心满脑只装了一件事那就是学习学习学习

    这次月考她虽然考了班里第八名,但和徐桂芳的成绩差了将近两百分,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她必须加倍努力才行

    但班上的同学张甜甜就不一样了,她从来就没想过要考上大学的念头,当然了,班里倒数第二的成绩也不允许她想。

    虽然每次考试成绩下来,羞人的分数也会让她难受那么一会儿,但张甜甜真正在意的是吃和穿。

    班里哪个女同学新买了发夹,穿了新做的衣服鞋子,甚至换了新发型她都会第一个注意到,若是她觉得好看,就会想法设法的让父母掏钱给她买。

    张甜甜的父亲在镇罐头厂,这是个体面又有油水的单位,他家里一年四季不断厂子里内销的罐头食品,按说起来,从小就吃得好,不应该嘴馋,不过张甜甜是家里的老二,下面还有一串弟妹,再多的东西七个孩子一分也没几口了。

    当然,每次她都会想办法尽量多吃一些。

    就这样胃口反而被吊起来了。

    本来她中午并不想在学校吃饭,但张甜甜住在罐头厂家属院,和学校一个东一个西正好是对角线的位置,她的前桌黄秀丽也住罐头厂家属院,以前都是两人作伴一起上下学,中午也一起回家吃饭,黄秀丽有辆自行车,来回都载着她。

    黄秀丽准备吃食堂,她要自己回去,来回在路上就要一个钟头,因此张甜甜也不能回去了,她带的饭都是奶奶一早做的,张奶奶什么都好,就是怕吃,且打心眼里不喜欢爱花钱的二孙女,因此,张甜甜带的午饭通常就是家里早上的剩饭,要么一个白馍馍一点儿咸菜,要么半根油条一个包子,随意的很。

    这样的午饭要是换了别的同学,一样吃的很香,但张甜甜就不行了,因此一到饭点儿就闻着香味儿,自发的拿着饭盒来找李娜。

    李娜抹不开面子,就分一些给她吃。

    这天中午,李娜的妈妈前脚刚走,张甜甜就抱着饭盒凑上来了,鼻子吸了吸,说道,“哇,娜娜,你妈妈又做什么好吃的了“

    李娜打开饭盒一看,是满满一盒子炸藕盒

    前几天她无意中说想吃这个,没想到她妈妈记到心里了。

    炸藕盒一般用七孔粉藕,这样的藕瓜又直又粗,切成连刀的盒子,里面塞上韭菜猪肉馅,放到鸡蛋面糊里一过,再下到滚热的油锅里炸,金黄酥脆又鲜又香,保准你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

    张甜甜乐得张大了嘴,伸出筷子先夹一个塞到李娜嘴里,自己也飞快的吃了一个,还嚷嚷着,“真好吃,可太香了”

    吃完藕盒,又瞟见徐桂芳手里捏着肉包子在啃,那包子又白又胖,纯肉馅儿的,只加了大葱的,真是一咬一口油张甜甜馋得不行,笑嘻嘻的说道,“桂芳同学,能分一点包子给我吃吗”

    徐桂芳一边啃包子,一边在对试题的答案,她抬起头,正对上张甜甜的笑脸,犹豫了一下,就掰了一少半包子递过去。

    张甜甜乐呵呵的接过去了,总白吃别人的,她也有点不好意思,打开自己的饭盒一看,是早上吃剩的两个豆饽饽,是她奶奶昨晚蒸的,里面的红豆沙用白糖和猪油炒过的,味道还算不错,她拿起一个豆饽饽掰开,递给李娜和徐桂芳一人一半儿。

    犹豫了一下,又把剩下的一个掰开,自己吃一半,另一半给了赵青青。

    赵青青正吃着徐桂芳带来的肉夹馍,比起包子她更喜欢吃这个,里面的腊肉汁很有滋味,她摆摆手表示不要,张甜甜硬塞给她,顺手撕了一小块肉夹馍,带着点羡慕的口气问道,“青青,你是不是有什么秘笈不然为啥成绩提高那么快”

    张甜甜其实初中成绩还算不错,入学的时候只比赵青青的分数低那么几分。

    赵青青腼腆的笑了笑,说道,“哪有认真学都能学会的”

    张甜甜打了个哈欠,其实她也不是真心问的,以前也想努力学习好,但高中的知识太深奥,内容又多,高一时她慌了神,觉得越学越不会,索性不学了,恰好爱美的小姨出嫁了,送给她不少好看的旧衣服。

    她的注意力就这样被带跑了。

    张甜甜吃饱喝足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边喝着热水一边打算上了,她考大学没指望,但高中毕业能去罐头厂上班,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徐桂芳肯定能考上大学,李娜和赵青青估计也差不多,一想到一块儿吃饭的同学日后都是大学生了,张甜甜虽然有点不高兴,但同时也想到,得跟她们搞好关系呢,若是日后同学有了出息,自己说不定也能跟着沾点光呢

    想到此,张甜甜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天上午放学铃一响,张甜甜几步窜到李娜的桌子旁边,高兴地说道,“娜娜,桂芳,青青,你们不知道吧,我表姐在县中念书,也是高三等周日我去她家,给她要县中的课堂笔记来咱们看好不好”

    徐桂芳和赵青青对视一笑,这的确是个好事儿

    虽然千山镇每年都出几个尖子生,但数量总体还是很少,但县中就不一样了,师资力量比他们可强多了,可以这么说,几乎全县最好的老师都被调到县中任教了,那教学质量自然不一样,很多学校都会想方设法把县中的测试卷子弄到手,印刷后再发给学生刷题,但课堂笔记这种还真不好搞到。

    学生记录的水平参差不平,至于老师的教案那是不可能给你看的。

    李娜也有亲戚在县中,不过她那个表哥学习成绩很一般,随堂笔记她看过,乱的简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惨不忍睹。因此并没有像徐桂芳和赵青青那样高兴,而是用质疑的眼光问道,“张甜甜你表姐在县中成绩怎么样”

    客观来说,孙梅梅成绩不算太好,最起码张甜甜认为算不上尖子生,但比她是强太多了,关键是孙梅梅学习态度很好,认真刻苦,她的课堂笔记张甜甜看过,记录的特别详细,字体也很漂亮。虽然心里不情愿,但嘴上张甜甜还是得吹一波,“我表姐在班上都是前五名她的笔记记得可好了,回头我拿来你们就知道了”

    周日早上,县物资局家属院。

    孙卫华最近两年喜欢睡懒觉,平时忙于工作要按时上下班,但周日休息日,这天就是有天大的事儿,也一定要睡到九点钟才肯起床的。

    为此孙卫华的老婆徐兰兰很有意见。

    徐兰兰是孙卫华的大学同学,虽然他俩都是工农兵大学生,但还有些不一样,孙卫华虽然上了高中,但学习一烂包,能上大学主要还是因为家里世代都是贫农,他自己在生产队劳动也很积极,很善于变通,徐兰兰是工人家庭,论成分也是根正苗红,不同的是,她上了高中,学习成绩很好,在学校出于半停学状态下,也很善于自我学习,因此,这一点她骨子里有点优越感的。

    徐兰兰毕业后原本也分到了教育口,后来不知怎么被物资局一个女领导看中了,借调过去了,现在已经是物资局的正式员工。

    物资局这种单位油水大得很,她虽然是一个普通科员,但孙卫华在她面前都硬气不起来,原因无他,他工资五十来块,听着不少,但要养活七个孩子的呀。

    七个孩子要吃要穿要上学,要不是这些年徐兰兰倒腾东西赚些钱,只怕日子过得是一个窟窿接一个窟窿。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来,孙卫华伸了个拦腰,暖烘烘的被窝给了他极大地的舒适感,不知为什么,他身上有点蠢蠢欲动。

    这几年他自己能感觉出来,身体大不如以前,而徐兰兰借口不想再怀孕,总是一口拒绝的。因此两个人几乎算是无性婚姻。

    不过此刻孙卫华急需排解一下,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强烈的了,他侧耳仔细听了听,妻子应该是在厨房忙活,正要高声喊,徐兰兰已经推门进来了。

    徐兰兰光看五官算不上美女,大眼大鼻子大嘴巴,皮肤也不白,好在条子顺,将近一米七的大个子,高胸脯杨柳腰浑圆的屁股,穿着一身套装走在街上是很惹人注目,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了,但脸上的小麦色皮肤非常紧致,咋一看也就三十出头,人送外号黑牡丹。

    这样的妻子带出去也是很有面子的孙卫华心里小小得意了一下,撇了一眼此刻的徐兰兰,因为物资局已经开始烧锅炉供暖了,厨房里又热,她身上只穿了一件水红色的毛衣,衬得脸色都格外俏丽。

    孙卫华伸出双臂,说道,“兰兰,你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多谢霜染染同学的支持

    多谢所有小天使们的支持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霜染染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霜染染 4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390012843群号